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评价邓晓芒的学术水平?

如题所述

‍‍

第一,邓老师的书我粗粗浅浅都读过(包括译著、讲演),首先必须要感恩的是,邓老师对于我们哲学系学生当初进入德国古典哲学(尤其是康德哲学)是颇有帮助的,而能否进入康德哲学,恰恰是区分专业哲学学习者和哲学爱好者的重要分水岭,从这个角度说,邓老师对康德不遗余力介绍、翻译、讲演与推广,直接或间接带领了许多哲学系学生登堂入室——而我现在看来,这也确实是哲学学习的一条正路。邓老师对于德国古典哲学传播、教育上,有着其他书斋中学者不具备的影响和贡献,这是不能否认的。此其一也。

第二,这也是答案中一直争论的焦点,就是邓老师的学术专业水平,要评论界定一个人的专业水准,至少自己也要在这个领域中爬滚多年,对这个领域有相当的了解和深刻的思考,才能做出相应中肯的评价,我并非专业研究德国哲学,更不懂德语,当然不敢回应这么专业的问题,好事者自可从诸多论争中分析比较拾人牙慧。邓老师专业深浅我不清楚,但就我自身精神体验而言,他所理解的古典哲学,当是一条正路,从他的论文、讲演中,的确可以体会到启蒙哲学中“自我规定”的自律性主体的力量——虽然这只是就常识泛泛而论,但能让读者、学生,感受到这样一种思辨的力量和魅力,一定是学有所依托的。

第三,我认为最为关键的一点,学术并不是相互比拼、实力较量的竞技性游戏,如果只进行一些技术性的衡量,那一代学人不可能拥有我们这代学人这样优越的学习环境,他们在最应该求学的年纪遭遇时代变革,单就学力积累而言,不可能比这代学人更好——这个当是普遍的现实。然而对于那代人,学术不是成名成家的终南捷径(何况并不捷),也不是玩弄概念的智力体操,而是对自身生命意义安放和时代问题回应的话语表达,因此,我记得看过邓老师的采访,他称自己“其实是搞中国哲学的”,如果我们仅仅限于将学术作为一种竞技的技术性游戏,是不可能理解这个话的,如果能够了解邓老师所寻求的那套启蒙话语,最终还是来回应中国最深刻的问题,可以避免很多意气性的争论与情绪化的表达。

‍‍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1-02

邓晓芒老师本来是武大的老师后因在武大遇到了学术的巨大阻力及其妻子的关系等来到华科。我不是哲学班的,虽然同在人文学院,也只有幸听过邓老一节课,还是在法学院蹭的哲学导论,属于很基础的平台课,就是老师泛泛而谈,学生随性听听那种,但仍然觉得深有感悟。哲学是一门很深奥的艺术,邓老是有其个人学术魅力的好学者,他对中哲的研究或许不深刻,但在西哲尤其是德国古典哲学方面,造诣精深,在美学研究方面也颇有建设,在如今国内,真正的美学研究几乎没有,对中国人来说,从古至今都没有美学这个概念,也并不重视美学,邓老的《西方美学研究史》可以看一看,是美学概论课的教材。据说真正的哲学家都是疯子,大概吧,读老庄也觉得自己都要变成疯子,更何况像邓老这般沉迷学术研究,如果真的要用什么修饰词去形容邓老的学术水平或是用什么标准去衡量,也许就要让专业人士来评判了。

第2个回答  2018-01-02

邓老师对康德的翻译应该算是国内顶尖水平。如果说是对哲学的了解程度,邓老师在德国古典哲学这一块可以说是国内一流水平,国际上至少也是中上水平。但如果说是哲学水平,邓老师在哲学上应当是没什么太大贡献的。国际上排名前列期刊上发文数量目测为零(前50的应当是没有一篇的,具体数据没有详细考证),也没有什么有影响力(国际上)的著作。说白了,邓老师研究的主要是康德黑格尔哲学,研究的再透彻始终还是比不上西方的本土哲学家。哲学做的好坏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写的东西有多少哲学家在讨论,在研究你的想法,但邓老师却没有什么引起了国际哲学界注意力的作品,大多数还只是停留在国内学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