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的人民观认为对么

如题所述

是对的。

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观不仅深刻地阐述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性作用,更系统地阐述了人民群众如何才能更好地创造历史、实现真正自由的路径与方式。完整、准确地理解、践行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观,并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就要坚持党的领导,进一步加强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强化整个社会的价值认同,引导人民群众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

扩展资料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对于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人民群众主体地位”的科学论述,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得到了很好的坚持。但是,对于人民群众如何更好地创造历史的科学理论,也就是人民群众观的阶级性、实践性还缺乏系统的阐述和广泛的传播。

在全球化、市场化、网络化日益发展的今天,价值认同与异化成为影响国家之间、国家内部之间和谐与冲突的重要因素。完整、系统、深入地理解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观,加强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观的对内、对外传播,对于对外增强他国对中国价值体系的了解、对内提升全体社会公民价值认同,从而构建良好的国际环境,确保社会和谐稳定,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论坛网-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观的理论实质(权威网站: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杂志社版权所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7-14
马克思主义人民观是世界无产阶级党的根本观点,作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存在,而且具有丰富的内涵。马克思主义人民观是马克思主义先进性的代表,她所包含的对象是”人民“,从人民出发,从人民落脚,为全世界人民谋发展、谋幸福。
(一)马克思主义人民观中”人民“概念的内涵
依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人民“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其内涵是不同的。它除了有质和量的规定性外,还有阶级属性,即具有政治性,整体概括起来,具有以下特点:首先,这里的”人民“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大众“、”民众“等概念,它是相对于政党即共产党而言的,与共产党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是社会变革的主体力量,因此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它的组成成分是不同的。在这里的”人民“带有阶级属性,但这种阶级属性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弱化,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民不论从范围还是数量上都会在不断的扩大,等到共产主义社会的时候,”人民“的最终面向对象应该是全人类。其次,它具有世界历史性。在进行资产阶级革命时,马克思恩格斯曾呼吁全世界的无产阶级都要联合起来,因此,”人民“是没有国界、地域限制的,它面向世界,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人民“是世界的人民,他们都有着同一个目标就是”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只有全世界的人民团结在一起,才能实现人类的最终解放。再者,从”人民“的质量上来看,它是指一切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它既是一个集合概念,也是一个个体性概念,可以指从事实践活动的所有人也可以指每一个人。但不论是作为集合概念还是个体概念,”人民“总是指那些为历史的发展做出贡献的人,因此作为历史概念的”群众“、”民众“(是指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的力量)等概念均属于”人民“的范畴。最后,从数量上来看,”人民“是在社会中占主流部分的人,是社会中的大多数人,其主体是直接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
综上,人民是从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视角出发的,属于社会历史范畴,与无产阶级政党相对应,是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下的阶级基础,而且历史伟人、杰出人物也应该包含在人民的概念之中,这样更符合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原意。
(二)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的主要观点
1.人民是社会存在与发展的主体力量
人民是社会存在与发展的主体力量即人民历史主体论,是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的核心内涵,也是区别于英雄主义的唯心史观的分水岭。马克思从现实的人出发,指出世界史就是人的劳动史,人是社会中的人,是活生生的、具体的人;而人类历史在本质属性上是一种社会存在,历史的主体是由每一个劳动着的个体所组成,是他们的共同实践活动创造了属人的社会。恩格斯也进一步指出:”批判的批判什么都没有创造,工人才创造一切,甚至就以他们的精神创造来说,也会使整个批判感到羞愧。“[38]
