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最大的景区,比如包含陶艺村,休闲娱乐等

最好可以住在景区内,修身养性的好地方

景德镇宁封窑国际陶艺村---坐落于景德镇南大门206国道旁

依山而建的景德镇古窑场建筑风格,

分宁封子主题景观、景德镇陶瓷文化主题景观、古村落民俗景观、趣味体验景观四大板块。

1、宁封子主题景观:

景德镇以瓷著名,闻名世界。而瓷器是由陶器发展演变而来,陶器的发明则是陶祖——宁封子。所以打造以宁封命名的旅游景区,其目的就是讲解陶瓷故事,弘扬民族文化,传播陶瓷技艺。

突出宁封子主题景观是景区的核心竞争力。具体包括宁封子雕像、黄帝涿鹿之战雕像群、炎帝钻木取火雕塑,蚩尤山、龙窑、陶场、云龙坡、相思泉、烤鱼场、陶王庙、钟楼鼓楼、远古仙人洞等。

• 宁封子主雕像——设在南广场二级台阶前黄帝涿鹿之战群雕和炎帝钻木取火浮雕后面。

• 涿鹿之战雕像群——再现黄帝一举打败蚩尤的巨幅画卷。进入南广场。

• 炎帝钻木取火雕像——再现炎黄子孙先祖炎帝的历史人物场景。他发明刀耕火种和草药治病,传说中的炎帝不仅教会了宁封取火术,成就了宁封制陶,还把女儿嫁给了宁封。

• 蚩尤山——在作坊群的东南角假山,依山设置蚩尤的塑像,展示蚩尤实力,再现远古历史。

• 龙窑——宁封子发明的可以烧制大量陶器的,依山而建的,外形似龙的长窑。设在宁封子雕像后面。宁封子帮助黄帝统一华夏之后急流勇退,专注制陶术,培养了一大批制陶队伍,魏晋南北朝时期因北方战乱,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北方各大窑口及其制陶人员都流亡到景德镇,他们不仅带来了宁封子传授的制陶术,而且还带来了敬仰陶神宁封子的习俗。从而为景德镇陶瓷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个内容放进龙窑内的参观游览区以VR的高科技手段展现出来。

• 陶场——在龙窑西面场地,营造当年制陶场景,再现远古制陶艺术和历史,又是陶艺体验基地。

• 云龙坡——黄帝七上云龙坡,拜请宁封子下山,助其制陶,打败蚩尤的地方。所以这个坡需要陡峭一点,显示黄帝拜请宁封的决心和诚意。

• 相思泉——宁封子与其妻子感情深厚,宁封夫人识大体明事理,为宁封子帮助黄帝制陶默默地做出了牺牲和贡献。相思泉是他们夫妻俩的感情泉爱情泉。

• 烤鱼场——宁封子发明陶器是从一次偶然的烤鱼中得到启发的,为了纪念宁封子发明陶器,景区在中轴线附近的水塘边建一个还原远古时代烤鱼的场景地带,让游客去体验。

• 陶王庙——景徳镇有座陶王庙,在如今的陶瓷弄这个地方,是窑工们供奉陶神的地方,每到重要节日,陶工们就要去陶王庙祭拜,祈求陶王保佑。文革时期受破四旧风潮来袭,陶王庙改为了陶瓷弄,陶王庙也被一把大火烧烬。如今宁封窑国际陶艺村把陶王庙予以异地兴建恢复,意在敬仰陶祖,弘扬陶神精神,将陶瓷文化世代传承。据记载,当时的陶王庙为三间式土库屋,坐北朝南,神龛中的陶王塑像面似桃花,略显微笑,一身文官装束,双手执笏,正襟盘坐。

• 钟楼鼓楼——陶王庙前面的钟楼和鼓楼,是景德镇历代窑工用来计时间的标准。这里面流传着许许多多历代窑工与窑老板利用“晨钟暮鼓”剥削窑工做斗争的动人故事。恢复钟楼鼓楼,选点敲撞,让游客去体验。

