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沧海诗中描写了萧瑟的秋风

如题所述

诗中描写了萧瑟的秋风、汹涌的波涛,营造悲凉伤感的意境。这两句诗是: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观沧海
【原文】

[三国]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注释】
[1]碣石:山名,在今河北省乐亭县西南.也有说当时的碣石山今已沉陷海中.曹操袭击乌桓的进兵路线足经由卢龙塞(塞道自今天津蓟县起,经喜峰口,东至冷口)直插柳城,回师途中曾经过碣石山,故有登临之举.
[2]何:多么.澹澹:浩荡平满的样子.
[3]山岛:指碣石山,当时的碣石山在海边上.竦峙:高峻挺拔的样子.
[4]萧瑟:秋风声.
[5]星汉:天河.
【翻译】
朝东登上碣石山,才可看到一望无际的大海.
海水多么碧波荡漾,海中山岛耸立中央.
岛上树木葱茏,花草茂盛美丰.
秋风瑟瑟作响,海上涌起巨浪.
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自大海之中.
银河群星灿烂,好像从大海出现.
多么庆幸啊,用这首歌来赞叹我的抱负.
【赏析】
《观沧海》是曹操诗作中写景抒情的名篇.作者将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融合在—起.诗人以沧海自比,海的开阔雄浑表现了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既激情洋溢,又思想含蓄.
开头两句写登临的地点和目的. “观”字统领全篇,给下面十句描写观海之所见的客观景物抹上了—层主观色彩.以下六句写实景——海水和山岛的形象.
三、四句是写全景.着力渲染大海那种苍茫动荡的气势,而赋予山岛巍然屹立、坚定倔强的形象.五、六句接着写岛上草木,—派欣欣向荣,把大海点染得生机勃勃.七、八两句从山岛回到海面,写海上景象的变化,秋风呼啸,惊涛拍岸,令人惊心动魄,表现了诗人的心潮激荡难平.紧接着四句是虚写,描绘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壮观景象.诗人以其丰富而奇特的想象,创造了极其宏大的意境,蕴含着深邃的哲理,表达了作者的博大胸襟.末尾两句是配乐时昕加.这是配乐的规矩,一般与正文无关,但在这首诗中却与诗境融为—体.
这是一首四言诗,全诗共十四句,借诗人登山望海所见到的景物,描写了祖国山河的雄奇壮丽,表达出诗人襟怀坦荡,乐观进取的精神.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02
这首诗是曹操在碣石山登山望海时,用饱蘸浪漫主义激情的大笔,所勾勒出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壮阔,更表达了诗人以景托志,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全诗语言质朴,想象丰富,气势磅礴,苍凉悲壮。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