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西游记,水浒传的评论

之前在网上有看到关于西游记和水浒传的评论。都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评论的。其中西游记中有说到西天取经是如来安排,是佛教和道教的斗争。水浒传也有一份评论呢写的比较通俗诙谐。有很多现代词汇。比如说宋江是公务员。梁山斗争是黑吃黑等。
因为很多都是网友发帖。所以看的都不全。哪里有完整的关于西游记和水浒传的评论。有一说法叫做另类解读。

  这个我有点看不懂你的意思,不过给你推荐一个不错
  这个是水浒传
  很多人对武松的印象就是不进女色,和仗义、爱打抱不平。武松和《水浒》中很多英雄一样,不进女色,而且终身未娶。有些人给武松编写野史,说武松练的是童子功,所以不能进女色。当初,潘金莲想要勾引武松,曾经拍了武松的肩膀一下,所以武松一生没有受过伤,只是单单丢掉了一只手臂。当然这些都是《水浒》迷们的杜撰,在《水浒》中并找不到出处,武松练得是否是童子功,也无从考证。至于,武松的爱打抱不平其实可以说是一种错觉,因为,在书中武松并没有什么抱打不平的事迹。杀潘金莲是为自己的哥哥报仇,至于杀蒋门神,与其说是抱打不平,不如说是被人利用。武松杀潘金莲后,来到孟州服刑,受到施恩善待,而施恩的老爸正是劳改大队的队长,所以武松在孟州服刑的日子过得挺舒服。

  不过,施恩是有目的的,施恩原先经营一家大型的夜总会“快活林”,其中还有红灯区。可是后来被来头更大的蒋门神硬抢了去,施恩心又不甘,正好武松来到,于是想要拉拢武松对付蒋门神。其实这是黑社会之间的黑吃黑,到底是谁控制快活林,本质上是没有区别的。但是事情到着这一步,武松就只有沦为黑社会的高级打手,因为武松是个有恩必报的人,施恩对武松的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早把五二爷拉到自己的战线上。于是武松替施恩出头抢回了快活林,不过武松没有赶尽杀绝,放了蒋门神一条活路。但是蒋门神不知死活,设计陷害武松犯了官司,后来武松得以脱身以后,就有了杀了15个人,血溅鸳鸯楼的命案。至此,武松除了上梁山以外,再无别的路可走。而武松上了梁山以后的故事,远没有之前的精彩。武松是《水浒》众多好汉的一个代表,不进女色,喜欢大碗喝酒、大块吃肉,交朋友。是的,这些都是武松的特点,不过要是用两个词形容武松那就是“单纯”和“善良”。

  正是这两个特点注定了武松的命运,武二爷没有心机,能交的朋友都交,能吃的酒席都吃,人家对他有一点好处,他就掏心掏肺,有恩必报,有仇也必报。所以武松被别人当作枪使是必然的,之后无路可走,上梁山也是必然的。怪只怪那个年代,不让单纯的人可以走单纯的路。

  二、水浒十大特别男人之 特别莽撞李逵

  上榜理由:一阵“黑旋风”,保得“及时雨”

  特别指数:★★★

  说起李逵,一个词就可以概括,那就是鲁莽。李逵的每一次出场,几乎都会有鲁莽的表现。而且李逵的鲁莽有些夸张,完全超出了一般人的理解。书中不止一次的提到李逵杀红了眼,“不问军官百姓,杀得尸横遍野”,这样的滥杀无辜,不得不使得英雄这个词,在李逵身上变成了一个大大的问号。而《水浒》中,还曾两次提到过,李逵把人肉烤来吃,这更是让人难以接受的,使得李逵的形象变得有几分狰狞。难怪书中写道:“若听得‘黑旋风李逵’五个字,端的医得小儿夜啼惊哭”。

  一般来说,鲁莽的人武功总不会达到至高境界,而李逵的武功更是不入流。但李逵和排名第97的李云、排名98焦挺交过手,结果是一平一负。在梁山无数次大大小小的战役中,李逵就没有单条赢过有名有姓的敌人。可见李逵武功确实不怎么样。李逵的鲁莽,还体现在他对宋江的盲目服从上,李逵在梁山的实际工作其实是宋江的贴身保镖。他基本上很好的完成了这项工作,而且对于宋江的话,李逵几乎言听计从。也许正是因为如此,李逵混得了一个不错的排名,第22位。这其中有多少水分,就不好估量了。

  三、水浒十大特别男人之 特别阴险吴用

  上榜理由:扛着“狗头军师”大旗,兜售“智多星”

  特别指数:★★★半

  说起军师,大家首先会想起诸葛亮来;说起《水浒》里面的头号军事智多星吴用,大家也总会和诸葛亮比较。可是实际上,吴用实在有愧于军事这个职业,更有愧于祖师爷诸葛亮。当然,吴用对于梁山的贡献还是有目共睹的,但吴用的聪明,更倒是显示在阴谋诡计上,从一上梁山起,外用就看出了林冲与原先的头领王伦之间的矛盾,并加以挑拨,最终林冲被当作工具,火并了王伦,把姚盖扶上了老大的位置,而吴用自己也做了老二的交椅。利用林冲,这条计谋算是吴用最温柔的计谋。

