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为什么解体,为什么分裂成15个国家?

如题所述

事实上,苏联曾有16个加盟共和国,这第16个加盟共和国名叫卡累利阿-芬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于1940年成立。但到了1956年。苏联最高苏维埃决定,撤销卡累利阿-芬兰的加盟共和国建制,取消了名字中的芬兰二字,将其降格为卡累利阿自治共和国,并入了原本与其同一行政级别的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

从此之后,卡累利阿-芬兰加盟共和国不复存在,但假如这个加盟共和国没有并入俄罗斯,而是存在到1991年苏联解体,那么也有可能像其他15个加盟国一样宣布独立,或许也有可能和芬兰合并。那么这是怎么回事呢?为何在1956年,这个加盟共和国并入了俄罗斯呢?
第一,卡累利阿-芬兰的部分土地属于俄罗斯联邦。这个加盟共和国位于苏联西北部,和芬兰接壤,首府是彼得罗扎沃茨克,面积约17万平方公里。这1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是由俄罗斯联邦的土地和芬兰的土地合并而成。
芬兰位于苏联西北部,靠近苏联大城市列宁格勒。列宁格勒原来叫圣彼得堡,曾是沙俄时代的首都。在沙俄时代,芬兰由俄罗斯控制。1808年,芬兰战争之后,沙俄控制了芬兰,从此之后,芬兰成为沙俄境内的自治大公国,芬兰大公由俄罗斯沙皇兼任。
由于沙俄控制了芬兰,为圣彼得堡提供了一定的战略空间,保障了这座大城市的安全。但到1917年,沙俄灭亡后,芬兰获得了独立,苏联不仅一直对苏芬边界存在异议,同时也担心列宁格勒距离边境太近,战略安全无法保障。再加上芬兰和德国关系密切,因此苏联便试图吞并芬兰,恢复以往俄属芬兰的地位。

1939年,随着欧洲局势的变化,苏联越发担心列宁格勒的安全,最终苏联挑起了对芬兰的战争。战争的结果是苏联惨胜,付出了巨大代价,获得了部分芬兰土地。于是苏联将获取的部分芬兰土地和部分俄罗斯联邦的土地合并,于1940年成立了卡累利阿-芬兰共和国,将其变成了苏联加盟共和国之一。
第二,无法吞并芬兰。卡累利阿-芬兰加盟共和国的人口以芬兰人、卡累利阿人、俄罗斯人为主。苏联成立这个加盟共和国的最终目的是要把芬兰并入其中,但苏芬战争,苏联惨胜,让苏联明白吞并芬兰并不容易。1940年,苏德战争爆发后,芬兰也和德国一样进攻苏联,试图收回苏芬战争中被占领的领土。

苏德战争之初,苏联节节败退,芬兰人趁机达到了目的,重新控制了卡累利阿-芬兰加盟共和国之中,原属于芬兰的土地。但到了1944年,苏联开始反击,又夺回了这些芬兰土地,恢复了卡累利阿-芬兰加盟共和国的完整。
二战之后,苏联作为战胜国,主张惩罚芬兰,芬兰不得不做出让步,于1947年和1948年与苏联签署的多份条约,规定了芬兰对苏联的义务与限制,同时芬兰也同意放弃索要苏芬战争中失去的土地,承认卡累利阿-芬兰加盟共和国为苏联领土。
就这样,苏联和芬兰达成了合约,芬兰保住了独立地位。1948年,苏芬条约签订后,卡累利阿-芬兰加盟共和国已经没有了存在的必要。再加上该加盟国存在部分俄罗斯联邦的土地,最终到1956年,苏联取消了其加盟国的建制,将其完全并入了俄罗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9-16
戈尔巴乔夫
1991年的圣诞节注定是个非同寻常的日子。这一天,苏联最后一任也是唯一一任总统戈尔巴乔夫辞职了。次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便通过决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立国69年的苏联正式解体,其15个组成国恢复了主权地位,先后独立。这也是我们说苏联解体之后变成了15个国家的原因。
关于苏联解体的原因,有军备竞赛导致国力透支、官员腐败以致丧失民心、模式僵化造成发展停滞等多种说法。但不管哪一种都很难让人信服。尤其对大一统思想浓烈的国人而言,无论如何也想不通怎么会想出把国家解体这么脑残的解决方案。
但外国人的思维就是不一样,一言不合就闹独立。仿佛独立之后那些问题都像抖掉身上的虱子一样不存在了。
当然没那么简单。既然苏联可以解体,那新生的国家再次解体也就并不奇怪了。事实上,面对车臣等境内要求独立的势力,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就有甩包袱的想法。但后来发现,这样连锁反应下去,俄罗斯的版图将变成一片全是窟窿的奶酪。
车臣战争中的俄军士兵
为此,先后发动两次车臣战争,把车臣共和国拉了回来,也阻止了境内其它分裂势力的念想。
俄罗斯有强大的军力作为后盾保证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一些实力相对弱小的国家就没那么幸运了。摩尔多瓦、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乌克兰等国就又先后分离出了了德涅斯特河沿岸、纳戈尔诺-卡拉巴赫、阿布哈兹、南奥塞梯、顿涅茨克、卢甘斯克等6个政治实体。
这6个政治实体目前还都算不上是国家。因为组成的国家的要素,要有政府、领土、人民等要素,还必须要得到国际承认。这6个实体除了相互抱团取暖,相互承认一下过过瘾之外,国际上极少有国家承认他们。
所以苏联解体之后,产生了15个主权国家,还产生了6个不隶属于任一主权国家的政治实体。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