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考核方式

某个专业课的期末考核方式是翻译外文文献,这是什么操作?我又不是外语专业的

近日,中国高校传媒联盟面向全国184所高校587名大学生发起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88%的受访大学生表示任课教师会根据课程的不同特点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79%的受访大学生表示所修课程设置了期中考核,对期末考核方式表示满意的受访大学生占90%。

从调查结果看,高校目前的考核方式是得到学生认可的,高校甚至可以用这样的调查结果来回应舆论的质疑——谁说大学考核方式不合理、要求不严,大学生自己的评价最有发言权。然而,学生如此评教其实并不靠谱,大学生对大学考核方式满意,不表明大学的考核方式就合理,以及这样的考核方式是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质量把关。对于大学的课程教学质量评价,应该重视教师专业同行评价,而不是学生评价,大学考核学生引入过程评价是改革的方向,但引入过程评价不能只有形式,还要强化质量意识。
学生评教是我国高校近年来采取的一种评价教师教学的方式,主要是从受教育者、消费者角度评价教师教学的优劣。其假定的前提是,每个学生都想接受高质量的教育,都希望从老师的教学中获得进步,然而,这个假定前提并非一定成立。不排除有不少学生上大学是为了学习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但也有一些大学生是想轻轻松松获得大学的文凭,如果由后面这部分学生来评价教师,那些平时要求不严、考核要求不高的教师就会是特别“受欢迎”的好老师。我国高校近年来出现“水课”,指的就是给学生放水的课程,而选修这些课程的学生很多,教师得到的评价也不低。

以此来看学生对大学考核方式的评价,就存在同样的问题。当前,高校的考核方式被舆论诟病很多,有的课程就是一次期末考试,这导致学生在学期末突击复习应对考试;还有的课程考核虽然也有平时作业,或者课程论文,但教师要求并不严。舆论呼吁,高校应该加强课程教学的过程评价和过程质量监控。不过调查显示,多数大学生对高校目前的期末考核和过程评价是满意的。为什么有这种偏差?目前这种考核评价方式舆论认为比较松,但一些大学生并不希望严,因此对目前这种考核方式是满意的——这部分大学生并不希望大学教师提出更严格的考核要求。
教与学是矛盾共同体。教师的严格要求,是提高教育质量最为关键的因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7-13
文献的内容有限定吧,翻译文献的目的是要你学习文献的内容,外文文献是第一手资料,比国内翻译的更有价值,能够最有意义的学习。就是因为你不是外语专业的,这样才有意义,否则不是很简单
第2个回答  2019-07-13
如今的大学好多考核方式都不合理的。如果没有办法改变,那我们就要去适应。想太多没用。
第3个回答  2019-07-13
专业必修课和公共必修课都是必修课的一种,比如课程按照是否必修分类的话分选修和必修,必修课分为专业必修和公共必修;按照课程的属性分的,比如与专业相关的课程,且需要必修的话,就叫专业必修课;公共必修就是通识课,比如思修啊、英语啊、军事理论啊,理工科的高数啊等等;考试指的就是期末考试通过考试的形式进行确定成绩的办法;考核指的是非考试形式,比如平时成绩求平均啊,结课时候上交论文啊,或者结课时候用答辩形式啊,完全看授课老师心情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9-07-13
必修和选修,必修课是你一定要学习和考核的,选修课就是根据你喜欢的课程,选择一个或者多个,到了期末底,根据老师的要求来考核,有的不用考核就看平时的到课率?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