宽容别人的事例

如题所述

  一次,理发师为周总理刮脸时,总理咳嗽了一声,刀子不小心把他的脸刮破了。理发师十分紧张,不知所措。周总理和蔼地说:“不用着急,这不能怪你,我咳嗽前没有向你打招呼,你怎么知道我要动呢?”这桩小事,使我们从周总理身上看到了一种美德——宽容。

  人生在世,免不了要和别人相处,由于各人的文化水平,工作生活,性格爱好不同,相处久了,难免会发生磕磕碰碰和矛盾冲突,如兄弟反目、婆媳不和、同事争执等。其实,这些矛盾充其量只是人民内部矛盾,只要有一方豁达一些,大度一些,该宽容的宽容,该忍让的忍让,该忘记的忘记,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干戈会化为玉帛。“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至理名言,永不退色。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总有那么一些人,心胸狭隘,小肚鸡肠,处事总是持“宁可我负人,不可人负我”的态度,对别人的不是,甚至并非不是之事也斤斤计较,毫发必争,往往使一丁点矛盾进一步恶化,最终酿成祸患,轻则使人受伤,重者致人命亡。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用宽容来对待别人无意或有意的伤害,有如春风化雨,冰释雪化,对方定会投桃报李。宽容永远是人际关系的调和剂。因此,人生处世,当学会宽容。

  学会宽容,首先自己要有宽大的胸襟。毛泽东同志说过:“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记住“共同的革命目标”,是我们的历史责任。至于工作中、生活中的非原则性的小事,则应心胸宽阔,心无芥蒂,不小肚鸡肠,不斤斤计较琐事,不耿耿于怀于片言。心如大海一样宽广,如高山一样伟岸。

  学会宽容,还有一个如何正确看待自己的问题。大凡骄傲的人,都会过高地估计自己,往往斤斤计较别人,动不动爱揪住别人的“辫子”不放。只有谦虚谨慎,才能赢得友谊,赢得理解和共鸣。记得四川东山凌云寺内弥勒佛旁有这样一副对联:“笑古笑今,笑东笑西,笑南笑北,笑自己原无知无识;观事观物,观天观地,观日观月,观来观去,观他人总有高有低。”这副对联在告诉我们,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对自己,要时时处处看到自己的无知无识,对别人,不仅要看到其缺点更要尽量发掘其优点。笑,并非笑人,而是笑自己无知无识。观,并非观别人之短,更要观人之长。因为任何事物都有长有短,任何人都是优点和缺点结合在一起的。因此,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看待人和对待人,要努力做到善于赞扬人之长、容人之短,这样才能与他人和睦相处,从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当然,宽容决不是无原则的宽大无边,也不是对现实的无可奈何和软弱,而是一种“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的态度;在短暂的生命经程中,学会宽容,意味着我们的人生更加快乐。这就是周总理的一件小事给我们留下的启迪。

  三国时期的蜀国,在诸葛亮去世后任用蒋琬主持朝政。他的属下有个叫杨戏的,性格孤僻,讷于言语。蒋琬与他说话,他也是只应不答。有人看不惯,在蒋琬面前嘀咕说:“杨戏这人对您如此怠慢,太不象话了!”蒋琬坦然一笑,说:“人嘛,都有各自的脾气秉性。让杨戏当面说赞扬我的话,那可不是他的本性;让他当着众人的面说我的不是,他会觉得我下不来台。所以,他只好不做声了。其实,这正是他为人的可贵之处。”后来,有人赞蒋琬“宰相肚里能撑船”。

  负荆请罪

  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有功而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蔺相如得知后,尽量回避、容让,不与廉颇发生冲突。蔺相如的门客以为他畏惧廉颇,然而蔺相如说:“秦国不敢侵略我们赵国,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我对廉将军容忍、退让,是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把个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啊!”这话被廉颇听到,就有了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
  鲍叔荐管仲:

  春秋时,齐襄公被杀后,公子小白和公子纠为争夺王位而战。鲍波助小白,管仲助纠。双方交战中,管仲曾用箭射中了小白衣带上的钩子,小白险遭丧命。后来小白做了齐国国君,即齐桓公。

