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派的主张是

如题所述

洋务派以“师夷长技以自强”为主要宗旨,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原则,在中央的主要代表是以恭亲王奕欣、瓜尔佳·文祥为代表的满族宗亲贵族官员,在地方是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的汉族官员。

主要是采用西方先进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和民用工业(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同时还进行了筹划海防(建立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创办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派留学生出国等活动,它也是洋务派的主张在经济、军事、和教育等方面的具体表现。
洋务运动内容涉及军事、政治、经济、外交等,以“自强”为名,兴办军事工业并围绕军事工业开办其他企业,建立新式武器装备的陆海军。洋务派经营的这些近代企业,是在不改变封建统治为前提下所办企业,具有很强的对外依赖性、封建性和一定程度的垄断性。因此,洋务派要在中国兴办近代工业企业和筹办海防,都不得不在工业技术、资本乃至管理上受帝国主义的左右和牵制。因而也就不可避免的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帝国主义对中国政治、军事和经济的控制。
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中,中国遭到了失败,攻陷北洋海军的基地威海卫,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洋务派发动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拯救清王朝,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走的是一条“实业兴国”之路。但是,事实并没有象他们期望的那样发展。

主要措施
官办企业
19世纪60年代后期,清政府统治集团中一部分洋务派官僚为强化地主阶级统治,有限度地采用西方生产技术而创办的近代企业。是中国人采用机器生产经营近代企业的开始。 洋务派的企业全部是官办企业。

军用企业
清政府从1864年镇压了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后,到1911年,40余年中,相继在上海、南京、福州、天津、兰州、济南、汉阳等地创建了26个制造局(亦称机器局),制造枪、炮、弹药、兵船和修配武器。其中规模较大的有江南制造总局(1865)、福州船政局(1866)、天津机器局(1867)和湖南纺织厂(1890)大型军用企业的创办经费和常年经费都赖清政府中央的财政拨款。
1870年代以后,各省筹款建立的制造局大都是中小型的生产单位,其中比较重要的有兰州机器局(1872)、山东机器局(1875)、吉林机器局(1881)、台湾机器局(1885)、奉天制造局(1894)和北洋机器局(1904)等。军用企业的产品不
进入市场,都由清政府直接调拨给驻扎在各地的军队、炮台使用。这些企业不计算盈亏,也不进行积累,生产的扩大或缩小不决定于企业自身力量,而取决于清政府的财政拨款。所以,这些企业虽然运用机器生产,也集中了相当数量的雇佣工人,但从其主要方面来考虑,乃是略带若干资本主义因素的封建官营企业。
民用企业
近代军用工业兴起后,急切需要相应的燃料工业、矿冶工业和交通运输业作为进一步发展的条件。同时,军用企业的庞大支出,也非日见窘迫的清政府财政所能继续维持。所以,到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便积极转向经营航运、矿冶、纺织、电讯、铁路等民用企业,期望开辟新的财源。

洋务派企业从70年代到清末的40年间,洋务派通过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组织形式,经营民用工矿企业大约50余处。官办民用企业数量不多,较为重要的有台湾基隆煤矿、兰州织尼局、湖北织布官局、湖北汉阳铁厂等,大多成效较差。官督商办企业在洋务派民用企业中居重要地位,在煤矿企业中有13处,金属矿企业中有21处。近代煤矿中,如直隶开平煤矿、江苏利国驿煤铁矿、安徽池州煤矿、江西萍乡煤矿;金属矿中,如黑龙江漠河金矿、湖北大冶铁矿等都是在近代矿冶业的开发中较有成效的单位,其中尤以开平煤矿和漠河金矿成绩突出。其他如航运方面的轮船招商局、电讯方面的电报总局、纺织方面的上海机器织布局、铁路方面的中国铁路公司,都是官督商办企业中经济效益比较显著的单位。至于官商合办企业在甲午战争之前有所尝试,如修建台湾铁路,规复在中法战争中被破坏的基隆煤矿及筹建湖北纺纱局等,都一度采取官商合办方式,但在经营过程中,商股深感官权太重,并且在企业管理的权限和发展方针上,官商双方常常存在着尖锐矛盾,以致商股大多中途撤退。甲午战争以后,商人对官商合办企业仍很冷淡,据统计,从1895~1911年,全国新设资本在一万元以上的厂矿有503家,属于官商合办的只有31家。
兴办学堂
1861年京师设立同文馆,次年正式成立,学习外文及天文算学,培养近代专业技术人才。此后,洋务派又先后创办一批学习外语和专业知识的新式学堂,如1866 年左宗堂在闽局附设“求是堂艺局”,1880年李鸿章在天津设天津水师学堂等。这些学校第一 次将西方自然科学和工业技术带进课堂,从而培养出我国第一批造船、航海,机器制造以及近代医学等方面的人才。
派遣留学
从七十年代开始,洋务派又先后向外国派出留学生,去吸取西方科技之营养,以期为祖国的独立与富强作出贡献。铁路工程师詹天佑、飞机设计师冯如以及改良派代表人物严复等是留学生中的佼佼者,他们学成归国后为祖国发挥光与热。洋务运动期间,留学回国后发挥的作用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洋务派创办近代企业和引进西方科技的实践也培养出大批新型知识分子。近代科学家华蘅芳、化学家徐寿就是在办洋务的实践中成长起来的。在许多领域代替洋工程师工作,如福州船政局的国产军都是由他们制成的。新式海军舰艇的管带、大副也大都由留学生担任,中国第一条独立修筑的铁路——京张铁路,也是留美学生詹天佑设计修筑的,
失败原因
洋务运动在当时的中国,不改变封建专制制度,单纯学习技术,其失败命运是不可避免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