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些人有时会选择读书?

如题所述

对于大部分像我这样的普通人来说,上学可以获得学历的提升,而学历是进入就业市场的敲门砖,上学的目的是好工作。尽管现今公司、企业都在强调“能力”而非“学历”,但依据学历筛选员工确是不成文的规则,公司在博弈中处于优势地位,因为他有多个可以选择的员工,而社会普遍的观念认为高学历与高素质、高能力挂钩,这节约了很多公司筛选的时间。对于大部分年轻人来说,更好的工作意味着更优的生活,这是很多年轻人涌向的大方向。

图书馆读书

上学还是一个循序渐进适应社会的过程。大学之前的学生生活目标很单纯明确,取得好成绩,这个过程中的人际交往相对简单,学生相比于非学生的同龄人压力小很多,在此期间,我们培育自己专注做事、高效吸取知识、简单自我生存的能力。大学则是一个微型社会,为我们提供了适应社会规则与人际交往规则了解的缓冲期,同时,学习的重要度比高中时期相对较低,大学生拥有了自我发展的机会,这段时间是很重要的一段独立自我形成期。在吸取知识的同时,形成自我观念,形成一定的社交圈,培养自我兴趣爱好,以便更好地进入社会。

再谈读书。书籍浩如烟海,不同类型的书有不同作用。譬如工具书的目的是为了让读者吸取知识与技巧,学习技能;而文学类书籍则是在传递思想,反思问题等等。我们在上学期间读的大部分书籍是我们的教材、专业书,这些书可以给予我们知识,通过相应的考试等等。

考试

但我想谈谈另一类书籍,对我而言,书籍提供心灵的归宿,让和我一样的“迷茫的一代”看到方向,感受信仰的力量。

当今世界变革速度史无前例的快,我们周围的环境瞬息万变,很多我们十年前坚信的东西仿佛现在轻轻一碰就倒下,十年前我坚信“上学读书才是出路”,十年后这个世界告诉我,“学历在贬值”,“研究生也没有出路”,“毕业即失业”;十年前我坚信“每一步都要脚踏实地”,十年后疯狂的币圈却将赤裸裸的现实摆在我面前:你努力十年不如别人买币一天;十年前我坚信“从前慢,车马邮件都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十年后大家游戏感情,不论是谈恋爱还是结婚离婚都像家常便饭。

占据我青春的十年是巨变的十年,我见证了世界格局的风起云涌,见证了这个国家的高速发展,见证了航天技术上九天揽月,见证了互联网大环境下思想的解放,却也见证了东西差距、贫富差距的扩大,见证了因不会电子支付而被时代抛弃的一代人,见证了靠卖菜维持生计的小贩被科技剥夺了市场而破产的悲剧,见证了舆论成为攻击异己的工具,见证了民粹主义崛起…我们这一代人受到的信息冲击太多,想在这样的环境下发现、追寻、保持本心太难。

很难说我从书籍中获得了什么可以称为“信仰”的观念,我读了这么多书在为人处世上也没有什么大幅的提升。可书籍确确实实的会让人去思考一些问题、思考社会的现状,或许仅凭读书我们无法去解决实际问题,但那些看过的文字深深刻在心里,明白应“有所为而有所不为”,对混沌的是非道德有自己的判断,更淡然地去接受自己的不足与平凡,在巨变的时代找到自己的定位与发展方向,给在这个“人人都是一座孤岛”世界中的自己一个心灵归宿,这便是读书对我的所有意义。

一起加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