  齐桓公执政后,任命鲍叔为相国。可鲍叔心胸宽广,有智人之明,坚持把管仲推荐给桓公。他说:“只有管仲能担任相国要职,我有五个方面比不上管仲:宽惠安民,,让百姓听从君命,我不如他:治理国家,能确保国家的根本权益,我不如他;讲究忠信,团结好百姓,我赶不上他;制作礼仪,使四方都来效法,我不如他;指挥战争,使百姓更加勇敢,我不如他。”齐桓公也是宽容大度的人,不记射钩私仇,采纳了鲍叔的建议,重用管仲,任命他为相国。管仲担任相国后,协助桓公在经济、内政、军事方面进行改革,数年之间,齐转弱为强,成为春秋前期中原经济最发达的强国,齐醒公也就了“九合诸候,一匡天下”的霸业。

参考资料:我自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18
一、管鲍之交

管仲是春秋时齐国人,长得相貌堂堂,他博古通今,有经邦济世的才能。年轻时,与鲍叔牙一齐做生意,赚了钱分帐时,管仲总是多拿一些。大家都很生气,鲍叔牙说:"管仲不是一个贪小便宜的人,他多拿是正因家里穷,我是心甘情愿让他多拿的。"

之后,管仲参了军,每次打仗都缩在最后面,撤退时又跑在最前面,别人都骂他是个胆小鬼,鲍叔牙出面制止别人的耻笑,说管仲之因此这样做,是正因他家里有老母亲需要他赡养。

管仲听了这些话,十分感动,说:"生我的是我的父母,而能真正了解我的却是鲍叔牙!"从此以后,他们俩结成了生死之交。

却说齐襄公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纠,母亲是鲁国人;小儿子叫小白,母亲是莒国人。管仲对鲍叔牙说:"齐襄公死后,继承王位的不是纠就是小白,我们俩此刻分别去给纠和小白做老师,到时不管他俩谁做国君,咱们俩都相互推荐。"

二、陶行知先生的四块糖果

早在半个多世纪之前,陶行知先生就把民主与宽容的思想渗透到自己的教育实践中,让它们发挥奇妙的作用。

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办公室去。当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经等在那里了。陶行知掏出一颗糖给这位同学:"这是奖励你的,正因你比我先到办公室。"之后他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尊重我。"

男孩将信将疑地接过第二颗糖,陶先生又说道:"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正因他欺负女生,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颗糖。"

这时,男孩感动得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

陶先生于是又掏出一颗糖:"你已认错了,我再奖励你一块。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三、彭德怀度量宽宏

红军三军团总指挥彭德怀等30多人前沿察看地形,传令兵手执红旗边跑边喊让路。只有一个战士坐着不动。彭德怀见人挡路便喊了几句。战士站起来朝彭总就是两拳。彭总让过他匆匆赶路。事后,传令兵捆来那个战士见彭总。彭总立即让他回去战士自知闯祸,心里害怕,见彭总毫不在意,深受感动,之后逢人就说:"总指挥真是度量宽宏呀!"

四、"三尺巷"的故事

清朝康熙年间有个大学士名叫张英。一天张英收到家信,说家人为了争三尺宽的宅基地,与邻居发生纠纷,要他用职权疏通关联,打赢这场官司。张英阅信后坦然一笑,挥笔写了一封信,并附诗一首: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有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接到回信后,让出三尺宅基地。邻居得知,也相让三尺宅基地。结果成了六尺巷,这个化干戈为玉帛的故事流传至今。

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有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五、郑板桥与小偷

细雨濛濛夜沉沉,梁上君子进我门。腹内诗书存千件,床头金银无半分。

出门休惹黄尾狗,越墙莫损兰花盆。天寒不及披衣送,趁着月亮赶豪门。

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是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因当潍县县令时擅自开仓赈济灾民而被罢官,但他身心释然,一肩明月,两袖清风,随身只带黄狗一只,书卷几箱,兰花一盆,悠悠然来到扬州定居。

