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两篇作文《除夕之夜》、《拜年》 要求|:场面描写细致、详细,突出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的热闹气氛

请不要复制别人的

除夕之夜

除夕,好热闹啊!人们忙得不亦乐乎,贴了对联又挂年画;噼哩啪啦的鞭炮声就像在锅里炒芝麻似的接连不断;啪啪啪的焰火声就像北京天安门举行盛大的庆祝会似的,穿过了大街小巷,穿过了高楼大厦,把漆黑的夜晚照着得如同白昼。家乡的除夕之夜到处洋溢着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

夜幕降临了!等候多时的我和姐姐高兴地拿出了“万花筒”。我兴冲冲地拿了焰火和打火机,准备实施我除夕之夜的第一个计划——放焰火。我们放的第一炮是“一啸冲天”,随着一声巨响,天空顿时如同白昼,好壮观哦!紧接着是“天女散花”,所谓天女散花,顾名思义,那一定是非常漂亮的场面。你看,果真不出所料,仙女们在天空中把一篮子花毫不怜惜地撒向人间。那些花在空中飘飘悠悠,美丽极了!刹时,空中成了五彩缤纷的世界。我和姐姐高兴得手舞足蹈。随后,我们又放了“降落伞”、“七仙女”、“百花奔放”……

我除夕之夜的第二个计划,毫无疑问,当然是看春节联欢晚会了。我们一家子环坐在电视机前,兴致勃勃地等候着春节联欢晚会的到来。高兴之余,突然爸爸的脸阴沉下来。我想:爸爸这是怎么啦?容不得我多想,爸爸此时拉开了话匣:“现在的日子真是天堂的日子啊!”爸爸突然冒出了这么一句话,我百思不得其解,急忙追问“爸爸,什么天堂的日子啊?”爸爸此时旋小了电视机的音量,对我们说:“孩子,你们是不了解的呀!过去我们这些老百姓可苦啦!”

“你们看到今天年夜饭桌子上的菜了嘛,多么丰盛。这要是在过去,想都不敢去想啊!”爸爸点着了一支烟,吸了一口,语重心长地说:“我常听你爷爷说,他那个年代,过年能有肉吃,就满足了,就有许多人羡慕。我记得你爷爷的这么一件事:那年春节前,你爷爷挑了一担旧书到后周去卖。他用卖书的钱买了一刀肉,回来总舍不得吃。想吃肉了,就朝挂着的猪肉看看。几个月过去了,那挂肉仍好好地话着。一天,你爷爷用木梯爬上去一看,只剩下一张皮了——肉全被老鼠吃了!就这样,人舍不得吃,却成了老鼠的美餐,多么的可惜啊!”说着,爸爸站了起来,用手比划着,对我们说:“你们这些小孩现在简直是掉进了蜜罐里,什么没有得吃呀,过年出去拜年,餐桌上是‘三层楼’啊!特别是近几年,改革开放,农民走上了致富路,生活水平提高了,餐桌上的变化更大。连天鹅肉都能吃到。你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啊!”

是啊,现在劳动人民的生活水平的确是提高了不少。这一切,全靠党的富民政策好,全靠党的领导好啊!

今年的除夕之夜,我们贴对联、挂年画、放焰火、看电视,尽管是忙了一点,但称得上是丰富多彩,使我在忙碌之中学会了许多。而最使我难忘的还是“听回忆”,爸爸的一席话使我对过去了解了许多……
拜年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
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四季如意"、"新年快乐"等吉祥的话语,左右邻居或亲朋好友亦相互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娱乐。宋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卷六中描写北宋汴京时云:"十月一日年节,开封府放关扑三日,士庶自早相互庆贺。"明中叶陆容在《菽园杂记》卷五中说"京师元旦日,上自朝官,下至庶人,往来交错道路者连日,谓之'拜年'。然士庶人各拜其亲友多出实心。朝官往来,则多泛爱不专……"。清人顾铁卿在《清嘉录》中描写,"男女以次拜家长毕,主者率卑幼,出谒邻族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贺,谓之'拜年'。至有终岁不相接者,此时亦互相往拜于门……。"
古时,倘或坊邻亲朋太多,难以登门遍访,就使遣仆人带名片去拜年,称为"飞帖",各家门前贴一红纸袋,上写"接福"两字,即为承放飞帖之用。此俗始于宋朝上层社会。清人《燕台月令》形容北京年节:"是月也,片子飞,空车走。"成为时尚。"大户人家特设"门簿",以记客人的往来和飞片,门簿的首页多虚拟"亲到者"四人:一曰寿百龄老太爷,住百岁坊巷;一曰富有余老爷,住元宝街;一曰贵无极大人,住大学士牌楼;一曰福照临老爷,住五福楼。以图吉利讨口彩。至今的春节赠送贺年片、贺年卡,便是这种古代互送飞帖的遗风。
上层士大夫有用名帖互相投贺的习俗。宋人周辉在《清波杂志》中说:"宋元佑年间,新年贺节,往往使用佣仆持名刺代往"。当时士大夫交游广,若四处登门拜年,既耗费时间,也耗费精力,因此有些关系不大密切的朋友就不亲自前往,而是派仆人拿一种用梅花笺纸裁成的二寸宽、三寸长,上面写有受贺人姓名、住址和恭贺话语的卡片前往代为拜年。明代人们以投谒代替拜年。明朝杰出画家、诗人文征明在《贺年》诗中描述:"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蔽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憎嫌简不嫌虚"。这里所言的"名刺"和"名谒"即是现今贺年卡的起源。贺年卡用于联络感情和互致问候,既方便又实用,乃至今日仍盛行不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2-11
红红火火过大年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近了,近了,2011年的脚步近了!看吧,天边妩媚的浮云向我们招手,那是春天的礼物;听吧,大街小巷那喜庆的炮竹吹响了新年的号角!
爆竹隆隆猛虎去,喜气洋洋玉兔来。看!大街上格外热闹,卖对联的小店铺里挤满了购买年货的人,人们摩肩接踵,挑春联,选宫灯,我和妈妈也不例外,我们选中了一串红色的“小辣椒”,“辣椒”上镶嵌着亮闪闪的晶片,美丽极了,经过一番挑选,我们便买了下来。
除夕之夜,一串串鞭炮在人们手中点燃,噼哩啪啦,仿佛要把每一个祝福送到千家万户,一阵阵爆竹声接连不断,热闹非凡。那五彩缤纷的烟花也把夜幕装扮得格外耀眼,让人陶醉,叫人痴迷,时而如天女散花,时而如群蝶争舞,令人目不暇接,真是“火树银花不夜天,烟花飞舞迎新年”。
春雨丝丝润万物,红梅点点秀千山。 看,阳光灿烂,这是新年绚丽的色彩;听,金钟朗朗,那是新年动人的旋律。一束束烟花点亮夜空,一串串炮竹炸响今朝,过年了,伴随着新年那悠扬着钟声,我逐步走向了成熟,我向12岁迈进,向未来迈进。2011年是我的本命年,我兴奋,我快乐,欢欢喜喜迎新春,红红火火过大年!
第2个回答  2011-02-09
我为孤寡爷爷奶奶拜年

