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学生是否需要做家务的辩论赛 正方 英语

如题所述

做家务的好处

今天的孩子还有必要学习做家务吗?答案无疑是肯定的。“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生活这块沃土,而家务劳动就是沃土中的营养素,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他们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形成爱劳动的习惯,也能逐渐对家里的事有所了解和关心,日久天长能培养其责任感,避免“好逸恶劳”的坏习惯,珍惜家长对自己的付出,而这种对家庭的责任感最终会转移到学习上,使孩子对学习产生一种责任感。

当孩子完成一件事情之后,他会看到自己的能力、知道自身存在的意义、体验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和独立意识;同时,也能培养其动手动脑能力,提高情商,让他更懂亲情。孩子在做家务、感受丰富多彩的生活的过程中,也切身体验了享受生活的乐趣。从这个意义上讲,会做家务的孩子更能体验到幸福感。

哈佛大学曾对456名孩子跟踪研究了20年,这些孩子被分为两类,爱做家务的和不爱做家务的。20年后,他们失业比例是1∶15,犯罪比例是1∶10,爱做家务的人比不爱做的收入高20%。而且,爱做家务的孩子成年后离婚率低,心理也很健康。

孩子为何不喜欢做家务

错过了最佳培养期:孩子喜欢模仿,看到家长整理房间、洗衣服、洗菜做饭,有一种神秘感和浓厚兴趣,愿意参与其中。如果这时父母趁热打铁,教四五岁的孩子当小帮手、学习洗手绢、袜子等,随着年龄的增长,循序渐进帮家里做更多的事,像洗碗、扫地、叠衣服、叠被子等等,时间长了,孩子自然就把做家务当成自己生活的一部分。

但是,不少家长不理解孩子的这种心理需要,认为孩子小,不能干这些事,或者担心他们笨手笨脚,伤着自己或弄脏了衣服而不让孩子插手,最终严重地挫伤了他们做家务的积极性;还容易使孩子产生误解:家务活与我无关。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变懒。等到他们长大了,家长觉得该让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时,孩子却因为活动范围的扩大,以及关注的事情越来越多,而对家务事更没兴趣了。其实,从人的成长和发展的角度来看,书本知识的掌握和生活经验的积累,都是不可或缺的。

学习紧张没时间做家务:采访中,一些家长道出了他们的矛盾心理:从主观上讲,很赞成孩子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比如晚上自己铺床、早上起来叠被子、收拾书桌一类简单的事。但是如今的孩子大多一周7天上课,作业多,再加上课外班的奥数、英语,或钢琴、画画等特长课,每天晚上都是紧紧张张的,等把该做的都做完就已经晚上10点或者更晚,早上起床时总是睁不开眼,家长还怎么忍心让他们再做这些事呢?索性代劳了,毕竟作业和睡眠是最重要的,实属不得已而为之。也有家长表示,偶尔两三个小时的时间,也希望孩子去游泳、滑冰、打球,或是看场电影彻底放松一下,做家务几乎不能被排上日程。当然,也有的家长认为学习比做家务更重要,“如果学习落下了就很难赶上,会不会做家务倒是次要的。”

长此以往,孩子就有了依赖心理,习惯了事事当甩手掌柜。家长们把孩子读书看作学习,把做其他事情不看作学习,这其实是一种误解,因为对于孩子,经历过的所有事情都是学习。只要家长把握“力所能及”这个原则,一要适当,二要适量,培养孩子劳动意识与能力会让他们受益终身。

成绩更被看重:应试教育下,学习成绩无疑在评价孩子的各项指标中占据龙头老大的地位,甚至在不少老师、家长眼里能“一好遮百丑”。学习好的孩子老师喜欢,在班上有地位;学习好也能赢得父母和家人的欢心,自己的各种愿望也容易得到满足,这就会使他们体验到成就感,导致孩子对学习成绩感兴趣。而孩子的家务活,或是班集体劳动做得好,却得不到这些。

因此要想让孩子心甘情愿地做家务,一定要使孩子明白:“人的动手能力很重要,它决定你将来的工作能力。”同时,对孩子的劳动付出要及时肯定、鼓励,使之体验成就感,让孩子明白,做家务和学习成绩同等重要。

有偿家务好不好:面对小学高年级或初高中的孩子从不做家务,甚至不整理自己的房间、书桌,一些家长在无奈之余想出了一招儿:干活换零花钱。在媒体工作的乔丽表示,“女儿上小学时让她洗碗,每次给1块钱,她干得很积极;现在孩子大了,就让她干重一点的家务活,端午节安排她和外甥女共洗一条毛毯,两人在浴缸里折腾了半天,总算把毛毯洗干净,我给她们每人10元钱。”

对此,一些教育专家认为,孩子做家务“收费”,无异于把钱当诱饵,这会让小孩在以后的生活中形成一种思维定式——金钱至上!同时,这种用金钱激励孩子的做法,容易使孩子将亲情与金钱画等号,人际关系也可能受到影响,孩子的爱心、同情心也在不知不觉中丢失了,会变得更自私,这是非常可怕的。

家长要引导孩子感受劳动的快乐、体贴父母、分担父母的辛劳,要让孩子知道,会做家务是一种起码的生存技能,与孩子交流时多谈一些金钱以外的人生体验。让孩子明白,他是家庭中的一员、社会的一员,人在家里或在社会上有一份责任,都需要尽义务,需要互助,而做家务能培养孩子的这些素质。而且,做家务跟学习,跟爱妈妈是同等重要的,这是人生必备的东西,必备的东西是不能谈价钱的。当然,父母可以给予孩子奖励,但最好把物质奖励转化为精神奖励,比如选择带孩子去看电影、买本好书、陪孩子参观博物馆等,这比纯粹的物质奖励更有价值。

假期,训练孩子做家务

将近两个月的暑假,孩子有了更多的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这也正是训练孩子做家务的好时机。父母不妨给孩子制定一个计划,从小事做起——

对小学低年级的孩子,教他们每天起床后叠被子、睡衣,收拾好自己的床;学习之后整理好自己的书包、将书桌收拾干净;擦桌子、扫地。小学中高年级的孩子可以学习洗洗小件的衣物如内衣、袜子、刷拖鞋等,帮妈妈晾衣服、叠衣服;洗碗、墩地。初中生可以学习做简单的饭菜如沙拉或西红柿炒鸡蛋、负责家里的卫生……

帮孩子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从“一”开始,即给他一份“工作”,不要贪多,贵在日日坚持。如果孩子忘了,父母要用温和的语气和商量的口吻提醒:“孩子,今天是不是该墩地了?”不让他觉得做家务是一种负担。如果孩子主动完成了当天的任务,父母一定要及时肯定他、鼓励他,特别要在亲戚和外人面前夸夸孩子,比如“你是个能干的小姑娘(小伙子)”、“有个女儿(儿子)真好”……使孩子知道自己的付出帮爸爸妈妈减轻了负担,从中获得满足感、成就感和幸福感,进而孩子会更积极地去做。同时,告诉他做家务和学习成绩同等重要的,是生活必备的技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