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要怎么写?

如题所述

第一讲  写人记叙文
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现形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章。记叙文通过生动的形象和事件来反映生活、表达情感;文章的中心思想蕴含在具体材料之中,是通过对人、事、景物的生动描写来表现的。记叙文虽然以记叙为主,但要采用综合的表达方式,包括描写、议论、说明、抒情等。
写人的记叙文,主要通过描述人物的外貌、行动、心理、语言和人物所处的环境来刻画人物性格,塑造形象,突出主题。
要写好人物,最重要的笔法技巧是细节描写,这是通过对人物细微的神态动作、细微小事的描写来活画人物,使之血肉丰满的方法。没有细节,就写不好人。这是人物描写的第一方法,要好好揣摩。如邢秋阳同学的《治安员宋奶奶》一文就通过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等细节描写,活画出一位治安委员的精神风貌。
  要写好人物,我们还要琢磨漫画勾勒以形传神的笔法。这种笔法有些像人物速写,三两笔一勾勒,使有特征的地方加以突出,人物形象就鲜明了。而且,关键是显示出内在气质而使人物形象丰满起来。如李宇同学的《三位同桌》对三位女生进行了“人物速写”,寥寥几笔,就写出了她们不同的精神气质。
 为了使文章产生曲折委婉的趣味,有时可以用一种特殊的笔法来写人,如先抑后扬、明贬暗褒、正话反说、反话正说等。这样构思处理,文章自然会幽默、风趣、委婉、含蓄。如桑贤铭写出了一个精明的妈妈。
  我们还应该研究一下用幽默调的笔调来写人,因为它的效果特别好。就像画漫画。用略显夸张的笔法将人物勾出来,一下子就产生了喜剧效果。只是,这既要在选材上下功夫,又要在语言锤炼上下功夫,“炼”出一种幽默、风趣的语言来。如方超同学的《我是一包调味品》,读后令人捧腹,就是在两方面都下了功夫的结果。
  细处摄神法,是写人物的另一种艺术手法。它通过对细小的动作、情节、痕迹、景物等的描写去刻画人物的精神风貌、性格特征,也是以小见大、平中显奇的好方法。但是要用好它,不光靠描写能力,更要靠对事物的观察和认识,有了深刻的认识,才能达到细处摄神的境界。如杜贝宁同学的获奖作文《含泪的笑》,就是对一个细小的事物有了深刻的认识,才构思出这篇佳作来的。
  写好人物还有多种方法,如白描法、对话法、对比衬托法等,都是写人记叙文好的构思方法,可以慢慢去尝试和体验。
一、细节描写
治安员宋奶奶
  宋奶奶是我们居民的义务治安员,虽已古稀之年,但对社区工作的热情可高着呢。
  一个周末,晚上一放学,我就风风火火地骑车往家赶,忙着回家看每天播映的动画片。到了楼栋口,锁车,拿书包,然后一步两个台阶地就往六楼的家里跑,连车钥匙没拔下来都未察觉。
  动画片看完后,吃饭,写作业,一直到晚上9点多了,忽听我家门铃响。爸爸打开门一看原来是宋奶奶。只见她一手扶着我家的门框,一手捂着嘴,大口大口的喘着粗气,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爸爸将宋奶奶搀进屋,请她坐在客厅的沙发上,有些疑惑地问:“宋娘,这大六楼的,您有什么事啊?”宋奶奶喝了一口妈妈递过去的水,喘匀了气,缓慢地从防寒服的口袋里掏出了一串钥匙。呀,这不是我的车钥匙嘛!噢,我锁上车忘拔下来了。
  “你们楼门口有一辆新山地车,锁上插着这串钥匙,看看是不是你家的?”宋奶奶将那串钥匙递到我手上。
  “宋奶奶,这钥匙是我的,我忘拔了。”我忙不好意思地说。宋奶奶听了,长舒一口气:“总算找到了。我晚饭后出来遛弯儿,就发现车上的这串钥匙。肯定是这栋楼谁家的,我就从一楼一直问到你家。”
  我听了,心中不由一颤。宋奶奶有哮喘病,这么冷的天,这么黑的楼道,老人一家一家地问......我此时既感激又愧疚:“宋奶奶,都怨我,让您......”“嗨,一块儿住着,客气什么,年前小区人员比较杂,要注意安全呀!要是把车丢了,这心里也别扭呀,是不是?”宋奶奶说着,起身要走,我和父母一直将宋奶奶送到家。
  回来时,小区内家家灯光明亮,给人一种安静平和的感觉,这祥和中也有宋奶奶的一份功劳啊!
