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名医张仲景

如题所述

东汉末年,我国出现了三位杰出的医学家,史称“建安三神医”。
其中,董奉留下了脍炙人口的杏林佳话;华佗有为关羽刮骨疗毒的传说,后世每以“华佗再世”“元化重生”(华佗字元化)来称誉医者;而张仲景则发展了中医学理论,写成《伤寒杂病论》,被后世尊为“医圣”。
虽然被后世尊为“医圣”,但关于张仲景的生平在《后汉书》及《三国志》中均无记载,以致于有人怀疑是否确有其人。
根据研究,张仲景是东汉末期著名的医学家,这是无可否认的。
关于张仲景的资料,除了其著作《伤寒论》自序中题为“长沙太守南阳张机仲景”之外,三国至西晋时期学者、医学家、史学家皇甫谧曾提到“仲景垂妙于定方”,东晋道教学者、医药学家、自号抱朴子的葛洪则说“仲景穿胸以纳赤饼”,过于简单的言语,使人们无法详细了解张仲景的事迹。
直到唐代甘伯宗的《名医录》,才开始对张仲景有了较为详细的记载:“张仲景,南阳人,名机,仲景乃其字也。
举孝廉,官至长沙太守。
始受术于同郡张伯祖,时人言识用精微,过其师。
所著论,其言精而奥,其法简而详,非浅闻寡见者所能及。
”甘氏的这段话,其原始材料不知出于何处,但此后言仲景者多本于此,至今人们仍持此说。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张仲景的生平事迹逐渐变得明朗。
张仲景,名机,字仲景,南阳涅阳(今河南南阳)人,东汉末年(大约生于公元148年,卒于219年)著名医学家。
在研究医学书籍之余,他还体悟到要想掌握济世活人之术,就离不开名医的传授:扁鹊得长桑君之真传,仓公得公乘阳庆的秘籍,医术才大为长进。
于是,张仲景决定拜师。
当时,同郡名医张伯祖是一位有名的医生,他性格沉稳,刻苦钻研医学。
每次给人看病开方,都十分精心。
经他治疗的病人,基本都能痊愈,因而很受尊重,也令张仲景十分佩服,于是决定拜他为师。
张仲景学医非常用心,无论是外出诊病、抄方抓药,还是上山采药、回家制作,从不怕苦怕累。
张伯祖也非常喜欢这个学生,把自己行医所积累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给了张仲景。
学业初成的张仲景不断将自己的理论付诸实践,救死扶伤,名声渐起。
然而,他深感医术无涯,浅尝辄止必定一事无成。
于是他一方面继续读书实践,一方面坚持搜求名医之长,哪怕一个有效的药方或治疗方法,他也不放过。
要知道,当时的医生是各承家传之技,秘而不宣,又多以门户之见,在这样的背景下,要博采众术,以广己学,谈何容易!但张仲景知难而进,不求名利,继续寻药方、访名医。
当时襄阳有个“王神医”,擅长治疗疮疤。
张仲景背负行囊,跋涉数百里,赶到襄阳拜师学技。
来源:月读 (2020年03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