由此可见,马克思恩格斯非常明确的肯定了人民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强调了人类的发展过程首先是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而人民在这一过程中是主要的参与者,是劳动人民的劳动创造了一切,人民是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而理论本身并不能创造任何东西,思想家的理论创造是在人民的具体实践中才能发挥作用。所以说只有人民才是社会存在的根基,是创造历史和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源泉。
需要指出的是,人民创造历史不是主观任意的,是受客观条件和历史规律所限制的,因此要辩证的看待人民创造历史的观点。马克思曾强调说:”我们自己创造着我们的历史“,但同时他还强调说”我们是在十分确定的前提和条件下进行创造的。其中经济的前提和条件归根结底是决定性的。但是政治等等前提和条件,甚至那些存在于人们头脑中的传统,也起着一定作用,虽然不是决定性的作用。“[39]
可见,客观环境对社会的发展是有制约作用的,尤其是经济条件的制约性更为明显;除此之外,政治、文化等精神层面也起着一定作用。在主观方面的制约性,恩格斯也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形成了着名的”合力论“.恩格斯陈述:
”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而其中每一个意志,又是由于许多特殊的生活条件,才成为它所成为的那样。“[40]也就是说,历史是由每一个人的意志所形成的一种”合力“,每一个人的贡献都包含在这一股”合力“之中。因此,历史是在既定的条件下,通过人民的实践活动而创造的。
2.人民是社会存在与发展的价值目标
人民是社会存在与发展的价值目标即人民价值主体论,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价值立场,具体回答了谁是价值的创造者、谁是价值的评价者以及价值为了谁的问题。
首先,马克思主义从社会实践活动出发,认为人民作为社会实践活动的直接参与者,他们在改造世界的同时,创造出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及自身的价值,所以说人民是社会价值创造的主体力量。在历史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持唯心史观的人们认为世界是由英雄人物来领导创造的,将价值创造的功劳归于英雄豪杰,而人民只是被领导、被利用的工具。人民愚昧无知、冲动无理性的观点成为刻在统治阶级和精英阶层头脑中的记号,而毛泽东曾深刻指出,人民没文化并非天生的而都是地主造成的,是他们的压榨局限了人民的认识水平,但随着人民的知识水平的提高这种缺点是可以改造的。也就是说,毛泽东将人民的这些缺点归结为客观环境所造成的,而非人民天生就是无知、受压迫的对象。事实上,人民才是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而那些自命不凡的人才是幼稚可笑的,马克思恩格斯也认为,他们不仅推动了历史的进步,甚至创造了人。如果认识不到这一点,那么就不可能认识到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也不可能去尊重他们的首创精神,去提高他们创造的积极性、主动性。而马克思主义者的历史使命就是将人民从阶级压迫中解放出来,为广大人民谋利益,为实现每一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而奋斗。
其次,马克思主义还认为,人民是价值的评价主体。人民作为价值创造的主体力量,他们在创造价值的同时生成了对价值的评价。人民在参加实践活动过程中,为了满足自身生存、发展所需要的价值能够自觉地、能动的进行创造性活动,判断和选择出满足自身需要的价值形式,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积攒了丰富的社会经验,能够了解社会发展规律,因此也最有资格对社会发展进行评价。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是区分人与动物的本质特征,而任何价值都是人的实践活动所创造的,是人将自然属性的物质经过加工改造进入到属人的世界中,从而形成了价值。
而他们在创造过程中,不断的对人与人之间、人与世界之间的价值关系进行调整,这也是对价值进行评价的过程,因此人民对价值的评价存在于创造历史价值、推动社会进步的全部过程之中。人民作为价值的评价者,就要站在人民自己的立场上来实现自己的利益需求,这种需求推动他们不断创新、不断进步,从而创造超乎更多的价值。因此人民是价值的创造者与评价者两者是互相依存,辩证统一的,承认了人民的价值主体作用就等于承认了人民对价值的评价主体作用。
再者,人民不仅是价值的创造主体和评价主体,他们也应该是价值的享用主体。自阶级社会产生以来,都是统治阶级压榨被统治阶级,虽然人民创造了全部的社会财富,可是他们却很少占有这些财富。马克思曾深刻揭露到:”工人制造一切,生产一切,但是他们既没有权利,又没有财产,简单地说,一无所有。“[41]
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社会剥削被掩盖了起来,资产阶级通过雇佣劳动的方式掠夺工人的剩余价值,压榨无产阶级的血汗。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就是要揭露劳动异化的真实面目,鼓励人民通过革命甚至暴力手段把受苦受难的劳动人民从阶级压迫中解放出来,重新占有生产资料,恢复人的本来面貌,促进每一个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达到共享劳动成果、人人富裕的社会。
人民价值主体论,坚持从人民的社会实践活动出发,对价值的生成正本清源,解决了价值由谁创造、由谁评价以及价值应由谁来享用的问题,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注天下苍生的高尚情怀。
3.人民是社会发展的评价尺度
社会发展的过程即是人的实践活动过程,它反映了主体的利益和需求,其最高原则就是符合人类现阶段的最高利益并能够为长远利益做好打算。社会发展的过程产生了评价,而评价的前提便是评价尺度。谁才是社会发展的评价尺度这个问题在国内学术界有不同的理解,站在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解读。有学者提出:
”能够充当社会发展评价尺度的东西必须是’内在‘的,即是存在于社会有机体及其运行发展之中的;必须是客观实在的’纽带‘和’显示器‘,必须具备真理性评判和价值性评判的双重功能,即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统一;作为社会发展评价尺度应当是宏观尺度与微观尺度的统一;作为社会发展评价尺度,必须既是历史尺度又是现实尺度。“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