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事实的总和,而非事物的总和.怎样理解这句哲学

如题所述

事实包括具体和抽象的。而事物只是具体的一方面。世界是事实的总和而非事物的总和,也可以理解为世界是存在和意识的总和。而事实包括存在和意识,事物只是存在的反映。

这句话出自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事实”比“事物”包含的东西更多,例如“关系”。构成这个世界的并不存只有事物,还包括事物之间的关系。例如一些逻辑关系像序列关系,传递关系等等。

还有一些物理作用,如力的关系,时空关系等。这些关系都不是事物,而它们在维特根斯坦的哲学中都被定义为构成世界的部分。

扩展资料

所谓存在的事实,其根源应该受到相对论“事件”概念的影响。

在相对论中,存在的实体由原来物理学家普遍公认的“物质”转而变为“事件”,所谓事件,可以简单理解为在时空连续体中发生的最小单位的事实,与以前物理学的“质点”概念有很多相似性(质点没有大小长度,不占空间)。

相对论认为,构成世界的基本元素是事件而非物质,另一方面,存在的东西不仅有物质,还包括能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30

世界是事实的总和,而非事物的总和的意思是:存在的事物,用简单的想法去理解,就和近代哲学家所谓的物质差不多。而“事实”比“事物”包含的东西更多,例如“关系”。构成这个世界的并不存只有事物,还包括事物之间的关系。

这是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里的一句。事实上维特根斯坦的这些思想具有鲜明的罗素倾向。罗素不仅研究哲学,也研究数学,尤其是数理逻辑。

罗素和怀特海共同钻研,并深受怀特海影响。他从数理逻辑角度研究了逻辑的关系。另外当时随着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出现,怀特海认为哲学界已经不能再对现代物理学成就视而不见了,于是转而研究物理学。罗素因此也深受当时物理学影响。



扩展资料

维特根斯坦二十年代初在哲学界开始崭露头角。早年他曾受罗素的影响而成为逻辑经验主义的先驱之一,后来他脱离了该哲学流派而成为日常语言哲学的主要代表。

维特根斯坦早期所坚持的逻辑经验主义和后期所坚持的日常语言哲学是实证主义哲学中的两个不同流派。他们都认为,认识不能超越于经验之外。

逻辑经验主义主张经验证实的原则,语言,语词、语句的意义是由它们所对应的经验事实决定的,而真理就是命题和经验事实的一致,真理的标准在于经验的证实。

日常语言哲学主张日常语言分析的原则,语言、语词、语句未有独立的概念本质,它们的意义是由人们日常习惯中所约定的语言规则所设定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7-11-16
这一观点,如果非要提炼其合理性。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世界是矛盾的,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源泉与动力。
因此,世界既是万事万物的总和,也是事实的总和。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