构思点拨
  只写了一件小事,宋奶奶是个什么样的人大体上就清楚了,其中的奥妙就是使用了一连串的细节描写。如“她一手扶着我家的门框,一手捂着嘴,大口大口的喘着粗气,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等描写和宋奶奶的话语,表明了她是一位不顾年老体弱,专为他人着想的居委会干部。既写出了外形特征,又写出了人物的精神风貌,是以小见大的好文章。
  细节描写,是通过对人物细微神态动作,、生活中细微小事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特色的细枝末节,是记叙情节的基本组成单位,没有细节描写,就没有活生生、有血有肉的、有个性特点的人物形象。细节描写还可以揭示人物的心灵世界,表现人物细微复杂的情感,暗示人物的身份等。
二 、漫画勾勒
三位同桌
  我在班上坐的位置可谓是“四面楚歌”,为什么?还不是班主任凌老师为了“牵制”我,在我四面都安置上了清一色的娘子军。别的不说,就说说我前后调来的三位同桌吧。
  第一位许安琪,成绩优秀,十分文静,写的一手好字常受到老师夸奖,可由于在管理方面没有多大能力,对我没有多大成效,被“调岗”了。
  第二位杭慧琴,性格内向,平时寡言少语,不善于与人交往,可倒是告状的一把好手。她三天两头光临老师办公室,害得我没少挨老师的训,难怪老师派她来牵制我。只可惜,因为其他任务,她如今也扬长而去。
  至于第三位,暂且不说她的名字。此人活泼开朗,下课时常不顾别人的闲言碎语跟男生闹成一团。听她那高得令人发抖的嗓音,故而被一些男同胞暗地里称为“母夜叉”。她的拳头可不一般。刚来几天就让我领教了。现在,那块红肿的地方还在隐隐作痛。她的到来使我意识到,以后的“好日子”不多了。
  这三位同桌各有千秋。不过,凌老师动员这三位来“奇制”我,这一点倒值得我深思。看来,我以后要规矩一点,否则“四面楚歌”要变成“十面埋伏”喽!我可不想给老师留下散漫的印象。
构思点拨
  只写了寥寥几笔,三位性格鲜明的同学就栩栩如生地站在了我们面前。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作者抓住人物特点作漫画勾勒式描写,故使我们能一下子把握文静而优秀、幽默而内向、开朗而活泼的三位同学的个性。
  漫画勾勒,是抓住人物的典型特征,以三言两语作夸张式的素描,使人物血肉丰满、形神兼备的写作手法。这种手法既节省笔墨,效果又好。 三、名贬实褒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2-10
第2个回答  2018-03-09
记叙文层次段落的布置与安排 层次段落的布置与安排,是记叙文在篇章谋划上一个最为紧要的问题。层次,又称“意义段”、“结构段”或“部分”,指的是文章思想内容的表现次序,它体现了作者思路开展的步骤。段落,人们也称它为“自然段”,是构成篇章的基本单位,它具有换行的明显标志。一句话,层次着眼于思想内容的划分,而段落则侧重于文字表达的需要。
先说层次。
层次,体现着作者对文章全局和局部、总纲和细目所作的大的布局安排,所以,要安排文章的层次,首先应考虑文章内容表现的顺序。记叙文划分层次的常见顺序有以下几种:
1.以时间推移为顺序来安排层次。 如《长大的路上,妈妈牵着我的手》,就是以时间顺序来安排文章内容的。再如王雨的《有时,我也想任性一次》,文章记述了“我”成长过程中的四件事:小时候渴望小熊维尼、小学时同桌离去、中学时选择“音乐培训班”、现在妈妈责备“我”,不屑自己的音乐成绩。这篇文章的主体部分以“小时候”、“小学时”、“中学时”、“现在”来界划层次,以时间为序,十分清晰。
2.以空间变换为顺序来安排层次。 如《长大的路上,妈妈牵着我的手》,在安排文章层次时,除了运用时间顺序外,还采用了空间变换为顺序。再如冰心的《小橘灯》,按照地点的转化,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段,写在“重庆郊外的一个乡公所楼上”发生的事;第二段,写在“小姑娘家里”发生的事;第三段,写在“我的朋友家”的谈话:第四段,交待“离村后”的情况。很显然,全文整体上是以空间的变换为顺序的。