一夜,天色阴沉,下起了毛毛细雨。劳作的一天的人们早已进入了梦乡,郑板桥却辗转难眠,忽听房门响动,只见一小偷闪进屋内,板桥心神有些慌乱,想呼救,又怕惹恼小偷,自讨苦吃。转念一想,计上心来。便喃喃低吟;细雨濛濛夜沉沉,梁上君子进我门。

忙着搜寻物件的小偷一听,心想,坏了,让主人发现了。刚刚转身要走,又听吟道;腹内诗书存千卷,床头金银无半分。小偷听明白了,是个只会读书的穷光蛋,还是赶快逃走吧,转身出门,有听提醒道;出门休惹黄尾犬。

小偷心想,院门不能走了。还是跳墙跑吧。此时又听房内警告;越墙莫损兰花盆。小偷一抬头发现墙头上果然放着一盆兰花。于是避开兰花盆纵身跃上墙头。刚要缩身跳下,又听屋内高声吟道;天寒不及披衣送,趁着月亮赶豪门。小偷一听乐了。真是一个好心肠的诗书君子。
第2个回答  2018-03-30

    酒不治秃: 有一次,原东德都柏林空军俱乐部宴会招待空战英雄。一位年轻士兵在斟酒时不慎把酒泼在乌戴将军的秃头上。顿时,士兵悚然,全场寂静。倒是这位将军悠悠然,他轻轻拍了拍士兵的肩头,说:“老弟,你以为这种治疗方法管用吗?”语音刚落,全场立即爆发出响亮的笑声,人们为将军的宽容、幽默而欢呼。

    海明威在他的短篇故事《世界之都》里,描写一对住在西班牙的父子。经过一连串的事情后,他们的关系变得异常紧张。男孩离家而去。父亲心急如焚地寻找他。遍寻不着之际,父亲在马德里的报纸上刊登寻人启事。儿子名叫帕科,在西班牙是个很普通的名字。寻人启事上写着:“亲爱的帕科,爸爸明天在马德里日报社前等你。一切既往不咎。我爱你。”海明威接着给读者展示了一幅惊人的景象———隔天中午,报社门口来了800多个等待宽恕的“帕科”们。

    彭德怀度量宽宏:

    红军三军团总指挥彭德怀等30多人前沿察看地形,传令兵手执红旗边跑边喊让路。只有一个战士坐着不动。彭德怀见人挡路便喊了几句。战士站起来朝彭总就是两拳。彭总让过他匆匆赶路。事后,传令兵捆来那个战士见彭总。彭总立即让他回去战士自知闯祸,心里害怕,见彭总毫不在意,深受感动,后来逢人就说:“总指挥真是度量宽宏呀!”

    六尺巷传奇:

    清朝康熙年间,桐城人张英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邻居是桐城另一大户叶府,主人是张英同朝供职的叶侍郎,两家因院墙发生纠纷。张老夫人修书送张英。张英见信深感忧虑,回复老夫人:“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人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于是,张老夫人令家丁后退三尺筑墙。叶府很受感动,命家人也把院墙后移三尺。从此,张、叶两府消除隔阂,成通家之谊。

    李斯特义收学员:

    有个姑娘要开音乐会,在海报上说自己是李斯特的学生。演出前一天,李斯特出现在姑娘面前。姑娘惊恐万状,抽泣着说,冒称是出于生计,并请求宽恕。李斯特要她把演奏的曲子弹给他听,并加以指点,最后爽快地说:“大胆地上台演奏,你现在已是我的学生。你可以向剧场经理宣布,晚会最后一个节目,由老师为学生演奏。”李斯特在音乐会上弹了最后一曲。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1-05-09
李斯特义收学员

有个姑娘要开音乐会,在海报上说自己是李斯特的学生。演出前一天,李斯特出现在姑娘面前。姑娘惊恐万状,抽泣着说,冒称是出于生计,并请求宽恕。李斯特要她把演奏的曲子弹给他听,并加以指点,最后爽快地说:“大胆地上台演奏,你现在已是我的学生。你可以向剧场经理宣布,晚会最后一个节目,由老师为学生演奏。”李斯特在音乐会上弹了最后一曲。

