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两朝都是向西扩张领土,为什么不向南方(越泰缅越)扩张?

为什么不向南方扩张?

因为不论是天时还是地利,甚至加上人和,都不具备条件。在这样的情况下,哪个人也不傻,特别是当皇帝的,哪一场战役,哪一次行动,哪一处开发,哪一方合并,这都是有经费、有人才、有预算总结的。明清两朝的皇帝显然对此都门清,所以他们宁肯向西去开疆拓土,也绝对不逾越南方一寸土地。

有的人会认为这是无知之谈,毕竟南方富庶是事实。但人家经营者比你清醒,南方纵有金山银山可离京城十万八千里,远水不解近渴。比如说将南方的一些物资运到京城来吧,那花费、投入都得不偿失。谁愿做赔本的买卖呢?没有收益的事还是不做为好,可以说这是最实际的一个问题。

另外,南方地大物博但人心难服,明清两朝的人也好,其他时候的人也罢,说起来其实都不愿从家乡搬到南方去创业。但如果没有内地人去巩固南方政权,那打下来的地盘就等于还是没有打,用不了多久就有可能被当地人造反,抢回主权去。加之明清时候人口都不怎么理想,想让他们拖家带口南迁实在不现实。

最后,所谓的人和其实是政治问题,南方的气候与地形对于中原内地的领导者来说都非常复杂,想要用统一的法律、法规以及管理方法来搞定不怎么可能。而且南方各势力都很有头脑,想要真正攻打下来,并真正收服,为自己所管,这几乎就是天方夜谭。既然如此费力,自然谁也不愿放弃软面包而选择硬骨头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9

其实不仅仅只是明清两朝,其他大一统的朝代,向西扩张,照样也是主要方向。这种现象主要应从历史和地理环境方面进行分析。

其一:历史方面

中国向南扩张,即长江以南的开拓,自春秋战国时期就开始了。其中成就最大的便是楚国。800年楚国江山,筚路蓝缕,几代楚王动不动就扩地千里,方向便是南方。因为长江以北地区,是当时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无论周王室,还是齐、晋等超级强国,都在长江以北。而楚国想生存和发展,初期想跟北方诸雄争锋,那是找死。故而先扩地南方,几代君主努力后,在楚庄王时期,终于迎来了一飞冲天,楚庄王称霸,其实就意味着,楚国这个曾被视为蛮夷的国家,终于得到了中原认可!

楚国开拓南方是第一功。跟着便是三国时期的孙权,开始了第二波向南方扩张,最远统治地区已经到达了今天的越南!第三波和第四波,则是被动的,因为有个衣冠南渡问题,即东晋和南宋对南方的深度开发,终于使得长江以南逐渐成为了经济中心。这种格局,至今依然存在!

那么北方呢?很悲催,被打残了!谁打残的北方?正是来自于西北的游牧民族!所以南方的开拓,事实上是在孙权时期最终完成。而东晋和南宋,完成的是深度开发,即消化和建设,并非以开疆扩土为宗旨。考虑的是如何增加南方地区的认同感,如东晋的王与马共天下。王导之所以那么牛逼,就是因他跟南方门阀的深度联系,促成了他们认可了司马睿的东晋。却让南宋沾光了,起码一上来就是一个中央政权,而非如东晋的那股联合局面。

自然这种局面下,东晋和南宋,其实是以恢复北方故土为奋斗目标,这就注定了其深度开发南方,而不愿意再扩大疆土,毕竟用兵从来都是烧钱。

其二:中国的地理原因

中国的地理是西高东低,北寒南热!即,最适合生存发展的地区,全被占领。因而向北发展和向南开拓,就变成了鸡肋。唯有向西发展和开拓,才是重点。一则,西域的丝绸之路,这堪称是经济活动线,属于经济压力(生活压力),自然要给予保护。那么如何保护?与其跟别国合作,不如掌握在自己手中。自汉朝起,所有主要战争和开拓疆土方面,几乎都围绕着丝绸之路的相关地区。

二则是,游牧民族的威胁。这条是生存压力,最关键的动力!汉武帝北击匈奴,辽宋、金宋对抗等,西北方向给中原王朝造成的生存压力太大。于是到了明朝,朱元璋朱棣的持续用兵,和清廷时期,康熙、雍正和乾隆,对西北用兵更加不懈等,其宗旨就是开疆扩土,即建立起一个缓冲区,别再动不动就打烂了北方了!