• 宁封书院——宁封制陶助黄帝成就帝业后急流勇退,回到窑口继续传授制陶术,记录了大量的陶器制作,艺术创作资料,集中在窑场,后人建立宁封书院纪念。宁封书院也成了学术研究,文化传承的精神高地。

• 远古仙人洞——在停车场的北面,以一段巨型树干造型,做成一个远古仙人洞,寓意宁封当年居住的山洞,营造氛围,作为游客中心。

2、陶瓷文化景观

水车水碓、古作坊群、古坯坊、晒架堂、踩泥堂、晒坯场、八友堂、文昌阁、古戏台、一带一路博物馆、老房子、烟囱、匣砵、渣饼太平窑、窑结块、夯土墙、弄堂、窑砖路、松柴堆、柴窑等,展示景德镇厚重的制陶文化历史底蕴。

• 水车水碓——设立在景区入口的水塘西面。再现景德镇古代制瓷工艺的第一环,让游客观赏,拉开园区陶瓷文化景观序幕。

• 古作坊群——景德镇非遗传承人入驻,古法复制唐宋元明清历朝历代宫廷御瓷。

• 古坯坊——古法展示手工揉泥,拉坯,利坯等一系列工艺。

• 晒架堂——原汁原味展示景德镇历代窑工古法制瓷的智慧。

• 踩泥堂——古法制瓷工艺前期重要环节。

• 晒坯场——展示景德镇手工制瓷古法坯胎干燥场景。

• 八友堂——景德镇珠山八友艺术巅峰。

• 文昌阁——景德镇历代窑工望子成龙的愿望。文昌阁多建在市井中心地带或地势较高处,一般为砖木结构楼阁式建筑,攒尖顶,二、三层居多,每层皆有檐面,四、六、八角不一。一层多为砖墙,开窗设大门;二层以上为木墙或木栅栏,可凭栏远眺。文昌阁除祭祀功能,即祝愿文运兴盛,步步高升,还可以是当地文人雅士聚会的场所。

• 古戏台——景德镇窑工节日盛典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一带一路陶瓷博物馆——通过外销瓷的展示,弘扬景德镇历代影响世界的能力和欧洲交往的深度。

• 烟囱——展示景德镇窑业智慧。

• 匣砵——传统烧制工艺不可或缺的元素。

• 渣饼太平窑——景德镇制瓷工艺的遗存记忆和陶瓷民俗文化传承。

• 窑结块——景德镇宋,元,明时期工艺、品类、烧成珍贵的活化石。

• 夯土墙——景德镇历代窑工贫困却及富智慧生活场景。

• 弄堂——古代景德镇窑工群居生活场景再现。

• 窑砖路——景德镇历代窑工制瓷和生活兼容的智慧。

• 松柴堆——景德镇历代窑工烧制原料的智慧美学。

• 柴窑——在园区的东南角,以景德镇特有的窑的造型,做出一个精神堡垒,也为景区打上显著标签。

3、依山而建的古村民俗景观

水塘、亲水桥板、水沟水溪、古树、古井、村口、果树、苔藓、麻石板路面、老房子、门楼、牌坊、亭、廊、匾额、楹联、晒秋、碾磨、马桩、巷道、排窗、吊脚阳台、天井、篱笆

• 水塘——景区水塘里鱼翔浅底、水塘旁水碓水车、水塘上木桥横贯

• 亲水桥板——是从景区的停车场路面延伸到水面,是景区的景观浮桥、水上水上步道、观景走廊等,游客在桥上观赏池中怒放的鲜花、行走在波光粼粼的水面、逗玩水中活蹦乱跳的鱼类、欣赏景区秀丽的山水风光等等。通常在浮动平台上铺设防腐木可以完成一个实用且美观的亲水平台。

• 水沟水溪——景区是依山而建,水沟和溪水是景区不可缺的动态景观,在景区的至高点设一个水箱,这个水箱需建成一个自然景观,水从这个自然景观中缓缓流出,在景区的各个路口两边建水沟,水沟是闭环的,水流至景区的最低处时,再用水泵抽到水箱中来。也就是水从何处来,又流到何处去。

