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例子各十个 谢谢

如题所述

一、化学性质:可燃性、助燃性、稳定性、氧化性、还原性、腐蚀性、酸性、碱性、热稳定性、毒性。

1、可燃性: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材料或制品进行有焰燃烧的能力。它包括了是否容易点燃,以及能否维持燃烧的能力等有关的一些特性。

2、助燃性:可燃物能在某物质中燃烧,就说这种物质具有助燃性。通常情况下,氧气都具有助燃性。

3、稳定性:化学稳定性是指药物由于水解、氧化等化学降解反应,使药物含量(或效价)、色泽产生变化。

4、氧化性:氧化性是指物质得电子的能力。处于高价态的物质和活泼非金属单质(如:氟、氯、氧等)一般具有氧化性。

5、还原性:还原性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原子、分子或离子失去电子的能力。物质含有的粒子失电子能力越强,物质本身的还原性就越强;反之越弱,而其还原性就越弱。

二、物理性质:溶解性、熔点、沸点、凝固点、挥发性、颜色、气味、状态、导电性、导热性。

1、溶解性:溶解性是物质在形成溶液时的一种物理性质。它是指物质在一种特定溶剂里溶解能力大小的一种属性。

2、熔点:物质的熔点,即在一定压力下,纯物质的固态和液态呈平衡时的温度。

3、沸点: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沸点是液体沸腾时候的温度。

4、凝固点:凝固点是晶体物质凝固时的温度,不同晶体具有不同的凝固点。在一定压强下,任何晶体的凝固点,与其熔点相同。

5、挥发性:挥发性是指可挥发的性质或状态,挥发的性质和状态,挥发性是指化合物由固体或液体变为气体或蒸汽的过程。

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理性质是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扩展资料:

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如:可燃性、稳定性、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助燃性、腐蚀性、毒性、脱水性等。它牵涉到物质分子(或晶体)化学组成的改变。

化学变化:物质发生变化时生成新物质,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做化学反应。

参考资料:化学性质-百度百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24

一、化学性质: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腐蚀性、酸性、碱性。

1、可燃性: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材料或制品进行有焰燃烧的能力。如木材燃烧就是可燃性。

2、助燃性:可燃物能在某物质中燃烧,就说这种物质具有助燃性。如氧气助可燃物燃烧就是助燃性。

3、还原性:还原性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原子、分子或离子失去电子的能力。比如氢气与氧气反应,氢气体现还原性。

二、物理性质:溶解性、熔点、沸点、凝固点、挥发性、颜色、导电性、导热性。

1、熔点:物质的熔点,即在一定压力下,纯物质的固态和液态呈平衡时的温度。

2、沸点: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3、挥发性:挥发性是指可挥发的性质或状态,挥发的性质和状态,挥发性是指化合物由固体或液体变为气体或蒸汽的过程。

扩展资料:

化学性质判断方法

如可燃性、稳定性、不稳定性、热稳定性、酸性、碱性、氧化性、助燃性、还原性、络合性、毒性、腐蚀性、金属性、非金属性跟某些物质起反应呈现的现象等。用使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方法可以得知物质的化学性质。

例如,碳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加热KClO3到熔化,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表明KClO3受热达较高温度时,能够放出O2。因此KClO3具有受热分解产生O2的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的特点是测得物质的性质后,原物质消失了。如人们可以利用燃烧的方法测物质是否有可燃性,可以利用加热看其是否分解的方法,测得物质的稳定性。物质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的氧化性、还原性、各类物质的通性等,都属于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判断方法

如可燃性、不稳定性、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络合性、腐蚀性、跟某些物质起反应呈现的现象等。用使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方法可以得知物质的化学性质。

例如,碳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加热 KClO3到熔化,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表明KClO3受热达较高温度时,能够放出O2。因此KClO3具有受热分解产生O2的化学性质。

参考资料:物理性质_百度百科化学性质_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11-06

一、化学性质如:可燃性、稳定性、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助燃性、腐蚀性、毒性、脱水性等。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它牵涉到物质分子(或晶体)化学组成的改变。 