所以,向西扩张,贯彻了中国封建王朝的历史,非明清两朝独有。不同点仅仅是,国力强盛的大一统王朝,如汉唐,能完成这个任务。而国力一般的王朝,如宋、晋,由于被北方压迫,不但不深刻开发南方,其目的还是恢复故土,故而不肯,再过度向南扩张,非但产生不出好处,反而还要花费巨大,故而放弃!

第2个回答  2020-09-19

在一些网友的印象中,明清两朝最南端的统治最多就到现在的越南北越地区。

往南的缅甸老挝印度尼西亚地区明清两朝均未涉足,此地阳光充足,降雨也非常充足,特别适合农耕,中国又身为一个农耕大国,为什么历代王朝都很少向南扩张呢?

新疆和西藏土地相对贫瘠,而且人烟稀少,为什么中原王朝一直热衷于向西方扩张领土而忽略的南方地区呢?

其实并非历代王朝忽略了南方地区,而是因为南方地区离中原王朝太远,有一种鞭长莫及的感觉。

明朝的最南端统治其实已经达了现在的印度尼西亚,只不过在清朝的时候没有涉足此地罢了。

一、明朝为何未扩张国土?
其实明朝是一直保持向南扩张的状态,只不过当时明朝国家整体的南北战线相距太远,明朝虽说消灭了元朝,但北元政府一直存在北元灭亡之后仍然有蒙古部落所形成的游牧民族侵扰北方。

所以朱棣当皇帝的时候举国北迁,并且立下祖训,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要求。所以明朝北京集团的军事力量主要放在了抵御游牧民族的入侵,南方的统治管理主要是由南京的人马所组成的团队。


虽然南方土地肥沃,但也面临着高山险阻,当时中原王朝最主要的军事力量也就是步兵和骑兵。

步兵到达这么远的地方消耗时间过长,粮草供应也非常的困难,骑兵面对这些高山险阻又难以越过,所以想要去彻底的征服南方小国也不太现实。

不过当时此地的诸侯小国都非常的识时务,见到明朝军队强大便纷纷俯首称臣,接受明朝册封。

由于在明朝时对于云南的统治已经相对稳固,所以便以云南为跳板在东南亚地区形成了一个附属国的势力圈。

当时东南亚各国对于明朝已称臣,并表示愿意年年纳贡,明朝为了方便在此地进行合理的税收便设置了三宣六慰制度(三个宣抚司和六个宣慰司)。

最南方的苏门答腊的旧港宣慰司就设置在现在的苏门达拉旧港城,此地已经属于印度尼西亚的地盘,此地的宣慰司都是由中原派过去的官员进行统治,等到后来就以世袭制的方式接管。名义上是明朝的一个小官员,实际上相当于当地太上皇。

在明朝末年,由于政府昏庸国家混乱,东南亚各地纷纷独立,成立了自己的小国家。

二、清朝为何不扩张


清朝时期由于是外来民族进入中原,所以自身的军事力量比较薄弱。在清朝建立之后,主要还是通过汉人军队来镇压国内百姓起义。

而清朝建立之初,就是以满蒙为共同基础来入侵中原的,所以清朝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统一蒙古各族的事情上。

所以经常热衷于平定蒙古各族所形成的势力圈,完成蒙古民族区域化的统治,而这些战争已经消耗了清朝很多的国力。

后来清朝也曾尝试过向东南地区扩张,在经历了大小金川之乱之后,清朝也意识到了,东南地区民风彪悍,毕竟付出惨重的代价才取胜。

如果清朝坚持向东南扩张的话,可能会将整个清朝拖垮,再加上当时清朝所统治区域的面积已经足够大,所以就没必要再向南扩了。

第3个回答  2019-10-11
因为当时的实力不允许,再加上当时的统治者并没有那么大的野心,以及再加上当时的地理问题,所以没有向南方扩张。
第4个回答  2019-10-15
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在边境作乱的都是西边的小国,统治者需要平定边境,最快捷的方法便是将边境小国吞并;二是南方距离京都太远,加上环境潮湿不宜居住,所以就没想着进攻南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