• 古树——古树是名胜古迹的佳景,许多古树名木经历过朝代的更替,人民的悲欢,世事的沧桑,可借以撰写说明,普及历史知识。

• 古井——井的发明,是古代社会迈入文明的标志之一。它大大减少了古代人们对江河的依赖性,为城邑的形式,国家的产生创造了有利条件。黄帝时期,宁封子部落依山而居,之前都是步行很多山路去山下的河边取水,生活和制陶都十分不便,之后黄帝请宁封子帮其制陶,也传授了宁封子凿井饮水之术。《周书》说"黄帝穿井","尧民凿井而饮"。凿井的历史相当悠久。中原地区的裴李岗、汤阴白营遗址都发现有新石器时代水井,而且井较深,说明当时凿井技术已相当成熟,使用水井当有相当长的历史。

• 村口——景区古村落景观一角。

• 果树——景区果树林景观一角。

• 苔藓——景区自然景观一角。

• 麻石板路面——景区所有的人行道路都铺上麻石板,还原古村落原始风貌。

• 老房子——景区是低头看水,抬头揽貌,景区古建筑成群,门头、屋顶、门窗、房屋墙面都是古建筑风貌。

• 门楼——景区古村落景观一角

• 牌坊——是宁封窑景区的门面,也是宁封窑景区的标志性建筑,既要复古,又要气派,让游客看见石牌坊就会有联想。

• 亭——景区古村落自然景观一角

• 廊——景区古村落自然景观一角

• 匾额——匾额是景区古建筑的必然组成部分,相当于古建筑的眼睛,有石刻匾额、木刻匾额、灰制匾额等。匾额一般挂在门上方、屋檐下。匾额也可以做成景区独特的民俗文化精品。

• 楹联——是古建楼堂店宅不可缺的文化内容,由上、下联组合,是悬挂或粘贴在壁、柱上的联语。

• 晒秋——是经典的农俗景观,晒秋人家是景区特色风貌。

• 碾磨——景区民俗文化一角。

• 马桩——栓马之用,为民间石雕品,为古建。

• 巷道——街道内比较狭小的通道,古时建筑常有。

• 排窗——

• 吊脚阳台——景区古建一角

• 天井——景区古建一角

• 篱笆——乡村栏栅景观

4、趣味体验景观 

在免费的“玩”和“娱”上做足文章。

玩:

1)挑坯:分三种方式,挑架子,挑围子,挑篓子。设置在游客中心到村口的沿线。

2)推坯:推车运瓷器,设置在古街到古作坊群的沿线。

3)踩泥:陶泥是陶瓷生产中不可缺的一种原料,古时候做陶,都是通过人踩泥搅拌的,景区设置这个场景,让游客体验踩泥的那种感受,据说,踩泥还是一种足疗养生的好土方子。踩泥体验设置在古作坊群的古坯房。

4)作瓷器:自己动手作瓷器,坯上,瓷上,可做,可捏,可画设置在古作坊群动线内的每个档口。

5)水幕秋千:

6)古代射箭:

7)撞钟:设置在文昌阁广场东面。限制在每个整点的前10分钟和后10分钟内时撞,每次最多一边5人共10个人,每轮撞9次。

8)捶鼓:设置在陶王庙广场西面。限制在每个整点的前10分钟和后10分钟内,每次一人,捶10次。

9)服装,道具:黄帝,炎帝,宁封,蚩尤

娱:

小孩拉尿

陶壶流水

声控喷泉

龙窑观战

蛙声一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1-05
湖田古窑遗址,湖田窑是中国五代、宋、元三代各大制瓷规模最大,延续烧造时间最长、生产的瓷器最精美的古代窑场。属于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景德镇御窑厂,景德镇御窑遗址博物馆位于原御窑厂遗址内,御窑厂是元、明、清时期专为宫廷生产御用瓷器的所在地,是中国历史上烧造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工艺最为精湛的官办瓷厂。属于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200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龙珠阁,位于景德镇珠山旧址之上。唐代叫聚珠亭,宋代称中立亭,明代称朝天阁和环翠亭,清代又改称文昌阁,20世纪初重建后称“龙珠阁”。现已成为景德镇的城徽。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