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对天空的向往

如题所述

我们的古人一直都对天宇、太空有着不凡的憧憬和梦想。嫦娥奔月、夸父追日,女娲补天的传说,敦煌壁画中的高飞入云的神女,无数星相学家凝望星辰的感悟笔录,都是古人飞天梦想的记录。 在我国文学史上,文学家,诗人屈原《天问》一文,对天界神往的147个问题。唐朝诗人李白“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日月”的跃跃欲试。宋朝的词人苏东坡“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的惴惴不安……都体现了中国古人对朗朗太空的好奇、向往和揣测。至于说到《西游记》里一个“筋斗云”十万八千里的“齐天大圣”孙悟空,更是把人类飞天的浪漫设想发挥到了极致。 中国古人在很早的时候就开始制作木鸟,以此寄托人类渴望在空中飞行的梦想。从古人的许多著作中,会发现制作能飞木鸟的众多记载。古书中称木鸟为木鸢、鹊、鹄等名。《韩非子 外储说》记载着:墨子经三年制成的木鸢,飞行了一天就坏了;他的学生安慰他说,老师技术高超,木鸢虽然坏了,但毕竟飞成功了。在《墨子 鲁问》中也有公输班用竹木制成了能飞三天的飞鹊的记述。汉朝张衡知名度最高,他既是天文学家,又是浑天仪和候风地动仪的发明者。《太平御览 文土传》中就有张衡制造木鸟的记载。还有韩志和、高骈等木鸟制造家。史料说明在公元前400年,中国人就已经使用竹木在尝试制作能飞的原始器械了。 如果说木鸟现在已经无法得见,有木鸟发展而来的风筝可以说是人类最早的飞行器具了。风筝源于春秋时代,至今已2000余年。到南北朝,风筝开始成为传递信息的工具,从隋唐开始的。由于造纸业的发达,民间开始用纸来裱糊风筝。到了宋代,放风筝成为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宋人周密的《武林旧事》写道:“清明时节,人们到郊外放风鸢,日暮方归。”“鸢”就指风筝。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宋苏汉臣的《百子图》里都有放风筝的生动景象。 有关人乘坐风筝飞行的传闻见于《白石礁真稿》:公元559年,北齐文宣帝时,大杀“元”姓宗族,彭城王元勰的孙子元韶被囚地牢。元韶堂弟为元韶制作风筝,他们二人从金风楼乘风筝双双飞逃。这些传奇故事反映了古人的对于飞行的渴望。 据史书记载,十四世纪末期,明朝一位叫万户的人先做了章。两个大风筝,在椅子的背后绑上47支火箭,双手各持一个大风筝,想借助火箭的推力和风筝的升力飞起来。准备完毕后,万户坐在椅子上,命仆人点燃火箭,万户的生命,最终落在点燃火箭的巨想中。尽管万户因此牺牲了生命,但他已成为人类第一位飞天的真正实践者。表现了惊人的胆略和非凡的预见,美国天文学家称万户是世界上利用火箭飞行飞天的第一人,多年后为了纪念他,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就以万户的名字命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