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理清我国常见高程系统的转换关系

如题所述


在中国,掌握高程系统的转换关系是至关重要的,这些系统包括“1956年黄海高程系统”、“1985国家高程基准”、“吴淞零点”和“珠江高程基准”等。每一个基准都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测量标准,它们的转换关系如下:


1956年黄海高程系统</

作为中国首个官方高程体系,1956年黄海高程以青岛验潮站多年平均海平面为基面,起算点为72.289米。与其他系统的关系是:



    1956年黄海高程系统 = 1985国家高程基准 + 0.029米
    1956年黄海高程系统 = 吴淞零点 - 1.688米
    1956年黄海高程系统 = 珠江高程基准 + 0.586米

1985国家高程基准</

为解决旧基准的局限,1985年采用了新的国家高程基准,以1952年至1979年的潮汐观测资料为准,水准原点高程为72.260米,相较于1956年低0.029米。


吴淞零点</

“吴淞零点”以1871至1900年间上海吴淞口的最低潮位为基面,与1956年黄海高程系统存在地区性差异,如在上海地区,其与1985国家高程基准的换算为:吴淞零点 = 1985国家高程基准 - 1.6007米。


珠江高程基准</

珠江高程基准以珠江基面为基准,广泛应用于广东地区,与1956年黄海高程系统有明确的数值差异。


此外,还有众多历史时期的地区性高程系统如广州高程基准、大沽零点高程等,它们与1985国家高程基准或其他系统均有具体的换算公式。在实际应用中,务必参照当地测绘部门提供的最新数值,确保准确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