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盆地古近系、新近系沉积相及生储特征初探

如题所述

5.6.1 概况

西昌盆地古近系、新近系发育不全,分布有限,厚度不太大,只有古近系古新统—始新统的雷打树组和新近系上新统的昔格达组。雷打树组为一套干燥气候下形成的河流—湖泊相红色砂泥岩夹少量碳酸盐岩沉积,最厚可达1000m,但分布零星,仅见于米市-桥顶山向斜核部,对生油、储油均无意义。而昔格达组在区内除隐伏于邛海盆地、安宁河河谷地带外,在西昌山附近的青山咀—周家村—北山,大南山—果园桥,缸窗—大菁梁子等地也有分布,其面积约88km2,以周家村至小龙沟一带发育好,厚922.35m。此外在昭觉石油乡(笔者实地踏勘,采有样品并作了分析),布拖县城的南边和西边(厚245m,产褐煤,可民用),甘洛县西南部、冕宁县石龙、汉源县富林、米易县尼龙沟,普雄劣吾(厚仅40m),以及会理县甸法关及红格昔格达村(本组名的命名地)和盐源县的清水河、渡口大水井、云南元谋等地均有零星分布。

但分布面积最大、厚度最大,可能有油气资源前景的是邛海盆地及其周边地区。邛海腹地之昔格达组,据资料厚度可达600m,向东西两侧逐渐变薄,在安宁河腹地高棚及木村一带,本组最大厚度可达800m以上,向南、北变薄,在西昌城北边的周家村至小龙沟一带最厚达922.35m,据有关单位测定绝对年龄为240万年,时代属新近纪。

5.6.2 剖面沉积相特征

以西昌城北周家村—小龙沟的昔格达组剖面为代表,讨论剖面沉积相特征(图5.5,图5.6)。

该地昔格达组剖面可分3段(表5.21):

5.6.2.1 第一段(下段)(XgF1

主要为一套紫红色砾石层(弱固结的砾岩)夹灰紫色粉砂质粘土岩透镜体,它与下伏的新村组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厚290.22m。

下段中砾岩厚275.05m,占全段厚(290.22m)的95%,而粉砂质泥岩厚仅15.17m,占全段厚的5%。砾石层中砾石成分较单一,多为下伏地层或附近的基岩;以紫红色粗砂岩、细砂岩为主,粉砂岩次之,偶见脉石英,砾石多呈次棱角—次圆状,多数为棱角状,无分选,少量呈颗粒支撑,并略显定向排列(为冲积扇上的辫状河道或筛积砾岩相),但多数为杂基支撑,由粘土、粉砂充填,弱固结或半胶结,砾石无定向排列,显然为冲积扇(也可叫洪积扇)的泥石流沉积。

图5.5 西昌锡炼厂—太和安宁河群昔格达组地质剖面图

图5.6 昔格达组岩相古地理

(据攀西地质队)

表5.21 西昌周家村-小龙沟昔格达组主要特征

砾岩层间偶夹紫红色粉砂质泥岩透镜体,略显水平层理,但分布不稳定,局部还可夹泥炭、褐煤或炭屑砂岩透镜体,此为冲积扇上辫状河道旁的漫岸沉积。

昔格达组一段相当于袁复礼命名的“西昌砾石层”,分布零星,多缺失,它与下伏不同时代地层呈不整合接触,由于受古地形制约,故各地厚度变化大,其在周家村、边家山、回龙沟及惹私得等地发育全,厚214.14~290.22m。太和铁矿31号钻井资料显示了由盆地或谷地边缘的山前地带向盆地或河谷中心,厚度快速变薄或尖灭的变化规律,这也是冲积扇相杂砾岩的产状特征。

5.6.2.2 第二段(中期)(XgF2

主要为灰—浅灰色薄—中厚层状粉砂岩、钙质粉砂岩,夹钙质水云母泥岩、泥灰岩或含砂泥灰岩透镜体,偶夹细粒长石砂岩。厚387.87m。岩层中含有较丰富的介形类和孢粉化石。

粉砂岩具水平层理、波状层理,局部有变形层理,泥岩中有水平纹层、小型波状层理,均显示沉积水体水动力较弱,较安静的弱还原—还原的浅湖环境,故二段为浅湖泊产物。从二段的岩石颜色(暗色)、粒度(粉砂)、含炭屑、含较丰富的生物等特征看,它有利于生油。在布拖县城南西的褐煤,昭觉石油乡的油页岩,也多属昔格达组二段,或叫狭义的昔格达组,多属湖泊—沼泽相产物,有利于油气的生成。

5.6.2.3 第三段(上段)(XgF3

主要为黄灰色、黄褐色薄层—块状细—粗粒长石砂岩,间夹黄褐色砾岩、钙质粉砂岩、泥岩和泥灰岩透镜体,显示多个向上变细的沉积韵律。厚244.26m。

砂岩中可见板状层理、交错层理、块状层理,偶见变形层理,局部见炭屑、炭化木及介形类、孢粉化石,可见河流相的下粗上细的二元结构,属河流相沉积。

昔格达组上段因在小龙沟最发育,故有人称为小龙沟组,它的生油意义不大,但可看出新近纪上新世期的沉积环境的变化阶段和过程:即由下段的冲积扇相,经中段的湖沼相,变为上段的河流相,气候变化由干燥—潮湿—半干旱,沉积物由粗—细—粗的旋回。从层序地层学的观点看,是由水进体系(从下段到中段)—高水位体系(中段,利于生油)—低水位体系(上段,可以储油)的变化过程。

新近系昔格达组在小龙沟一带产状变化较大,多数倾角已达20°~30°,少数近于直立,还可受喜马拉雅期的断层破坏,见有断层,知西昌地区的新构造运动较强烈。

5.6.3 剖面沉积相概况

从西昌盆地中昔格达组分布特征看,主要见于邛海盆地及其周边地区和安宁河河谷地带,多呈不连片的零星分布,原多产于邛海断陷盆地,河谷小型断陷区或山间、山前低凹区,后又因新构造运动破坏、抬升、剥蚀,分布更零乱,能保存下来的昔格达组有限。

从西昌邛海盆地及其周边地区昔格达组沉积相图及攀西地质大队资料看,可见隆起山脉前为冲积扇相,向断陷盆地中心变为湖泊相或河湖交替相,湖泊小,且其中还可有岛屿(泸山隆起)。本区昔格达组分布面积有近400km2,以湖泊相面积为主,占2/3,冲积扇相面积有限,在1/3以下。

在昭觉石油乡昔格达组主要为黑色炭质页岩、褐煤和油页岩(作了生油分析)。分布面积较小,估计有几平方千米,周边为三叠系和上二叠统玄武岩。其沉积相多半为湖泊相和沼泽相。

布拖县城西边的昔格达组产能民用的褐煤,但分布面积不大(几千平方千米),厚度不大(最厚245m)。多为沼泽相产物。但推测在近山脉陆源区处,也可出现冲积扇相。

5.6.4 油气资源评价

从西昌地区新近系昔格达组的分布面积小、厚度不太大、成熟度不高、产褐煤等特征看,对油气的生成意义可能不大。厚度多在1000m以内,达不到生油门限(一般为1500m深),可能不能生成油气。昭觉石油乡老乡描述当地一坑曾燃烧了3年,可能是褐煤、炭化木引起的燃烧,能烧这么久,是否与下伏二叠系、三叠系的天然气有关,这是值得研究。

邛海湖周边在打热水钻孔,有热水可提高地热梯度,促进油气的生成,使该地的生油门限变浅,若再加上邛海湖心昔格达组变厚,也许会出现油气显示,值得注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