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史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的考证有什么方法

如题所述

一是探源法,即追根溯源,查证记述者的最初来源,以确定其可信度。如有关小凤仙的出身,由张相文的《小凤仙传》,追寻到李定夷的《英雄儿女各千秋》,再追踪到谭戒甫的《蔡公松坡之轶事四则》,终于可以确定是基本可信的。

二是证实法,即查证记述者所记是否属实。如哈汉章所述蔡锷出京这天下过雪,中午曾给小凤仙打过电话,那么,查清这天下雪与否,当时的小班妓院是否有电话,对核实哈汉章所述是否可信就很有意义。结果证明哈汉章所述不误,自然大大提高了这条史料的可信度。

三是正误法,即查证记述者所记是否有误。如曾鲲化后人说送蔡锷出京的人不是别人,而是曾鲲化,是他利用时任交通总长职务之便,调来直达天津的专车送走的。经查,曾鲲化当时根本不是交通总长,所言当然也就没有任何史料价值了。

四是旁证法,即查证记述者所记是否有相互印证的类似记载。如小凤仙数十年后自述她随养母改姓张了,经查,1916年确有报道称其为“张氏”,可见小凤仙所述不误。

五是考异法,即查考同一人或事有无不同记载,以确定哪种记述更具说服力。如前述蔡锷夫人离京一事,不少记述皆云蔡锷为逃离北京,曾与夫人佯装反目,趁机送走妻儿,可蔡锷却说他是应母亲的要求而送走妻儿的,相对而言,后者显然更有说服力。

这些当然不能涵盖史料考辨和史事考证的全部方法,但是,即便如此,也已证明史料辨伪和史事考证不仅必要,而且只要方法得当也是可能的,“后现代”理论认为任何史料均不客观、不真实,否定其对历史研究的重要性和考辨真伪的必要性,显然有失偏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5-19
1. 考证史料的来源和背景:了解史料的来源和背景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其真实性和准确性。例如,查阅文献,了解史料写作时的社会、政治、文化背景等。2. 比较多个史料:通过多个史料之间的比较,可以看出史料之间的一致性和不一致性,有助于我们判断史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3. 考证史料的可信度:了解史料作者的信誉以及史料传递过程中是否有篡改、删减、加工等情况,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史料的可信度。4. 使用现代学科的方法:现代学科如考古学、气象学、地理学等,可以通过科学方法对史料进行考证,例如通过考古发掘验证文献中的历史事件是否真实发生等。5. 瓦解伪史:伪史是指对历史进行篡改、编造、虚构等的行为,通过识别其伪造手法和瓦解其论述可帮助我们判断史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6. 多角度分析:对历史事件进行多角度的分析和比较,例如政治、文化、社会、经济等方面的比较和分析,有助于我们了解历史事件的全貌,验证史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