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补命门"疗效怎样?

如题所述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非器质性病变引起的一组以上消化道症状为主诉的症状群。临床主要表现为上腹痛、腹胀、早饱、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嗳气、反酸、厌食等症状,可持续发作或反复发作,病程一般在1个月以上,为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因其反复发作,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严重的影响。迄今为止该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胃肠道动力障碍是功能性消化不良主要的病理生理学基础,治疗上也无特效的方法。
本病属中医“胃脘痛”、“痞证”的范畴,一般认为中气不足,邪犯胃肠,致使脾胃气化功能及脾胃气机升降功能失调所致[1]。其根本原因,终究是由于命门火衰所致。命门是人体先天真阴真阳的蕴藏所在,乃生化之源,生命之本。祖国医学非常重视命门,如张介宾在《类经图翼·大宝论》中说“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认为它是维持生命的动力。《难经·三十六难》云:“肾两者,其左者为肾,右者为命门”,提出了命门之火相当于肾阳。肾阳主要有促进机体的温煦、运动、兴奋和气化的功能。肾阳到达全身的脏腑、经络、形体、官窍,则变为该脏腑、经络、形体、官窍之阳。所以肾阳旺,则全身之阳皆旺;肾阳衰,则全身之阳皆衰;肾阳亡,则全身之阳皆灭,人亦死矣。由此可见,肾阳到达脾胃,则变为脾胃之阳;脾阳有促进脾气的推动、上升、四散和温煦作用,胃阳有促进胃的腐熟、通降作用。因此命门火衰则会引起脾胃气机升降功能失调,胃肠运动的功能减弱,致使患者出现上腹痛、腹胀、早饱、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嗳气酸腐、厌食等一系列消化不良的表现。正如赵献可《医贯》所云:“命门为十二经之主,……脾胃无此,则不能蒸腐水谷,而五味不出矣”,譬如釜中煮饭,釜中无火则不熟。
笔者试以温针取命门之火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症。其法为:取任脉的气海、中脘穴、心包经的内关穴及胃经的足三里、梁门穴,针刺得气,施以温针2壮,每日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其理为:取气海乃张锡钝《医学衷中参西录》云:“尝考针灸图,任脉有气海,石门两穴,皆内当气海之处,而石门又名命门,是命门即气海之明征也。”气海穴又为元气之海,因此,温灸之具有温补命门,培补元气之效。中脘穴为上、中、下三焦之枢纽,又为腑之会穴,张介宾云:“或言三焦命门为表里”,李濒湖亦云:“三焦,即命门之用”。温针之,可培补命火,疏调三焦气机,使气血充和。内关为手厥阴心包经之穴,李梃云:“心包即命门,其经手厥阴,其腑三焦,其脏心包络,……”(清·陈梦雷等编:《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因此温之亦可补命门之真阳,何况本穴就具有开胸舒膈,和胃降逆,舒心安神之功;足阳明胃经穴足三里、梁门两穴相配能调理脾胃气机,促进胃肠的蠕动。温之能升提脾胃之阳,把充盛的命门真阳引至该病所,达到有的放矢的目的,足三里、梁门两穴在此类似起引经药的作用;再者,脾属湿土,喜燥恶湿,温针法正好顺其之性,而达到“脾为胃行其津液”,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及其精微的输布。另外,温针补命门之火,徐徐透入,温而不热,尤如文火之补,为纯自然之补。避免药补时药量过大所致的燥热症或其他的不良反应。此法不仅适合于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而对命门火衰所引起的一切胃肠道疾病均效如桴鼓。这一点经吴学飞等《温通针法预防大鼠应激性胃黏膜损伤的实验研究》发现温通针法具有明显提高血清及胃黏膜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含量,降低血浆及胃黏膜组织丙二醛的含量,减轻胃黏膜的损伤程度[2],从中获得验证。笔者治疗此类病症27例,经过治疗,21例患者上腹痛、饱胀消失,食欲恢复正常,无嗳腐吞酸,未见复发,达到临床治愈;4例上腹痛消失,仍偶有腹胀,食欲明显改善,达到临床显效;2例症状仍存在,但有所减轻,为临床改善。可见,温针取命门之火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症,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追问

谢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4-30
-01-26 09:41阅读:280
为什么治病要补命门,命门与疾病什么关系?白老先生说,命门是人体唯一含真火(阳)、真水(阴)穴位。正对肚脐背面,在第二与第三腰椎之间。《黄帝内经》讲:命门下通两肾,上通心肺,中通肝脾,上贯于脑,内连筋骨,外连经络,是五脏、气血、筋骨之源。人一旦衰老,或出现疾病,命门衰微,全身气血亏虚,五脏不交,筋骨失养,病根加深。滋补命门,可治气血,五脏,筋骨疾病。
白老先生说,中医有句古话叫“见病治病,定要人命”。说的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往往会病越治越多。很多慢病、杂症,病根相互交错。现代人治病:治肺病,不健脾,治心脏病不补肾,治骨不养肝,终究是治标不治本。而命门统领全身气血,五脏,筋骨,滋补命门,可收全身气血、五脏、筋骨,消除各种病源,全身整体施治,标本兼治!疗效相互促进,实现异病同愈。
参茸大补膏中医命门养生疗法对心血管、肾虚、风湿骨刺、腰突、老寒腿、失眠、脱发、头晕、耳鸣、乏力、手脚冰凉等人老、体虚、多病者非常有效!追问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