1、氧化性: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得电子的能力

2、可燃性: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材料或制品能进行有焰燃烧的能力。

3、金属性:是指在化学反应中金属元素失去电子的能力。失电子能力越强的粒子所属的元素金属性就越强;反之越弱,而其非金属性就越强。

二、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气味、状态、是否易融化、凝固、升华、挥发,密度还有些性质如熔点、沸点、硬度、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物理性质的定义有两个,一是指物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二是指物质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1、密度:物质每单位体积内的质量。

2、气味:物体本身散发的味道。

3、挥发,一般指液体成分在没有达到沸点的情况下成为气体分子逸出液面。

扩展资料

化学性质

1、碳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2、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3、加热KClO3到熔化,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表明KClO3受热达较高温度时,能够放出O2。因此KClO3具有受热分解产生O2的化学性质。

水蒸发是物理变化,水能蒸发是物理性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化学性质百度百科:物理性质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26

物理变化例子:1、水蒸发。2、糖块融化。3、胆矾的研磨变成粉末。4、二氧化碳凝华成干冰。5、碘单质在加热。6、铁水铸成铁锅。7、木棒折断。8、铝变形。9、玻璃打碎。10、盐溶于水。

化学变化例子:1、铁在潮湿空气中生锈。2、氢氧化钠变质。3、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盐酸除锈.4、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5、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6、酸碱中和反应。7、白磷在空气中自燃用氢气还原氧化铜。8、砂糖炭化。 9、铜在空气中生成铜绿。10、食物腐败。

蒸发和沸腾都是汽化现象,是汽化的两种不同方式。蒸发是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过程,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上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凝华是物质跳过液态直接从气态变为固态的现象。是物质在温度和气压低于三相点的时候发生的一种物态变化。凝华过程物质要放热。

生锈是一种化学反应,本质上是金属的氧化反应。最常见的生锈现象是铁制品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和氧气发生了氧化反应,或者是被水中的氧元素侵蚀成为氧化物。

中和反应(neutralization reaction)酸和碱互相交换成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酸+碱→盐+水,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结合生成水(H₂O)和盐。

变质是指食品发生物理变化使外形变化,以及在以微生物为主的作用下所发生的腐败变质,包括食品成分与感官性质的各种酶性、非酶性变化及夹杂物污染,从而使食品降低或丧失食用价值的一切变化。食用变质的食物可致使人体致病,对人体无益。

扩展资料:

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气味、状态、是否易融化、凝固、升华、挥发,还有些性质如熔点、沸点、硬度、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可以利用仪器测知。还有些性质,通过实验室获得数据,计算得知,如溶解性、密度等。在实验前后物质都没有发生改变。这些性质都属于物理性质。

如水的蒸发;蜡烛质软,不易溶于水,一般石蜡成白色;纸张破碎等。不通过化学变化就可以表现出来的性质就是物理性质。经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就是化学性质。

化学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如:可燃性、稳定性、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助燃性、腐蚀性、毒性、脱水性等。它牵涉到物质分子(或晶体)化学组成的改变。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物理性质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9-11-11

物质的化学性质包括:可燃性、稳定性、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助燃性、腐蚀性、毒性、脱水性等等

物质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味道、硬度、熔点、沸点、密度、导电性、导热性、导磁性、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等等

以甲烷为例

物理性质

颜色  :  无色    

气味:    无味    

熔点: -182.5℃    

沸点   : -161.5℃    

溶解度(常温常压):0.03

分子结构:正四面体形非极性分子

分子直径  :  0.414nm    

蒸汽压 53.32kPa/-168.8℃    

饱和蒸气压(kPa)

53.32(-168.8℃)    

化学性质与反应

通常情况下,甲烷比较稳定,与高锰酸钾等强氧化剂不反应,与强酸、强碱也不反应。但是在特定条件下,甲烷也会发生某些反应。

取代反应

甲烷的卤化中,主要有氯化、溴化。甲烷与氟反应是大量放热的,一旦发生反应,大量的热难以移走,破坏生成的氟甲烷,只得到碳和氟化氢。因此直接的氟化反应难以实现,需用稀有气体稀释。碘与甲烷反应需

