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笔下的藤野先生,后来结局如何?

如题所述

《藤野先生》是鲁迅的一篇著名散文,主要是回忆鲁迅在东京到仙台学医期间藤野先生对他的帮助,还表现了自己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文中的藤野先生是一位称职,爱岗敬业,一丝不苟;尊重别国文化,没有民族歧视;关心学生的人,在鲁迅眼里,当时的藤野先生和别人有很大不同,当时的时代背景是中国处于弱势,很受别国排挤,而藤野先生显然没有这种偏见,更没有所谓的民族歧视,所以在鲁迅的心里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在鲁迅离开后没几年,藤野先生就因学历问题被当时的医科大学降职,随后又被解雇,失业后的藤野先生于一家慈善医院工作不久,便自己开了一家私人诊所,而他本是一名普普通通的老师或者说是医生,却因他对鲁迅的好让他成了日本的名人,当时解雇他的大学把他列为学校的名人,藤野死后他的家乡也专门为他立了一块人物雕像,更因为师徒俩的关系,鲁迅的故乡浙江绍兴和藤野的故乡芦原结为友好城市的关系。

其实在藤野晚年,还通过自己的儿子看到了鲁迅为他写的这篇《藤野先生》,藤野先生也为他而感到自豪,这样一个大文豪做他的学生,并且对他表示感激之情,这代表他的教书生涯是值得的,有很大成果的,藤野先生成就了鲁迅,鲁迅更是回报了他,可以说没有鲁迅,藤野先生不会这么出名,但是当然藤野先生肯定不是一个追求名利的人,但鲁迅此举无疑是帮了藤野先生和他的家庭的生活过得更好一些,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可见一个好的老师对于学生是多么的重要,不光是过去还是现在,老师永远都是启蒙学生的重要领军人物,藤野先生这样的老师堪称为老师的楷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0-21

在给人看完病回家倒在了前往自己诊所的路上,没人能救活他,死的时候71岁。四天之后,日本战败投降。

鲁迅一生各种“横眉冷对千夫指”的文字里,《藤野先生》却是充满记忆温情的一篇。1926年10月,已是厦门大学国文系教授的鲁迅,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写下了这段求学日本的青春时光,看似平淡的叙述里,满是对恩师藤野先生的深情怀念。

而写下这段文字,也并不止是鲁迅先生一时心血来潮,相反更凝结了他半生的思念。他还多次委托山本初枝和增田涉等日本友人,打听藤野先生的下落。直到1936年夏天,病入膏肓的鲁迅,依然念叨着藤野先生:“藤野先生大概已经不在世了吧”。未能再见藤野先生一面,终于成了一代文豪鲁迅,临终前的遗憾。

但是,那时鲁迅不知道的是,他挂念一生的恩师藤野先生,当时其实依然健在。之所以,鲁迅多年寻不到藤野先生,是因为这位可敬的老师,人生也遭遇了重要变化。在鲁迅离开日本七年后,即1916年时,曾是鲁迅母校仙台医学专科学校教师的藤野严九郎先生,却早已离开讲台,回到家乡下番做了一名医生,后来还开设了自己的医院。

在他后来《谨忆周树人(鲁迅)君》一文可以看到端倪:当时的日本学校,狂热思想膨胀,恶骂中国人更是成风。对于从小深受中国文化影响,且为人正直的藤野先生来说,这样的歪风,他当然忍不了。军国主义思想弥漫的日本,已经容不下藤野先生这样的好老师。

而在鲁迅去世一年后,随着鲁迅作品在日本的流传,藤野先生也终于知道了爱徒的下落,他惊讶地得悉,当年自己曾悉心栽培的中国学生周树人,已成立中国家喻户晓的文豪鲁迅先生。他更没想到,自己为这位学生所做的点点滴滴,竟能令他铭记终生。

虽然在当时,这段师生情谊,也被许多日本媒体报道,藤野先生本人,更对这场战争深恶痛绝,甚至发出过一声怒喝:“中国是给日本教授文化的先生”。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10-08
鲁迅笔下的藤野先生是个乐观的人,最后还是死在日本投降前。
第3个回答  2019-10-08
藤野先生的结局不太好,因为他当时的思想不被大众接受。
第4个回答  2019-10-08
藤野先生结局应该不会很好,因为他这个人对自己要求太高了,完美主义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