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为什么不喜欢写作文

如题所述

笔者以为有以下原因: 一、 在写作教学中口与手不能很好地结合。 嘴巴除了吃饭的功能以外,还有说话的功能。写作就是用笔说话,不喜欢写作就是不喜欢用笔说话。但是说话是生存需要啊。一个人每天要说多少话?网友的回答很多,有人认为一个人每天大约要讲 2000个单词 ;也有人回答说不一定,得看人的性格,也看人所处的位置和职业;还有人表示:只要他性格开朗,多多与外界联系,即使不说话也不会得抑郁症。还有人回答:有话就要说啊。可是我们的学生真的没话可说了吗? 我们经常能看到:幼儿园的小孩子跟着爸爸妈妈后面喋喋不休地说着他自己看到的、想到的那些事儿,说着自己的好奇和对世界的建议。可是到了学校,说话的机会少了,自然也就从个人充分的表达变成了沉默是金了。 一个人,一定要交流,要说话,要表达。可是他要对谁表达呢?他可能特别想和老师说话,他也可能在这几天里极想和父母说说话,他还可能和早上上学路上遇到的任何一个人。 一个人话说得多了,会累;不说话,不动嘴巴,也会觉得难受。 如果我们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表达欲望,让学生说自己的话,写自己的文字,把说和写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说和写之间找到写作的意义,我想学生写作的动机就容易解决了。 二、 学生在写作中获得的成就感和幸福太少。 有的老师总跟 学生作文 上的错别字儿锱铢必较。 老师们对学生的错别字儿太上心,仿佛字儿写得全都对了才能写出好文章,这就像是一个碎嘴子老师,什么细事儿全管,而且是一起管,分不清主次,分不清先后,分不清楚什么叫到阶段性。这样极容易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改错别字儿上来,也极容易伤到学生的写作兴趣。也容易忽视学生准确的文字表达和真实的情感流露。在评改的时候,老师的确得有拨云见日、抓住要害的本领。 其实,孩子写的错追答

别字儿多有可能是因为大量自主阅读造成的,也有可能是学生的用字意识觉醒求新造成的。这是特别可喜的事儿,我们却把它们当洪水猛兽了。有的老师甚至把学生的作文本儿当成了错字本,要求学生把老师圈出的错字在后面再写几遍,这都是本末倒置的做法。 我的办法是抓大放小,眼睛里得能揉沙子。就是 评改作文 时不在学生的作文本儿上圈错字儿,多划浪线,少划红杠。但是得有一个记录本,记录下每个学生的错字儿或者文面儿上的问题。对易写错的字进行归类整理,写一阵子后专门找个时机印发 给学生 ,集中解决。也不用说是哪个同学错的,总之是大家都容易写错的。文面也是。 别叫学生普遍地感到缺乏写作的成就感。要保护学生的成熟感像保护写作的命根子一样。 三、有的老师把写作的源泉问题弄混淆了。 其实写作的真正的源泉的问题早就在文艺理论界搞清楚了,那是生活。 生活是如此甘美,如此清冽。生活中有苦涩、有艰辛;有欢乐愉悦,也有悲苦哀伤;有轰轰烈烈的爱情也有清吟低唱的儿女情长;有永恒和短暂,当然也有内心的嫉妒和无端的谣言中伤;有轰然的倒下,也有挺起的坚强;有富贵有贫穷,有内心的微澜春心的荡漾,也有矢志不渝的尊重和情感小屋的守望;有严寒中爬冰卧雪的坚忍,也有春天里温暖的激情长风浩荡;当然还有枯燥的日复一日和游戏中的心智成长;有青春之水的悸动,也有自然中荒草的蔓延疯长。 这就是生活! 从婴儿开始睁眼触摸阳光,到他们欢蹦乱跳的成长,生活就如此丰富,我们却如此迷茫! 所以呀,面对读写结合的唯一命题,我有真心的呼吁也有强烈的抵抗。我呼吁让学生打开窗子写作,把生命的清新空气放进来!我抵抗和反对一切就事论事的 写作练习 和耗费生命无氧写作。我反对单一追求好词佳句! 我琢磨,除了以上三条特别重要,要是从老师身上找找孩子不愿意写东西的原因,归结起来,还有以下种种: 第一、指导时老师的包办使学生写作自主性受限制了。 第二、学生写的时候让学生感到受了太多的干预了。 第四、老强调“读写结合”狭窄了学生写作的路子了。 以上判断主观色彩太浓,且有的已单写了博文,未必经得起推敲。(转自:宋胜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