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是怎么鉴定一个新物种的?

如题所述

‍‍

发现新物种的过程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简单。电影里植物学家在深山老林拔起一株草,欣喜若狂地大吼“我发现新物种了!”这种情节,是不存在的。大部分情况下,科学家们得先把它们带回博物馆或标本室,作为“疑似新物种”存档保存起来;然后必须详细检索海量的文献,确保之前没人已经发现过这个物种;接着要到不同地方去检验对比一下有记录的相似物种,甚至做些DNA分析来判断这个“疑似新物种”的身份、与其它种的亲缘关系;最后,把这一切都确认了,才能坐下来,写一篇拉丁文的描述(2012年修改成英文描述也行了),发表新种。而其中损耗掉的时间,就是各个物种的“橱柜时间”。

这真是“出柜有风险,科研需谨慎”哪!过程如此之繁琐,以至于许多分类学者都止步于“带回标本室存档保存起来”了。所以,博物馆里往往堆满了待鉴定、待分析的物种们。好笑的是,正因为这个原因,真菌和除昆虫以外的无脊椎动物的橱柜时间比动植物和昆虫要短——它们不易保存,放久了可就没法鉴定了。无论过程怎么繁琐,发表一个新物种用上21年还是太过分了。这意味着一个分类学者一生即使勤奋且长寿,也只能发那么3、4个新种而已。这里面一定有猫腻。没错,这项研究里还有一个有趣的发现:非专业的爱好者们所花费的橱柜时间要远远短于专业的分类学家们,平均15年,足足少了三分之一。

‍‍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1-09
‍‍

对于植物的话,科学家需查找《邱园植物索引》(IndexKewensis)。该书由B.D.Jackson主编,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从1893年至1895年出了两大卷,以后每五年出1本补编,至今已有补编19本,它囊括了1753年林奈的《植物种志》一书出版以来,全世界正式出版刊物上历年发表的全部新种的学名、文献和产地。依据《邱园植物索引》提供的资料,可以在收藏齐全的研究单位查到每种植物发表时用拉丁文写下的该植物的首次描述,这叫原始描述,逐句看懂其形态特征,并与标本核对。

‍‍
第2个回答  2018-01-09
‍‍

新物种的形成与种群基因频率有关系.当同一物种的两个种群各自的基因频率由于受到自然选择、突变、遗传漂变等影响发生后,会出现差异.当这两个种群由于基因频率的差异很大,以至不能自由交配或交配后不能产生可育后代后,即它们之间出现了生殖隔离时,标志着新物种的形成.只有可遗传的变异才是生物进化的基础,若不可遗传,该性状只出现在一代,以后就会消失,对于进化毫无意义.可以自然交配,并且后代为可生育后代,那么就是同一物种.不能进行自然交配,或者交配繁殖出的后代为不可育后代(如马和驴子交配生出骡子,骡子不可生育后代)那么就为不同物种。

‍‍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