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可见,能用文字来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是习作教学的主要目标。可现实中,多数学生惧怕写作,吝于表达。而且不会写作文,甚至把作文视为学习中“拦路虎”。要帮助学生克服写作的恐惧,习作教学应该作为教学工作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去抓,而如何进行有效的习作指导就显得尤为关键。在教学中要降低门槛,力求习作内容的多样性;注重挖掘教学资源,进行合理的评价,方能提高习作指导的有效性。下面浅谈个人关于习作教学的几点拙见:一降低门槛,提高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只要在教学方法上‘打开创作的源泉’,就能使诗人的琴弦发出美妙的乐声。”有兴趣才有作文的动力,有兴趣才有作文潜力。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首先得尽可能降低学生对写作文的畏难情绪,需要我们“因人而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步步为营,步步提升。譬如,有些学生,让他们写一篇自命题的周记,他们似乎“无米下锅”,无从下笔。缺乏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往往所上交的周记是一些毫无意义的“流水帐”,没有积极的主题思想,没有较深的生活感受,根本不能达到练笔的目的和要求。基于这样的学生,缺乏作文素材的积累,久而久之,作文非但进步甚微,而且还会减弱他的作文兴趣,个人认为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引导捕捉写作素材。学生在学校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有精彩纷呈的文化基础课,有轻松豪放的美术、音乐课,有大汗淋漓的体育课,还有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一些愉快的、难忘的趣事、、、、、这些都是很好的写作素材,我们老师需要引导他们发现这些可触可摸的鲜活事例来写作文,这样,他们才有话可言,有事可写,有情可抒。2举行有意义的活动。“玩”是孩子们的天性,举行一些有意义、有趣味的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体验活动的乐趣。活动之后,将活动的整个过程有详有略、有层次地记录下来,并适当写出自己的活动感受。这对于高年段的学生来说,乐于表达,也易于表达。多让学生写亲身经历的活动作文,学生的表达能力,以及写作兴趣也会逐步提高。3因人而异,不同要求。每位同学的写作能力不同,我们对他们的要求也应不同。如有些学生我们可以提倡他们灵活模仿优秀的习作来完成,也可以摘录引用一些好的词句,丰富自己的作文内容。其实,这也是一种积累,也是一种自我提高的方式,我们老师一定要多鼓励,少批评,呵护他们的写作兴趣。总之,要采取多种途径,让学生热情高涨地投入到习作中去,习作成功指日可待,因为“兴趣是写好作文的起点”,激发兴趣是小学作文教学的永恒主题。二修改与评价。“文不加点不成文”,好作文是修改出来的。五年级语文教材中首页,就有对学生的学习习惯提出,要求养成“自主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自改作文本身就是一种有效的自我学习活动,而学生间的互相批改可以相互取长补短,对作者有好处,对改者也有好处,更是“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有效体现。崔峦老师说过:“交给老师的是学生改不动了的作文。”因此,教师完全可以适时放权给学生,并引导学生学会自改和相互批改作文。如:教给学生批改的方法,怎样运用修改符号,提出批改的要求和如何写评语等等,这样,就让学生展示了自己的作文,又扩大了读者队伍,同时促进了交流、学习和提高。本人在学生互改作文之前,一般会强调以下具体要求:①珍视他人作业,绝不能在他人的作业本上随心所欲地留下笔迹;②用欣赏的眼光发现他人作文的亮点,如作文结构、内容详略等,发现好词佳句,需要做好批注,并且写下自己的真实评价。③用敏锐的眼光找出作文中的错误,如错字、错词、病句等,准确运用修改符号批改。若有不理解的地方,要及时与小作者本人探讨,交流彼此想法,以便进步。④用规范的字迹进行总体评价,鼓励的语言要动人,不足的地方要委婉提出,最后要署名和日期。⑤每人互改三篇以上。经过这样的互改与点评的方式,学生热情度很高,他们渴望了解每天与自己朝夕相处的同学的内心世界,也愿意一同分享同学心中的酸甜苦辣与喜怒哀乐。在互改的同时,不仅增添了同学间的友谊,更快捷地提高了他们的作文能力。三激励与展示。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一个学生如果在两三个月里看不到自己脑力劳动的成果,他学习的愿望就消失了。”因此,我们老师要及时给予学生作文评改,多发现亮点,进行表扬。优秀的或有进步的作文,需及时到班上宣读,给予这些学生最大的鼓励。其次,还要打印成电子稿,粘贴于墙报上,供他人欣赏与学习。这样的激励手法,最能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和写作欲望。习作教学“路漫漫其修远兮”,作为一线教师只有不断地更新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善于积累,乐于表达的习惯,才能真正实现习作教学由“要我写”转为“我要写”、“我要写好”,达到求“真”、求“实”、求“活”、求“新”的有效教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