3.以时空的纵横交叉来安排层次。 如鲁迅的《藤野先生》,就是以时、空的纵横交叉来安排层次的。第一部分写见到藤野先生之前,在东京所见所感。第二部分写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和离别。第三部分写离开仙台后怀念藤野先生的感情和行动。这篇文章,从纵的方面说,以时间的推移(见到藤野先生之前一与藤野先生的相识-与藤野先生的相处-与藤野先生的离别)作为其情节开展的经线;但同时,从横的方面说,它又以空间的转换(在东京一在仙台一离开仙台)作为其展现画面的纬线。这样,就把不同时间不同地点所发生的种种事情、画面十分巧妙而又紧凑地交织在一起,因此,文章篇幅虽长却脉络分明,材料虽多却井然有序。
4.以材料的性质为分类来安排层次。 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就是采用这种方法来安排层次的。这篇文章写了三个完整的故事:第一个故事——松骨峰战斗,写志愿军战士对敌人的憎,体现了他们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第二个故事——马玉祥火中救朝鲜儿童,写志愿军战士对人民的爱,生动地表现了他们的国际主义精神;第三个故事——防空洞里谈话,则写志愿军战士对祖国的忠,表现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三个故事,三大层次,合在一起,从不同的侧面来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确确实实是“最可爱的人”。
5.以思想感情的变化为顺序安排层次。 如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就是如此。文章先写对长妈妈的厌烦和不满,厌她罗嗦,厌她限制“我”的自由,厌她睡相不好;烦她规矩太多,烦她道理太多。继而写长妈妈具有“伟大的神力”而对长妈妈产生“空前的敬意”。接着写长妈妈为“我”买来了渴慕已久的《山海经》而对长妈妈发生“新的敬意”。结尾,写哀悼长妈妈。行文至此,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激和敬重之情溢于言表,他终于不自觉地用“我的保姆”来称呼长妈妈了。文章以“我”的认识和感情变化为契机,曲折起伏,跌宕多姿。
再说段落。
段落在文章布局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写文章要讲究节奏,而段落的划分就是表现这种节奏的一种重要手段。一般来说,长的段落舒缓,宜于表现复杂细微的内容;短的段落急促,宜于表现精粹深刻的内容。. 从结构形态上看,段落可划分为:
1.开头段、结尾段。由于开头、结尾在文章中所处位置的重要,一般都把它独立出来加以叙述。
2.中间段。中间段又称主体段,是一篇文章内容的主要部分,往往都由若干段落组成,是一个段落群。
3.过渡段。过渡段就是用以作为上下两段过渡的中间段。如吴伯箫的《菜园小记》,在开头段之后写道:“我想起在延安兰家坪我们种的菜园来了。”这就是一个过渡段,通过这个段落,把上下两段的内容连成一体了。 划分段落要坚持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
1.注意段落的单一性和完整性。 段落的单一性,是指一个段落只能有一个中心意思,不可把互不相干的意思放在一个段落里去说。段落的完整性,指的是一个意思要在一个段落里说完,不可在这一段说一点,又在另一段说一点。
2段落之间有内在的联系。 这一点很重要。就是说,要使每一个段落都成为全篇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应做到分之为一段,合则为全篇。各段的先后顺序,不可位移。
3.划分段落要注意大小、长短匀称适度。 段落的大小、长短,要符合内容表达的需要。段落长短匀称,宜于表现均衡、庄重的内容:段落参差错落,宜于表现曲折、生动的内容。 4.要注意段落间的衔接与过渡。 过渡是指段落之间的衔接、转换。文章内容由一层意思转换为另一层意思时,其交接处,往往需要过渡。如胡适的《我的母亲》一文,九年的读书写字生活讲完后,该讲九年的孩童生活中“我”在做人方面接受的训导了,在这两层意思的交接处,有这样一个过渡段:“但这九年的生活,除了读书看书之外,究竟给了我一点做人的训练。在这一点上,我的恩师便是我的慈母。”前一句承上,后一句启下,把前后结为一体。
总之,层次和段落是记叙文结构布局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内容,掌握分层分段的艺术是写作中一个重要的准备。
