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模式中的“三六模式”,“三”,指什么?“六”指什么?

如题所述

三六导学模式,即课堂教学的三步六环节,即:
(一)自主学习阶段,包括:第一环节——导入示标,教师导入新课,出示三维学习目标,重难点,把学生领入新课;第二环节——设纲导学,学生按教师设计的“导学案”,自学全部内容,并将“疑难”问题书写在导学案上;
(二)导学达标阶段,包括:第三环节——合作探究,以小组为单位,在组长的组织下,成员互助,解决“个人疑难”,得出大部分问题的结论,记下本小组的“小组疑难”问题。第四环节——展示释疑,各组选派代表,展示本组学习成果。展示中,其他小组补充、纠错、借鉴,解决“小组疑难”,最终,各组形成“班级疑难”,由教师予以讲解。
(三)检验提高阶段,包括:第五环节——达标反馈,学生完成“导学案”上的检测题,组长为组员批改,教师汇总各组批改情况,掌握学生达标情况,查漏补缺,予以指导。第六环节——拓展提高,学生完成“导学案”上有关知识、能力迁移、运用内容。
三六导学教学模式实施的关键点是:分组。分组的合理,决定着三步六环节能否顺利、有效地实施。分组上的基本做法是:根据优化组合的原则建立自然组,在保密的情况下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进行综合评定,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即:组内成员之间尽可能各有自己的学科强项,以便发挥各自强项,各自然组之间的综合实力基本相近)将每个班划分为6——8个自然小组。分组过程中,要注意优等生、中等生、差等生的综合搭配,保证组间同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