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写悯农的李绅和凿壁偷光的匡衡成名后会成为巨贪?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12-09

在中国的历史上,有很多的名垂青史的人,他们因为自己的一些特别突出的事迹而引起人们的关注,也是值得人们学习的对象。但是我们会发现,有一些历史人物我们只知道他小时候或者少年时期的事,长大后的事却极少被人提及,其中就包括悯农诗人李绅和凿壁偷光的匡衡。这是因为他们在功成名就之后就声名狼藉了。李绅和匡衡会变成让百姓的人,这是因为他们没有坚持自己的初心,被权力冲昏了头脑,失去自我,经不起考验,有了让自己为非作歹的资本。

李绅和匡衡成名后

一、成名后的李绅

李绅在很小的时候就懂得体恤百姓,对于在田间辛勤劳作的农民很心疼,于是就利用自己所学做了两首悯农诗。李绅也因为这两首诗而出名。后来他勤奋学习,终于在地方获得了官职。但是他一当官就完全忘记了百姓的不易。他不分青红皂白就判人们的罪名,还横征暴敛,后来他还在朝堂中当官,十分好色,家里妻妾成群。

二、晚年的匡衡

酷恒小时候家里很穷,他利用隔壁家的光来点亮自己读书的路。他喜欢《诗经》,讨论事情也喜欢引用里面的句子,后来受到了汉元帝的看重。匡衡在朝中刚开始还是比较刚正不阿的,他揭发贪官,还提了不少建设性的意见。但是后来他被赏了无数土地,自己居然还食封了不少土地,被人揭发后,最后匡衡被贬为庶民。

为什么李绅和匡衡成名后会成为巨贪?

大概是因为小的时候过苦日子过怕了,自己du功成名就zhi后就不愿意继续清苦下去,把儿时dao没有享受过的幸福生活,现在全部补回。

《悯农》一共有两首,其一,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其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是不是都特别的熟悉呢?这两首诗是每个人童年必会的两首诗,也是家长和老师必教的两首诗。

作者李绅是一个穷苦人家的孩子,因为父亲死的比较的早,是有母亲辛辛苦苦拉扯大的。李绅也是一个特别好学,特别能吃苦的人,从小就跟随母亲做田地里的农活,对于民间疾苦是非常的了解。

李绅是从小在苦日子里长大的孩子,由于自己的勤奋好学考取了一定的功名,能力也特别的棒,到了晚年官居宰相之职。但是他的人生态度慢慢的发生了改变,小时候的苦日子让他长大后开始追求高品质的生活。

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开始了贪污奢靡的生活,这种表现是和之前小时候是大不相同的,我想大概是用现在的条件来弥补小时候吃过的苦,受过的罪。

凿壁偷光的匡衡,这个人的童年生活也是特别的清苦,他们家世代务农,但匡衡自己却十分好学,勤奋努力。由于家境贫寒,他不得不靠替人帮工来赚取自己的学习费用。

由于家里实在是太过贫困,油灯都买不起,最后看到邻居家的光照能照射到自己的家里,边把墙凿了一个大洞,借光来读书,这个也是凿壁偷光的典故由来。匡衡也是由于自己的博学多才很快得到重用,但是由于自己的不负责任和生活奢靡很快被贬为庶民。

他们两个最后成为了巨贪,其实都是童年生活没有得到很好的满足,等到他们功成名就后,他们就开始向外在的条件来弥补自己童年内心留下的缺失。

总结:成年后的匡衡和李绅,他们都有着共同的地方,那就是受到君主的重用,也都成了位高权重的人。但正是这些权力让他们有了可以作恶的资本,完全忘记自己读书的初心,不再善良,成了一个让人厌恶的人。所以,人们无论处于什么样的位置,都不能忘本,也要知道自己要去往哪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