第3个回答  2018-03-09
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形式。
五种表达:
叙述:是表述时间过程的艺术。
描写:是展示空间状貌的艺术。
议论:是谈看法的说理艺术。
抒情:是抒发·倾吐的流露宣泄艺术。
说明:是科学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告知艺术。
五种表达需要背诵,是写好作文的基本功。
表达方式
1.叙述:把人物的经历和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表达出来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也是最主要的表达方式。
2.描写:是对人物的外貌、动作、事物的性质、形态和景物的状貌,变化所作的具体刻画和生动描摹。
3.说明:是用简明的语言、客观而准确地解说事物或阐述说事理的一种表达方式。
4.抒情:是作者通过作品中心人物表达主观感受,倾吐心中情感的文字表露,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两种。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间接抒情是在叙述、描写、议论中流露出爱憎感情。
5.议论:根据作品写出自己的见解或道理.(记叙文中的议论往往起画龙点睛,深化中心,揭示记叙目的和意义的作用)。
为了让记叙生动,在写记叙文的时候,还需要辅之以描写表达方式;为了让记叙过程流露感情色彩,还需要辅之以抒情表达方式;为了让记叙的人和事有意义,还需要辅之以议论表达方式。在记叙的过程中,有些地方需要说明,还需要辅之以说明这一表达方式。综合表达方式的灵活运用,可以使记叙文变得更有表现力,更具感染力。
6.记叙文的特点:通过生动形象的事件来反映生活、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的中心思想蕴含在具体材料中、通过对人、事、物的生动描写来表现。
小结
1.记叙文的六要素: 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记叙文的人称: 第一人称(真实可信)、第二人称(更加亲切)和第三人称(更加广泛)。
3.记叙文的线索:1.人线 2.物线 3.情线 4.事线 5.时线 6.地线
4.记叙文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分叙(平叙)。
5.记叙文的划分 按事件的发展过程、空间转换、内容变化、人物、场景变化、感情变化、表达方式的变换来划分。
6.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环境等或正面,侧面、细节)、议论、抒情、说明等 。
7.记叙文的语言的特点:形象,生动,具体。
8.记叙文的表现手法:描写、衬托、渲染、对比、伏笔、铺垫、象征、比喻、以小见大、欲扬先抑、借景抒情、卒章显志、托物言志等。
总结
1.关于记叙文和文学作品阅读题的解答主要从两方面着手:
一是概括文章的内容,抓住以下几个要点:
(1)把握记叙文的要素,以写事为主的应明确写什么事,写人为主的应明确写什么样的人。
(2)把握关键性语句,揣摩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人、事。
(3)分析层与层之间的关系,理清文章脉络,然后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是弄清记叙文和文学作品的结构特点及表现形式。掌握以下划分段落的方式:
(1) 以时空变化划分
(2) 以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来划分
(3) 按记叙内容的变化来划分
(4) 按描述角度的变化、事情发展的阶段来划分
2.文段在内容上:以中心、意思相联系(思想感情)来答
在结构上:总分总
文段在开头:总起全文、为下文做铺垫、形成悬念、奠定感情基调、照应题目
文段在中间:承上启下、照应上文、引起下文、
文段在结尾:总结全文或照应主题或首尾呼应、深化主题、升华主题、。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8-03-09