  所谓逼上梁山,真正被官府逼上梁山的好汉并不多,其实很多人都是被吴用的计谋逼上梁山,吴用的这些计谋一条比一条歹毒,轻则毁人事业前程,重则害人家破人亡,最后不得已归附梁山。象李应、朱仝、徐宁、卢俊义,都是被吴用逼上梁山的。而吴用到了真正的战场上,几乎没有漂亮的指挥,更没有诸葛亮那样的雄才,谈笑中就是对方的大军灰飞烟灭。由此看来,吴用并不太适合当军事,而适合当一个阴谋家。而且,吴永绝对算的上水浒的头号阴谋家。

  四、水浒十大特别男人之 特别郁闷杨志

  上榜理由:保险公司最佳意外保险代言人

  特别指数:★★★半

  杨志,在梁山好汉中排名第十七位,是36天罡星的天暗星,“暗”字确实可以代表杨志,因为杨志可以堪称水浒108将中最倒霉的一个。也许很多人认为杨志像林冲一样,是官逼民反,被贪官恶吏逼上梁山的,其实不是这样,杨志是被命运逼上梁山的。杨志从一出场就开始倒霉,遇上了刚上梁山的林冲取“投名状”要杀一人。

  和林冲打了30回合不分胜负,然后被请到山上,交代了自己因为遇到风浪,把押送的花石纲翻在了黄河里。按说,风浪属于现代签合同里必加上的一个备注条款“不可抗力因素发生变更,甲方不负责任。”但是,在宋朝当官,可没有合同,更没有这个条款的保护,所以杨志也只能自认倒霉。杨志为了找个官做,不得不多方打点,还特地为高逑送上了厚礼,结果马屁拍在马腿上,高逑不但不领情还摔碎了厚礼。

  杨志后来才得知,是因为高衙内被几个泼皮废掉了手脚,所以正好拿他发火。天灾人祸,杨志都赶上了,但是倒霉的事情才刚刚开始,杨志为了几许打点,要去买祖传的宝刀,却遇上了泼皮牛二,面对牛二的纠缠,杨志一直忍让,却又鬼使神差的误杀了牛二,被发配边疆。好不容易得到上司的赏识,押送生辰纲,却又被后来的老大姚盖夺走。

  最后不得不落草为寇。纵观杨志的遭遇,不难发现其实没有人想专门他作对,但是杨志碰到的事情都是自己无法控制的,如果说有人和他作对,那只能是老天爷了。

  五、水浒十大特别男人之 特别好色王英

  上榜理由:“正常”和“不正常”只和时代产生关系

  特别指数::★★★半

  按说食色性也,乃是人之常情,不过《水浒》的英雄好汉们却几乎个个不近女色。但是所谓“人一上百,形形色色”,《水浒》108将中也有个例外,那就是矮脚虎王英。

  话说这个王英是个从事长途贩运工作的个体户,有一次见财起意,就抢了委托他生意的客户,事发入狱。越狱成功后,流落到清风山一带,入了清风山的伙。“矮脚虎”当属于《水浒》中的“猪八戒”:王英不仅贪财,而且好色。

  王英的第一次艳遇发生在宋江在清风山上作客的时候,正逢矮脚虎劫持了附近清风寨保安大队队长刘高的太太,想娶来当作压寨夫人。后来宋江指责他“贪女色,不是好汉的勾当”,又许诺将来给他找一房满意的老婆。王英才肯罢休,也为他后来娶到一张青扈三娘埋下了伏笔。

  也就此成就了《水浒》里面,仅次于武大郎和潘金莲的第二对不般配的婚姻。扈三娘本来是祝家庄的一位女将,王英见扈三娘生的美貌,垂涎已不止三尺,于是上前与其交手,却被不到十个回合就被扈三娘生擒。也由此可见,这个王英的武功着实不怎么样。不过,好在王英的108个弟兄里有大有本事的,可以替他出头。后来,林冲出马,生擒了扈三娘。

  宋江念到曾对王英许下的婚事,于是做主把扈三娘嫁给了王英。这个贪财好色、又没有什么本事的王英,却成就一段对于他自己来讲无限美好的婚姻,不过扈三娘自己也就此进入了《水浒》108将的行列。

  六、水浒十大特别男人之 特别洒脱燕青

  上榜理由:出身越低越洒脱

  特别指数:★★★★

  燕青的出身在梁山108人中可以说是最低微的,他本是卢俊义家养的奴才,但卢俊义对燕青十分喜爱,并没有把他当奴仆看待,不仅给了他很好的教育,还教他武功并培养了他很多才艺。燕青不仅人长得帅,而且多才多艺,武艺高强。