六尺巷传奇

清朝康熙年间,桐城人张英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邻居是桐城另一大户叶府,主人是张英同朝供职的叶侍郎,两家因院墙发生纠纷。张老夫人修书送张英。张英见信深感忧虑,回复老夫人:“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人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于是,张老夫人令家丁后退三尺筑墙。叶府很受感动,命家人也把院墙后移三尺。从此,张、叶两府消除隔阂,成通家之谊。

将相和传奇

公元279年旧中国时代,赵国的蔺相如守完壁归赵,立了大功,拜为上卿,位在大将军廉颇之上。廉颇自恃功高,很不服气,扬言要羞辱他。蔺相如听到廉颇的话,常常称病不上朝,不跟廉颇争位。有时蔺相如坐车外出,碰见廉颇就赶紧避开。门客以为他胆小怕事。蔺相如说:“秦王那么厉害,我都不怕,难道还怕廉颇?我考虑,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入侵赵国,只是因为有我们两人在。如今二虎相斗,必有一伤,势必削弱抵御外敌的力量。我之所以躲避廉将军,是先男家之急而后私仇啊!”这话传到廉颇耳中,廉颇很觉惭愧,便袒衣露体,负荆登门请罪。说:“我粗野低贱,志量浅狭,开罪于相国,相国能 如此宽容,我死不足以赎罪。”于是将相重归于好,成了生死之交。

彭德怀度量宽宏

红军三军团总指挥彭德怀等30多人前沿察看地形,传令兵手执红旗边跑边喊让路。只有一个战士坐着不动。彭德怀见人挡路便喊了几句。战士站起来朝彭总就是两拳。彭总让过他匆匆赶路。事后,传令兵捆来那个战士见彭总。彭总立即让他回去战士自知闯祸,心里害怕,见彭总毫不在意,深受感动,后来逢人就说:“总指挥真是度量宽 宏呀!”

相传古代有位老禅师,一日晚在禅院里散步,突见墙角边有一张椅子,他一看便知有位出家人违犯寺规越墙出去溜达了.老禅师也不声张,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而蹲.少顷,果真有一小和尚翻墙,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背脊跳进了院子.
当他双脚着地时,才发觉刚才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小和尚顿时惊慌失措,张口结舌.但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师傅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以平静的语调说:”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
我们可以想像听到老禅师此话后,他的徒弟的心情,在这种宽容的无声的教育中,徒弟不是被他的错误惩罚了,而是被教育了.

清朝康熙年间有个大学士名叫张英.一天张英收到家信,说家人为了争三尺宽的宅基地,与邻居发生纠纷,要他用职权疏通关系,打赢这场官司.张英阅信后坦然一笑,挥笔写了一封信,并附诗一首: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有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接信后,让出三尺宅基地.邻居见了,也主动相让.结果成了六尺巷,这个化干戈为玉帛的故事流传至今.

有一次,理发师正在给周总理刮胡须时,总理突然咳嗽了
一声,刀子立即把脸给刮破了。理发师十分紧张,不知所措,
但令他惊讶的是,周总理并没有责怪他,反而和蔼地对他说:
“这并不怪你,我咳嗽前没有向你打招呼,你怎么知道我要动
呢?”这虽然是一件小事,却使我们看到了周总理身上的美
德 —— 宽容。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1-04-19
人生在世,免不了要和别人相处,由于各人的文化水平,工作生活,性格爱好不同,相处久了,难免会发生磕磕碰碰和矛盾冲突,如兄弟反目、婆媳不和、同事争执等。其实,这些矛盾充其量只是人民内部矛盾,只要有一方豁达一些,大度一些,该宽容的宽容,该忍让的忍让,该忘记的忘记,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干戈会化为玉帛。“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至理名言,永不退色。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总有那么一些人,心胸狭隘,小肚鸡肠,处事总是持“宁可我负人,不可人负我”的态度,对别人的不是,甚至并非不是之事也斤斤计较,毫发必争,往往使一丁点矛盾进一步恶化,最终酿成祸患,轻则使人受伤,重者致人命亡。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用宽容来对待别人无意或有意的伤害,有如春风化雨,冰释雪化,对方定会投桃报李。宽容永远是人际关系的调和剂。因此,人生处世,当学会宽容。