前几天我我和爸爸妈妈在外婆家过年,我突然想起我作文还有一篇没有做完,那就是“为孤寡爷爷奶奶拜年”这篇作文,外婆笑着说:“那好办,我小区正好有一个老奶奶,儿女都在外地打工,好几年不回家,我正好也想去给她拜年。”“那不就好了吗?作文不就完成了吗?”妈妈听见了说:“好啊!”

接着我就和妈妈到超市里去买了一些老人的保健品,和一些冬天的物品,还有一些过年喜庆的东西,拿到了外婆家。外婆说:“那我们就出发吧!”我和外婆拿着我和妈妈精心的准备的东西,拿到了张奶奶家。一进门我和外婆就张奶奶拜了一个年,外婆和张奶奶聊了一些生活上的事情,张奶奶觉得非常孤单,因为没有人来关心她。我觉得她非常的可怜,就把我和妈妈准备的新年礼物给了张奶奶,张奶奶摇摇手说:“我怎么能收你们的礼物呢?你们来看我,我已经非常那个感激你们了,怎们还可以收礼物呢?”张奶奶把东西又还到了我的手里,我说:“张奶奶你平时也没有人来照顾你,你肯定很孤独,我们来看你,你这个礼物一定要收!祝你身体健康,寿比南山!”张奶奶笑了笑,眼角的皱纹像盛开的菊花,对我外婆说:“你的外孙女真懂事!谢谢你们!”我心里高兴地比吃了蜜还要甜,一蹦三尺高。”过了一会我们拜好了年,就兴高采烈地打道回府了。

我觉得我们平时要多关心孤寡的老人,让世界多一份友谊。让世界更美!!
第3个回答  2011-02-06
在一家文具店摊我邀几个朋友一起去玩,在街上点燃的爆我瞧了瞧,就数麻辣摊的生意最好竹在地上开出了美丽的又停下了脚步。那里有各种玩我又要去走亲访友拜新年了,这无疑也是一件天全国的小朋友在新的一年里快快乐乐高街上不愧是街上,玩的吃的样样俱兴的事的东西:飞机模型

在爆竹声中,我们迎来了中国人最盛大的节曰——春节,家家喜气洋洋,挂上红红的灯笼,贴上红红的春联,忙忙碌碌……

正月初一,又是一个快乐的曰子。

以往我都是起得最晚的人,可今天我争了个第一,因为极想闻闻那香气扑鼻的爆竹烟味儿。一串串鞭炮在人们手中点燃,声音真大,四处飞溅,仿佛要把每一个祝福送到千家万户,一阵阵爆竹声接连不断,噼里啪啦的,热闹非凡。

在鞭炮声过后,就没有什么好玩的了。还是吃早餐吧,待会儿出去玩一玩!

吃过饭后,我邀几个朋友一起去玩,在街上点燃的爆竹在地上开出了美丽的花,漂亮极了,袋里装着父母给的零花钱,甭提多高兴了。今天的小鸟也出来凑热闹,大概它们心里也很高兴吧。

街上不愧是街上,玩的吃的样样俱全。看到的大多数是一些小孩,我瞧了瞧,就数麻辣摊的生意最好:

“我要一串年糕!”一个胖孩子叫道。

再去别的地方瞧瞧如何?在一家文具店摊前,我又停下了脚步。那里有各种玩的东西:飞机模型、望远镜、电动汽车……尽是一些玩的东西。我发现最受欢迎的是那些玩的东西。 内容来自dedecms

在其它地方,我还看见有的在卖气球、手枪、跳绳,有的在卖小吃、点心、水果,穿的用的吃的样样俱全,真是无奇不有。

玩了一上午,下午我又要去走亲访友拜新年了,这无疑也是一件高兴的事。

今天真是玩得太痛快了!算是一饱眼福二饱口福三饱手福了。最为幸运的是那些卖主了,今天可是生意兴隆啰!
第4个回答  2011-02-09
除夕之夜写守岁,拜年写收红包。这不就完了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