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美育的瓶颈是什么?

如题所述

狭隘的美育观是美育的瓶颈。不少校长和教师都认为美育是美术课、音乐课老师的事,这是一种狭隘的美育观,这种认识主要源于“美育即艺术教育”。在凯洛夫的理论中也几乎把艺术教育当作美育的同义语来使用。艺术教育无疑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美育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但是,美育比艺术教育要丰富、广泛得多,把美育限于艺术教育,就不利于非艺术方面(如自然美、崇高美、人生美等)的审美素质的培育。

狭隘的美育观必然影响着音乐、美术以外教师实施美育的自觉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学校美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审美教育可以寓于所有学科的教学活动中,如数学学科中几何图形的美、思维过程的美;生物课、自然课中的自然美;语文课中的语言美、文学美等等。所以,作为一名教师、除了具有本学科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外,还应具备必要的美学知识和审美修养,具有明确的美育意识,应自觉、主动地把美育贯穿于学科教学之中。此外,教师还应在日常行为中表现出自己美的修养和风范,以身教来达到潜移默化的美育效果。特别是中小学,学生有强烈的向师性,教师的动作、语言、衣着、板书都是学生模仿的对象。因此,万万不可忽视教师的榜样作用对学生的影响。学校美育的另一特征是,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充满着美育成分,如文体活动、团队活动、参观、郊游、劳技、社会实践等等,因此,美育需要全校教职工齐抓共管,而共管的前提是共识,只有形成“美育是大家的事,美育与丰富的教育教学活动相联系”的共识,才能开创美育的新局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