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的火把节的起源来历

如题所述

火把节,在汉文古籍中被称为星回节,是白族的传统节日,白语称之为xil(柴)huix(火)jia的音译。在现代白语中,火把节有三种不同的称呼:xinlhuixjia、fvnguavd(音近:夫汪吾,即六月疯)和zulholyind(做花船)。
火把节在西南民族中影响深远,但其起源却是西南民族历史研究中鲜为人知的领域。中国主流学界对此关注不足,本土学者的研究力量有限,加之明朝沐英在大理实施的文化灭绝政策,研究难度 accordingly 增加。民间普遍流传的起源故事是关于火烧松明楼的。
传说在唐代,大理地区六诏之一的蒙舍诏首领皮逻阁试图统一其他五诏。六月二十四日,皮逻阁诱骗各诏首领到松明楼饮酒,放火烧死他们。邓赕诏主的柏洁夫人预知皮罗阁的野心,劝丈夫不要前往,但祭祖和南诏的威慑让她不得不去。柏节夫人预料到丈夫此行危险,便将铁钏戴在他手上,以此识别丈夫的遗体。南诏王见到柏节夫人聪明美丽,逼迫她为妾。柏节夫人假装同意,但在回去安葬丈夫后,她率众与南诏围城军队血战,粮尽弹绝后于六月二十五日投海自尽。
每年六月二十五日,大理、剑川、洱源等白族聚居区的各族人民都会穿上节日盛装,庆祝这个节日。孩子们忙着劈火把,姑娘们将金风花根捣碎涂在手上,以染红指甲,大人们则在村寨广场中央竖立一根约20米高的木杆,周围捆束麦秆、干竹制成大火把,顶部插有象征五谷丰登的彩色升斗,梨果用彩线串起挂满火把。夜晚降临时,人们点燃大火把,孩子们手持小火把在田野间奔跑呼喊,不时向火苗撒松香面,火光冲天。靠海的村庄还会举行划船比赛。人们以此来纪念柏节夫人的高风亮节和坚贞不屈。
通过分析火把节流行的民族历史特点,我们可以获得有意义的认识。火把节在云南北方民族集团,即氐羌集团中流行,包括白族、彝族、纳西族、普米族等。氐羌民族源自青藏高原,那里的火对于他们的生存至关重要。在过去数千年的生活中,火堆和火把是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因此对火的精神信仰便根植于心。与云南南部热带民族,如傣族对水的崇拜形成鲜明对比,傣族有泼水节。
地理环境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塑造了各具特色的文化。这是对火把节起源进行深入思考的起点。关于火把节起源的问题,有一个观点认为火把节起源单一。然而,将火把节简单归为彝族节日并推断白族火把节源自彝族火把节的说法存在问题。彝族内部的火把节在时间和地域分布上并不一致,甚至有些地区根本不存在火把节的风俗。因此,这种推论无法解释白族火把节在时间和形式上的一致性特征。
考虑到白族建立的南诏大理国延续了500多年,对云南产生了深远影响,彝族火把节源自白族的观点在逻辑上更为合理。即便如此,彝族火把节在称谓、相关传说、时间和庆祝形式上的巨大差异,除了大理州的彝族火把节可能源自白族外,其他地方的彝族火把节很可能有独立起源。火文化在氐羌系北来民族中的仪式化表达普遍,因此可能产生了不止一次的独立起源。
总之,节日的意义在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希望世界上减少战争,强国不欺负弱国,弱国也不炫耀,和平共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