要较高的活化能,反应难以进行。因此,碘不能直接与甲烷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碘甲烷。但它的逆反应却很容易进行。

以氯化为例:可以看到试管内氯气的黄绿色气体逐渐变淡,有白雾生成,试管内壁上有油状液滴生成,这是甲烷和氯气反应的所生成的一氯甲烷、二氯甲烷、氯仿(或三氯甲烷)、四氯化碳(或四氯甲烷)、氯化氢和少量的乙烷(杂质)的混合物。

CH4+Cl2→(光照)CH3Cl(气体)+HCl

CH3Cl+Cl2→(光照)CH2Cl2(油状物)+HCl

CH2Cl2+Cl2→(光照)CHCl3(油状物)+HCl

CHCl3+Cl2→(光照)CCl4(油状物)+HCl

试管中液面上升,食盐水中白色晶体析出,这是反应中生成的氯化氢溶于水的缘故。因为氯化氢极易溶于水,溶于水后增加了水中氯离子的浓度,使氯化钠晶体析出。用大拇指按住试管管口,提出液面,管口向上,向试管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或锌粒,可验证它是稀盐酸。

如果控制氯的用量,用大量甲烷,主要得到氯甲烷;如用大量氯气,主要得到四氯化碳。工业上通过精馏,使混合物一一分开。以上几个氯化产物,均是重要的溶剂与试剂。

特点:①在室温暗处不发生反应;

②髙于250℃发生反应;

③在室温有光作用下能发生反应;

④用光引发反应,吸收一个光子就能产生几千个氯甲烷分子;

⑤如有氧或有一些能捕捉自由基的杂质存在,反应有一个诱导期,诱导期时间长短与存在这些杂质多 少有关。

根据上述事实的特点可以判断,甲烷的氯化是一个自由基型的取代反应。如图。[4] 

氧化反应

甲烷最基本的氧化反应就是燃烧:

CH4+2O2→CO2+2H2O

甲烷的含氢量在所有烃中是最高的,达到了25%,因此相同质量的气态烃完全燃烧,甲烷的耗氧量最高。

加热分解

在隔绝空气并加热至1000℃的条件下,甲烷分解生成炭黑和氢气

CH4=(1000℃)=C+2H2

氢气是合成氨及汽油等工业的原料;炭黑是橡胶工业的原料

形成水合物

甲烷可以形成笼状的水合物,甲烷被包裹在“笼”里。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可燃冰。它是在一定条件(合适的温度、压力、气体饱和度、水的盐度、PH值等)下由水和天然气在中高压和低温条件下混合时组成的类冰的、非化学计量的、笼形结晶化合物(碳的电负性较大,在高压下能吸引与之相近的氢原子形成氢键,构成笼状结构)。

可燃冰主要储存于海底或寒冷地区的永久冻土带,比较难以寻找和勘探。新研制的灵敏度极高的仪器,可以实地即时测出海底土壤、岩石中各种超微量甲烷、乙烷、丙烷及氢气的精确含量,由此判断出可燃冰资源存在与否和资源量等各种指标。

扩展资料

判断方法

如可燃性、稳定性、不稳定性、热稳定性、酸性、碱性、氧化性、助燃性、还原性、络合性、毒性、腐蚀性、金属性、非金属性跟某些物质起反应呈现的现象等。用使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方法可以得知物质的化学性质。

例如,碳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加热KClO3到熔化,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表明KClO3受热达较高温度时,能够放出O2。因此KClO3具有受热分解产生O2的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的特点是测得物质的性质后,原物质消失了。如人们可以利用燃烧的方法测物质是否有可燃性,可以利用加热看其是否分解的方法,测得物质的稳定性。物质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的氧化性、还原性、各类物质的通性等,都属于化学性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甲烷

 百度百科化学性质百度百科物理性质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