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瘫痪病人怎么办?

如题所述

偏瘫护理小知识
发病初期护理 首先,要保持良好的肢体位置及体位变换:早期患者体位是使患者上肢保持肩关节向前,肘伸直,腕关节伸展、旋后,指关节外展。患者下肢应放在中立位,膝关节微屈,防止下肢外旋。每1~2h应对患者的体位进行变换,如从仰卧位到侧卧位等。转换体位时不要从远端强行牵拉肢体,必须对肢体远端及近端均进行支持。其次,要维持和改善关节活动范围的训练:上肢、下肢关节各方向的被动活动。让其取舒适体位、放松肌肉,护士的手法要轻柔、缓慢,按由近端大关节到远端小关节的顺序依次进行。一般先从被动活动开始,随着运动功能的恢复逐渐减少辅助量,直至患者能完成主动运动。关节的活动应在正常活动范围内进行,要避免引起疼痛,若活动时引起疼痛,可用温热等物理疗法,缓解疼痛后再进行。关节活动范围训练可每天做2~3次,每次各关节活动3~5回。
由于长期卧床机体因运动、感觉障碍、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和抵抗力下降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因此必须加强基础护理,每2h更换体位1次,按摩受压部位及骨隆突处。保持床铺整洁、干燥。翻身时避免拖、拉、推,以免损伤皮肤;应鼓励患者咳嗽、排痰;给患者翻身时应进行拍背,以利于痰液排出;嘱患者多吃高纤维和高维生素的食物,多喝水,减少便秘的发生;另外由于患者肢体感觉不良,应绝对禁止使用热水袋,以免烫伤。
注意营养及休息 要创造安静、舒适的进食环境,利于患者集中精力进食,勿催促和强迫进食。因康复训练患者消耗较多的能量,除各种特殊饮食(如糖尿病饮食、尿毒症饮食)以外,患者应采用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低盐饮食,并保证足够水分的摄入。同时嘱患者用健肢自己进食,使患者意识到自己已独立了。要制订作息时间表,保证充分的睡眠,如有睡眠障碍可给予物理疗法治疗。
重点做好心理护理 根据心理特点分析,掌握其心理状态,通过良好的环境,热情通俗的语言,宣传疾病知识,加强护患交流,指导其逐渐消除不良心理反应,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以最佳心理状态配合康复训练。
早期接受分离型脑起搏器的治疗, 病情稳定后一般7~10天可进行康复训练(床上活动、坐位平衡训练、床到轮椅的转移、坐站控制练习、站立练习),在锻炼过程中,对患者的微小进步要表扬鼓励,以增强患者的信心,取得患者的配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10-18
当发生瘫痪病人会存在长期卧床的情况,需要进行仔细积极的护理。瘫痪病人首先要定期翻身、拍背,要避免肺部的血液淤积,使淤积在肺中的痰液、器管内的痰液及时的被咳出,不然会引起坠积性肺炎、肺部感染。
同时还要在身体的骨突部位,经常使用酒精涂抹、滑石粉涂抹,要避免这些部位的压疮,同时还可以在骨突部位使用软贴、缓冲贴,来缓解局部应力的集中,缓解压疮的形成。另外,还要注意观察患者的情绪,要注意情绪的疏导,避免患者抑郁或者是抵抗治疗,从而影响最终的疗效。
第2个回答  2021-10-18
没有那么简单,很多瘫痪的人根本离不开人。偏瘫最好的方法就是进行康复锻炼,让病人能生活自理,这样都轻松。可以用欣奇迹助行仪康复锻炼。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21-10-18
瘫痪病人因为长期卧床,活动幅度减小,痰液不容易排出,容易造成肺部感染、发烧,出现其他的并发症。因此,瘫痪病人的排痰非常重要,需要给予以下方法:1、可以给予氨溴索静点和雾化吸入治疗,可以稀释痰液,促进痰液排出。2、需要给予经常翻身、叩背,嘱患者侧卧位,从下向上用空心手用力叩背,促进排痰。3、可以给予吸痰,间断的吸痰,促进痰液排出。4、严重患者排痰困难,需要到医院气管插管,促进排痰。
第4个回答  2021-12-04
如果病人是下肢无力,步行能力较差,通过一系列的指导和治疗,专门提高步行能力;首先要找到导致老人瘫痪的病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并在此基础上增加一些康复训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