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写了哪几件事

如题所述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了八件事,分别是:油蛉和蟋蟀唱歌、翻砖找蜈蚣、按斑蝥、拔何首乌、摘覆盆子、听妖怪的故事、到三味书屋学习、上课画连环画。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于1926年写的一篇童年妙趣生活的回忆性散文,此文被收入《朝花夕拾》。全文描述了色调不同,情韵各异的两大景片:百草园和三味书屋。

作者写百草园,以“乐”为中心,采用白描手法,以简约生动的文字,描绘了一个奇趣无穷的儿童乐园,其间穿插“美女蛇”的传说和冬天雪地捕鸟的故事,动静结合,详略得当,趣味无穷。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这篇散文写于1926年9月18日。“三·一八”惨案以后,鲁迅被北洋军阀列入通缉的北京文教界五十人名单。因此他无法公开与北洋军阀作斗争,被迫于1926年应厦门大学的邀请离开北京。

鲁迅到厦门大学时正值暑期,学生还没开学。鲁迅在辗转流徙,心情苦闷的时候经常回忆起少年时的往事,就写了这篇散文发表于《莽原》上,发表时加的副标题是”旧事重提之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4-18

    听油蛉和蟋蟀唱歌;

    翻砖找蜈蚣;

    按斑蝥;

    拔何首乌;

    摘覆盆子;

    听妖怪的故事;

    到三味书屋学习;

    上课画连环画。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于1926年写的一篇童年妙趣生活的回忆性散文,此文被收入《朝花夕拾》。全文描述了色调不同,情韵各异的两大景片: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作者写百草园,以“乐”为中心,采用白描手法,以简约生动的文字,描绘了一个奇趣无穷的儿童乐园,其间穿插“美女蛇”的传说和冬天雪地捕鸟的故事,动静结合,详略得当,趣味无穷。三味书屋则是一个充全不同的世界,作者逼真地写出了三味书屋的陈腐味,说它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儿童在那里受到规矩的束缚。但作者并末将三味书屋写得死气沉沉,而是通过课间学生溜到后园嬉耍,老私塾先生在课堂上入神读书学生乘机偷乐两个小故事的叙述,使三味书屋充满了谐趣,表现了儿童不可压抑的快乐天性。

鲁迅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02-19
一共写了两件件事,一是百草园的“乐”,二是去书塾读书,如果说是百草园的“乐”的话有三件1.有趣的景物2.有趣的故事---神奇的美女蛇的故事3.有趣的活动---雪地捕鸟的乐趣。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8-02-17
1听油蛉和蟋蟀唱歌;
2,翻砖找蜈蚣;
3,按斑蝥;
4,拔何首乌;
5,摘覆盆子
6,听妖怪的故事
7,到三味书屋学习
8,上课画连环画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1-02-19
1,听油蛉和蟋蟀唱歌;
2,翻砖找蜈蚣;
3,按斑蝥;
4,拔何首乌;
5,摘覆盆子
6,听妖怪的故事
1,介绍书屋布置
2,拜孔子与先生
3,发问关于”怪哉”虫
4,书屋后院玩乐与责罚 (或者其中可再分出读书一件事情,但是此处是关于书屋后园事件的继续)
5,描绣像玩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