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好导语

如题所述

常用的导语有四种:

(1)叙述式 用叙述的方法,开门见山地写出最重要、最新鲜、最生动的事实作导语。这是最常用的一种写法。

(2)提问式 先提出问题,引人思考,再写出主要事实。多用于抓问题、谈经验的新闻。

(3)描述式 对新闻事实所处的特征的空间、时间以及某个细节加以简要描述,形成一个“活镜头”,再引出主要事实。多用于特写式新闻。

(4)引语式 引用文件、报告或人物谈话的部分内容,把最重要的意思加以突出。多用于谈话报道或某些公报式新闻。

在四种写法中,叙述式较易掌握,因此,用得最多。广播用得最多的是描述式和提问式,这两种导语形象行动、引人警觉,听后印象深刻。

一、写好导语,要注意几个问题

1、不能把很多的单位名称、专门术语、人物、头衔写进导语;

2、不要把导语写成全篇事实目录,导语只写主要的、又能引出全文的事实。

3、导语要少写细节和附属事实,确实需要细节,但只能用一个细节,而且要有典型性。

4、导语不要要求新闻五要素俱全,有时只写两三个要素就可以,其他要素可在后文交代。

5、导语里不要堆满数字,数字太多,新闻一开头给人以枯燥感,导语也被拉长了。

二、新闻导语中要素的“审慎衡量”

美国新闻学者麦克道尔在《新闻结构》一书中指出:“写导语的诀窍在于懂得取舍,什么该写,什么不该写。不少人在设计导语时,习惯从时间或地点起篇,平铺直叙,千篇一律,至于”何时“、“何地”在这篇稿件中是否属于最关键、最能反映新闻事实本质的要素,则心中无数。以广东省肇庆电台的一篇稿件为例:

肇庆台2007年4月27日播出的新闻:《城区3·27日小学生被烧伤事件原来是伤者谎报案情》

原来导语:记者从今天(26日)下午市*局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曾经引起很大反响的3月27日小学生被烧伤事件,经过近一个月的细致侦查,已经*大白,事件原来是由于两名小学生因玩火引致其中一人被严重烧伤,为了逃避家长的责罚而谎报案情。

今年3月27日中午,我市城区星湖辖区发生了一起小学生被烧伤事件,伤者苏某报案称,和同学易某在上学途中被两名学生拦截勒索,易某逃脱,由于苏某没有钱,就被这两名学生用打火机严重烧伤。

改动后导语:市*局今天(26日)下午宣布:经过近一个月的侦查,今年发生在肇庆城区3·27小学生被烧伤事件,是由于两名小学生玩火引致其中一人被严重烧伤,为逃避家长的责罚而谎报案情。

今年3月27日中午,我市城区某小学学生苏某报案称,他和同学易某在上学途中被两名学生勒索,易某逃脱,苏某被这两名学生用打火机严重烧伤。

事件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全力展开侦查,终于弄清事件*。市*局星湖分局副局长梁华明(录音“梁华明”):“第一、苏某和易某的讲述有矛盾,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就是作案时间不具备,案发地点不符,对犯罪嫌疑人特征描述不符,回家的方式也不符;第二、受害人苏某致伤的原因有可疑;第三、苏某和易某一直都有玩火的习惯;第四、专案组*在调查走访的时候得知他们中午就在一起玩火的。”

针对种种疑点,调整了调查方向,通过对苏某和易某进行教育,二人终于承认了因玩火不慎烧伤自己,怕家长责罚而谎报案情的事实。

导语需要突出新闻价值最大的要素。以上这条新闻必须在导语中突出事件的结果,抓住核心事实来写,充分考虑听众,选择的角度则重点突出,有一定的*量。

三、会议新闻导语要抓住有价值的新闻,跳出会议才能出彩

在会议新闻写作中,永远把会议中最有意思的新闻放在导语中,导语中只包含和强调突出一件事情。

以佛山电台和佛山日报在同一个会议获取的*采写的稿件为例:

如,佛山电台一则消息:肇庆市旅游局昨天在佛山召开旅游推介会,向佛山市民新春期间肇庆的旅游活动。据了解,从年初一到年初七,肇庆旅游点,包括七星岩、鼎湖山、盆龙峡等都安排有表演节目。

《佛山日报》消息:昨日,由肇庆市*带队的旅游推介团一行来到佛山发下“邀请函”:请佛山市民去肇庆过个土味十足的大年!

佛山日报的稿件的导语非常吸引读者,可读性较强。这篇报道的导语跳出会议直接写出“肇庆市*带队的旅游推介团一行来到佛山发下‘邀请函’”,读者更愿意将这篇新闻读下去。

由此可见,记者在采访会议新闻时,要尽量杜绝写会议程序性新闻,要把主要精力用在发掘新闻,在写作上要把最鲜活的事情突出来,以调动读者和听众的情绪。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闻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对导语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只要我们大胆突破程式化的思维方式,不拘一格,勇于摸索创新,就能写出精彩的导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06

第三讲消息写作--导语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