学会宽容,首先自己要有宽大的胸襟。毛泽东同志说过:“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记住“共同的革命目标”,是我们的历史责任。至于工作中、生活中的非原则性的小事,则应心胸宽阔,心无芥蒂,不小肚鸡肠,不斤斤计较琐事,不耿耿于怀于片言。心如大海一样宽广,如高山一样伟岸。

学会宽容,还有一个如何正确看待自己的问题。大凡骄傲的人,都会过高地估计自己,往往斤斤计较别人,动不动爱揪住别人的“辫子”不放。只有谦虚谨慎,才能赢得友谊,赢得理解和共鸣。记得四川东山凌云寺内弥勒佛旁有这样一副对联:“笑古笑今,笑东笑西,笑南笑北,笑自己原无知无识;观事观物,观天观地,观日观月,观来观去,观他人总有高有低。”这副对联在告诉我们,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对自己,要时时处处看到自己的无知无识,对别人,不仅要看到其缺点更要尽量发掘其优点。笑,并非笑人,而是笑自己无知无识。观,并非观别人之短,更要观人之长。因为任何事物都有长有短,任何人都是优点和缺点结合在一起的。因此,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看待人和对待人,要努力做到善于赞扬人之长、容人之短,这样才能与他人和睦相处,从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当然,宽容决不是无原则的宽大无边,也不是对现实的无可奈何和软弱,而是一种“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的态度;在短暂的生命经程中,学会宽容,意味着我们的人生更加快乐。这就是周总理的一件小事给我们留下的启迪。

三国时期的蜀国,在诸葛亮去世后任用蒋琬主持朝政。他的属下有个叫杨戏的,性格孤僻,讷于言语。蒋琬与他说话,他也是只应不答。有人看不惯,在蒋琬面前嘀咕说:“杨戏这人对您如此怠慢,太不象话了!”蒋琬坦然一笑,说:“人嘛,都有各自的脾气秉性。让杨戏当面说赞扬我的话,那可不是他的本性;让他当着众人的面说我的不是,他会觉得我下不来台。所以,他只好不做声了。其实,这正是他为人的可贵之处。”后来,有人赞蒋琬“宰相肚里能撑船”。

负荆请罪

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有功而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蔺相如得知后,尽量回避、容让,不与廉颇发生冲突。蔺相如的门客以为他畏惧廉颇,然而蔺相如说:“秦国不敢侵略我们赵国,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我对廉将军容忍、退让,是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把个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啊!”这话被廉颇听到,就有了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
鲍叔荐管仲:

春秋时,齐襄公被杀后,公子小白和公子纠为争夺王位而战。鲍波助小白,管仲助纠。双方交战中,管仲曾用箭射中了小白衣带上的钩子,小白险遭丧命。后来小白做了齐国国君,即齐桓公。

齐桓公执政后,任命鲍叔为相国。可鲍叔心胸宽广,有智人之明,坚持把管仲推荐给桓公。他说:“只有管仲能担任相国要职,我有五个方面比不上管仲:宽惠安民,,让百姓听从君命,我不如他:治理国家,能确保国家的根本权益,我不如他;讲究忠信,团结好百姓,我赶不上他;制作礼仪,使四方都来效法,我不如他;指挥战争,使百姓更加勇敢,我不如他。”齐桓公也是宽容大度的人,不记射钩私仇,采纳了鲍叔的建议,重用管仲,任命他为相国。管仲担任相国后,协助桓公在经济、内政、军事方面进行改革,数年之间,齐转弱为强,成为春秋前期中原经济最发达的强国,齐醒公也就了“九合诸候,一匡天下”的霸业。 参考资料:我自己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