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言律诗的平仄格式是什么?

如题所述

1、同句交替:

以五言为例,凡第一个节奏用“平平”,则第二个节奏必须用“仄仄”,第三个节奏又要用“平”,反之,第一个节奏用“仄仄”第二个节奏必须用“平平”,第三个节奏就要用“仄”。七言诗则依此类推。是为组句规则。

2、上下句相对:

如出句为“平平仄仄平”,对句就要为“仄仄平平仄”,出句为“仄仄平平仄”对句就要为“平平仄仄平”,七言依此类推。是为组联规则。

3、上下联之间平仄要相“粘”,即相同,是为组篇规则。

近体诗中绝句只有四句,不存在上下联。律诗八句,每两句为一联,每诗四联。例如: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仄仄平平仄)  

城春草木深。(平平仄仄平)

感时花溅泪,(平平平仄仄)

恨别鸟惊心。(仄仄仄平平)

烽火连三月,(仄仄平平仄)

家书抵万金。(平平仄仄平)

白头搔更短,(平平平仄仄)

浑欲不胜簪。(仄仄仄平平)

第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颌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每联之内,平仄相对,上下联之间,平仄相粘(即相同),这就是一首格律诗的平仄排列规则。平白了这三个规则,一首诗的平仄格式就很容易推算出来了。

也许你一时还难以明白,那就先别理这些,西风已经将常见的集中格式排列出来放在 下面 供您直接套用即可。

另外,如果你已经能分辨平仄,会发现上面所列的平仄格式与例子中的平仄不完全符合,在仔细看看,原来粗体字的位置的平仄有所出入。

如第三句“感时花溅泪”,按规则应为“平平平仄仄”,但首字“感”是个仄声字,这不是没有依照格律吗?不是的,这里涉及了近体诗的另一个重要规则: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实际就是说,每句诗的单数位置的字可以平仄不拘,双数位置的字就要严格使用了。正如例子中所见,凡平仄“不拘”的字都出现在单数的位置。

由于近体诗只能押“平”声韵,故凡要押韵的位置(五言的第五字、七言的第七字)只能用平声字,这是指偶数句而言,根据上下句要平仄相对的规则,奇数句(第一三五七句)末字就要用仄声字。

近体诗另有一个可以变通的地方是第一句的末字,前面说过,首句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如果押韵的话,则首句末字也要使用“平”声字。

扩展资料:

五言律诗的平仄,有四个基本句式:(一)仄仄平平仄;  (二)平平仄仄平;(三)平平平仄仄;(四)仄仄仄平平。

用这四种句式分别作为第一句,可以构成四种平仄格式。

第一种是以“仄仄平平仄”为首句来组织,叫做仄起仄收式。

第二种是以“平平仄仄平”为首句来组织,叫做平起平收式。

第三种是以“平平平仄仄”为首句来组织,叫做平起仄收式。

第四种以“仄仄仄平平”为首句来组织,叫做仄起平收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4-12

五言的平仄,只有四个类型,而这四个类型可以构成两联。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由这两联的错综变化,可以构成五律的四种平仄格式  。其实只有两种基本格式,其余两种不过是在基本格式的基础上稍有变化罢了。

(1)五律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春望(唐代·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掻更短,浑欲不胜簪。

另一式,首句改为仄仄仄平平,其余不变。

(2)五律平起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山居秋暝(唐代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另一式,首句改为平平仄仄平,其余不变。

扩展资料:

五言律诗此体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期,其雏型是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基本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

全篇共八句,每句五个字,有仄起、平起两种基本形式,中间两联须作对仗。代表作品有李白的《送友人》、杜甫的《春望》、王维的《山居秋暝》、厉声教的《辛卯季春谒厉杭二公祠》等。

齐梁体的格律诗构成了对式律 (指全诗各联之间均不粘的格律形式)、粘式律(指全诗各联之间均粘的格律形式)和粘对混合律(指全诗各联之间既有粘又有不粘的格律形式)三种类型,但以对式律为主,距离完善的近体诗尚有很大距离。

其中从梁代中后期到陈代,阴铿、张正见、庾信、徐陵等人的一些作品,已经十分接近唐人律诗。隋代,杨素、卢思道、薛道衡等人,结合南朝靡丽词彩和北地清新刚健之气,创作出一些清健秀拔的诗歌,为过渡期诗歌的发展指出向上一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律诗平仄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4-15

(1)仄起仄收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2)仄起平收式: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3)平起仄收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4)平起平收式: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扩展资料

五言古诗没有一定的格律,不限长短,不讲平仄,用韵也相当自由,但每句五个字的句式却是固定不变的。

唐代的五言古诗虽源于汉、魏,但决不因袭模拟,呈现出自己的面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唐初陈子昂、张九龄等力追建安风骨,通过自己的感遇,表现出自己的性格,开启了一代有思想、有个性、有艺术特色的诗风。

继后李白、杜甫勃兴,或抒发性灵,寄托规讽;或缘事而发,忧国伤时;而王维、孟浩然等又以其清谵婉约的作风参与其间,在繁星丽天的盛唐诗歌中,闪烁着耀眼的光彩。中唐时期,又出现了韦应物、柳宗元等名家,也都能各以自己的品格启迪后人。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1-04-12

1、五律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2、五律平起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扩展资料

五言的平仄,只有四个类型,而这四个类型可以构成两联。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由这两联的错综变化,可以构成五律的四种平仄格式。其实只有两种基本格式,其余两种不过是在基本格式的基础上稍有变化罢了。

律诗的平仄有“粘对”的规则。

对,就是平对仄,仄对平。也就是上文所说的:在对句中,平仄是对立的。

五律的“对”,只有两副对联的形式,即:

1、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2、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