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荣主张先解决契丹,为何赵匡胤要先南后北呢?

如题所述

喜欢历史的朋友可能知道,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宋朝之后曾经与赵普有过一次“雪夜定策”,参与人可能还有后来的宋太宗赵光义。“雪夜定策”的主要内容就是“先南后北”的统一中国的策略。在这个策略的引导下,宋朝经过了太祖和太宗两代皇帝的努力,才把宋朝局促的地盘逐渐扩大,完成了中原地区的基本统一。随后,宋太宗赵光义才得以向北进军,消灭了蕞尔小国北汉,然后再两度大规模北伐契丹,企图收复燕云十六州。


如果燕云十六州顺利收复,那么宋朝还真的可能“复汉唐旧疆”。但是,两次大规模北伐(太平兴国北伐和雍熙北伐)都以宋朝惨败告终,这也导致了两宋三百多年始终处于被北方强盛政权的压制状态之下。那么,宋太祖赵匡胤指定的“先南后北”策略真的错了吗?


赵匡胤作为一代雄主,他制定这个宏伟的策略当然不是因为自己一时冲动,毕竟,这个策略一共执行了长达二十年之久。在制定这个策略之前,赵匡胤至少曾经与三位大臣一起商讨。最初,赵匡胤是想先解决北方的问题——也就是先除掉最强大的敌人。但是在这三位大臣的建议以及自己的思考之下,赵匡胤改变了主意。


第一位:魏仁浦

魏仁浦是周世宗柴荣临终指定的托孤大臣之一,他在宋朝初期继续担任宰相职务。赵匡胤曾经问魏仁浦:“朕欲征太原,如何?”魏仁浦给的答案是“欲速不达”。

第二位:张永德

张永德是后周太祖郭威的女婿,也是周世宗柴荣执政时期的权臣(殿前都点检)。柴荣临终时,为了防止权臣篡位而将张永德调离京城,让赵匡胤接替了他的职位。宋朝建立之后,张永德被任命为武胜军节度使。赵匡胤曾经询问张永德“并(今太原)、汾(今汾阳)之策”,张永德认为:“彼兵虽少而悍,加之北虏之援,未可遽也,待其困弊,乃可图耳”。

第三位:赵普


赵普是赵匡胤前期最倚重的大臣,赵匡胤与赵普的这次会谈便是著名的“雪夜定策”了。当天晚上,赵匡胤先是试探性地问赵普:“吾欲收太原”,而赵普则回答说:“太原当西北二边,使一举而下,则边患我独挡之,何不姑留以俟削平诸国。彼弹丸黑子之地,将何所逃?”

从赵匡胤与这三位大臣的会谈中,我们可以知道,赵匡胤一直强烈地希望能够先平定北方小国北汉,而北汉实际上代表的是契丹的势力,与北汉开战,也就意味着宋朝必须进入一级戒备,随时准备与契丹大规模交锋。但是三位大臣都不建议先对北方用兵,一方面是因为现在宋朝刚刚立国,时机不成熟;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北汉蕞尔小国,是迟早要被收复的,而南方则有大量割据势力,需要优先处理。

在这种情况下,赵匡胤最终决定了先南后北。


我们后世往往将赵匡胤与柴荣进行对比,认为柴荣曾经主张“先北后南”,因为他是在北伐途中去世的。但是,我们只是看到了他北伐的一面,却没有看到他的整体布局——《新五代史》中记载:


是时,世宗新即位,锐意征伐,已挠群议,亲败刘旻于高平,归而益治兵,慨然有平一天下之志……(王)朴谓江淮为可先取。世宗雅已知朴,及见其议论伟然,益以为奇,引与计议天下事,无不合,遂决意用之。


也就是说,周世宗柴荣早就和王朴达成了共识,他们采取的也是“先南后北”的策略,只不过后周在进攻南唐之时,受到了南唐与契丹的夹击。所以柴荣不得不调整方向,先给北方的契丹一点颜色看看,其整体策略依然是优先平定南方。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们后世因为两宋三百多年都没有收复燕云十六州,并且长期处于北方强盛政权的压制状态之下而去怀疑“先南后北”的策略可能是错误的。但是这种思路本身就有问题,这完全是“结果论”啊!如果没有“先南后北”,宋朝可能根本就没有实力进行北伐;如果赵匡胤之后的皇帝有优秀的军事能力,北伐未必会如此惨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无论是先解决契丹还是先南下这两个战略都是正确的,没有说哪个会更正确,具体二人面对的情况不同。南宋和北宋都是被北方外族所灭,很多人都把原因总结成世因为赵匡胤的作战方案有问题,不应该先南后北,但是事实上提出这个作战方案的是北周的王朴,北宋的政权也是世袭北周过来的,连周世宗也同意这个观点的。不过因为辽国从中的介入,才导致北宋不得不分身处理,但是兵力有限,无论是北伐辽国还是稳定局势都让北宋陷入两难的局面。

契丹的崛起也成了北宋的噩梦,直到北宋被灭亡,幽云十六州依然没有收复回来。为什么我们会将幽云十六州呢?因为北宋如果想要大力发展骑兵,那么幽云十六州就是关键的所在,品种优异适合作战的马匹都是从北方高价购买的,如果能够将幽云十六州收复回来这对于北宋骑兵的发展有着莫大的好处。

契丹是一个游牧民族,族人骁勇善战,擅长骑射,中原人如果跟他们打起来要赢也是有难度的。契丹不同于金国,对比金国昙花一现的强大,契丹哪怕是后来到了五代十国时期也是一个独霸一方的国家霸主。而宋朝在军事设备上,一点都不比契丹差,但契丹人从小就会骑马射箭,宋朝的士兵由于长期都在南方,大部分士兵都是步兵,精于骑射的只有一些贵族大夫才有机会接触。所以说北宋对比契丹输在的不是钱而是兵种上面。柴荣为了能够避免自己跟赵匡胤一样陷入两难的局面,改变策略着重往一个方向前进。

在处理契丹这件事情上,无论是柴荣还是赵匡胤,都是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做出了最合适的应对措施。

第2个回答  
因为南方的军队是更容易战胜的,而且南方拥有很多的战略资源,能够得到非常好的嗯补给
第3个回答  
因为南方的军事力量不如契丹的军事力量,赵匡胤选择先解决那个容易的,然后在用自己全部的精力去解决那个难对付的。
第4个回答  
因为赵匡胤认为攘外必先安内,觉得把内部事物解决了才能更好的解决外部事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