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形式。
五种表达:
叙述:是表述时间过程的艺术。
描写:是展示空间状貌的艺术。
议论:是谈看法的说理艺术。
抒情:是抒发·倾吐的流露宣泄艺术。
说明:是科学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告知艺术。
五种表达需要背诵,是写好作文的基本功。
表达方式
1.叙述:把人物的经历和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表达出来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也是最主要的表达方式。
2.描写:是对人物的外貌、动作、事物的性质、形态和景物的状貌,变化所作的具体刻画和生动描摹。
3.说明:是用简明的语言、客观而准确地解说事物或阐述说事理的一种表达方式。
4.抒情:是作者通过作品中心人物表达主观感受,倾吐心中情感的文字表露,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两种。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间接抒情是在叙述、描写、议论中流露出爱憎感情。
5.议论:根据作品写出自己的见解或道理.(记叙文中的议论往往起画龙点睛,深化中心,揭示记叙目的和意义的作用)。
为了让记叙生动,在写记叙文的时候,还需要辅之以描写表达方式;为了让记叙过程流露感情色彩,还需要辅之以抒情表达方式;为了让记叙的人和事有意义,还需要辅之以议论表达方式。在记叙的过程中,有些地方需要说明,还需要辅之以说明这一表达方式。综合表达方式的灵活运用,可以使记叙文变得更有表现力,更具感染力。
6.记叙文的特点:通过生动形象的事件来反映生活、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的中心思想蕴含在具体材料中、通过对人、事、物的生动描写来表现。
小结
1.记叙文的六要素: 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记叙文的人称: 第一人称(真实可信)、第二人称(更加亲切)和第三人称(更加广泛)。
3.记叙文的线索:1.人线 2.物线 3.情线 4.事线 5.时线 6.地线
4.记叙文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分叙(平叙)。
5.记叙文的划分 按事件的发展过程、空间转换、内容变化、人物、场景变化、感情变化、表达方式的变换来划分。
6.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环境等或正面,侧面、细节)、议论、抒情、说明等 。
7.记叙文的语言的特点:形象,生动,具体。
8.记叙文的表现手法:描写、衬托、渲染、对比、伏笔、铺垫、象征、比喻、以小见大、欲扬先抑、借景抒情、卒章显志、托物言志等。
总结
1.关于记叙文和文学作品阅读题的解答主要从两方面着手:
一是概括文章的内容,抓住以下几个要点:
(1)把握记叙文的要素,以写事为主的应明确写什么事,写人为主的应明确写什么样的人。
(2)把握关键性语句,揣摩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人、事。
(3)分析层与层之间的关系,理清文章脉络,然后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是弄清记叙文和文学作品的结构特点及表现形式。掌握以下划分段落的方式:
(1) 以时空变化划分
(2) 以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来划分
(3) 按记叙内容的变化来划分
(4) 按描述角度的变化、事情发展的阶段来划分
2.文段在内容上:以中心、意思相联系(思想感情)来答
在结构上:总分总
文段在开头:总起全文、为下文做铺垫、形成悬念、奠定感情基调、照应题目
文段在中间:承上启下、照应上文、引起下文、
文段在结尾:总结全文或照应主题或首尾呼应、深化主题、升华主题、。致广大朋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