  但燕青终归是奴仆出身,在北宋这个比较看门第的社会里,他的名号就大打折扣了,因而只在风月场上得了个“浪子燕青”的称号。直到梁山聚义,卢俊义同燕青结为兄弟,一个是二哥,另一个是36弟,燕青却从未在任何场合称呼过卢俊义为“兄长”或“哥哥”这个梁山通用的称呼,而是一直沿用自己从大名府时代就使用的老称呼“主人”,这个称呼一直到燕青脱离梁山系统都没有改变过。可见燕青的忠心和对卢俊义的感情了。

  燕青上梁山很晚,当时已有将近90位大哥了,但燕青的才干使他成为梁山后期最为出彩的人物。他二打大名府、救出卢俊义,紧接着又参与了曾头市之战。而这些功劳对于燕青来讲,都不是主要的,他最关键的工作就是通过李师师,完成了梁山的招安大计。可以说没有燕青,就没有梁山组织受招安的成功。燕青在梁山招安这件事上所表现出来的秘密工作能力和外交才干,可以说整个梁山无人出其右。不过,燕青最大的智慧还是表现在梁山平定方腊之后。

  在活下来的兄弟尚在做升官发财的迷梦时,浪子燕青却十分清醒。他看穿了梁山最后兔死狗烹的结局。脱离梁山,自行离去,是年燕青仅26岁,竟对世情看得如此之透,视功名富贵如闲云,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七、水浒十大特别男人之 特别忍耐林冲

  上榜理由: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特别指数:★★★★

  林冲是《水浒》中,真正的官逼民反,逼上梁山的好汉。论武功,林冲是《水浒》中一等一的高手,论智力,林冲心细如发,善于把握战机,能够审时度势,这一点也是靠匹夫之勇得不来的;论才学,林冲自己曾言道“小人颇识几笔,相烦取纸笔来”,以林冲的为人,自称“颇识几笔”想必文采极佳。

  不过,可惜的是,这样一个文武全才、有安分守己的人,却被逼上了梁山。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虽然名头响亮,却敌不住高衙内的一点好色欲望,高强的武功在巨大权势面前毫无作用。从潇洒的军官平白沦为阶下囚,而高俅却仍然必欲取其性命而后快,一番不成三番四番,直是要天地之大不容其存身,终于落草。

  落草之后仍然不能摆脱倒霉的命运,王伦忌惮其本领恐对已不利,竟推三阻四,直要把落魄之人推向绝境。做为水泊梁山的老班底,每次征讨都必不可少的功臣,却并未在后来排座次中得到什么照顾,座上宾却是那些阵前降将关胜和大士绅卢俊义。性格即命运,这是对于林冲的写照。林冲的忍让决定了他的遭遇,也许在高太尉的权势面前,他无从抗争。但是,即使上山当了强盗,他还是无法成为命运的主人。

  于是,他只能游离于梁山泊的领导层之外,在仇人高逑被俘虏以后,他也只能怒目而视的看着高逑被放走。看着这个手段高强的80万禁军教头,这个为梁山立下汗马功劳的好汉,就这样终老,相信每个人都会有种窝囊的感觉。

  但其实有很多人都是,像林冲这样,尝试去改变,但命运无法阻止的时候,就选择默默承受。

  八、水浒十大特别男人之 特别慧根鲁智深

  上榜理由:对于鲁智深,除了赞赏之外,我实在无话可说!——鲁迅

  特别指数:★★★★半

  可能有些人会把鲁智深和李逵这样的莽汉归为一类,其实大错特错,鲁智深是粗中有细的代表。先看他的名字,鲁智深,就是有大智慧的意思。当初犯了官司的鲁达到寺中避难,智真长老便看出鲁达有慧根,于是给他法号智深,并道出“听潮而圆,见信而寂”,后来鲁智深果然于钱塘潮来时坐化圆寂。这些都暗示了鲁智深的大智慧。

  当然,除去这些虚无的名号之外,鲁智深也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粗中有细。就拿鲁智深救助金家父女时,不是先打郑屠逞一时之快,而是先将他们父女俩安顿好,让他们先逃走,并且担心他们跑得不够远,“恐怕店小二赶去拦截他,且向店里掇条凳子,坐了两个时辰。

  约莫金公去得远了,方才起身,径到状元桥来。”两个时辰等于4个小时,平时我们等公共汽车,5分钟都心烦气躁,而这个脾气火爆的鲁智深,却能稳坐台山一般,这份耐心却是值得赞佩。再说,鲁智深打了镇关西3拳之后,发现镇关西出得气多,入得气少的时候,采用的脱身之计更是绝妙,一句:“你这厮装死,懒得与你计较”,便顺理成章的逃离了案发现场。

  其应变之快,让人赞叹。在梁山好汉中,鲁智深暴打不平的次数最多,而且他每次都送佛送到西天,从没有考虑不周,而留下祸水的时候。很多人认为鲁智深是水浒中的第一好汉。而且,几乎说有的《水浒》的评论家,都给了鲁智深极高的评价。比如,金圣叹曾经说过“写鲁达为人处,一片热血直喷出来,令人读之深愧虚生世上,不曾为人出力”。

  九、水浒十大特别男人之 特别冤枉时迁

  上榜理由:三六九等,放之四海而皆准

  特别指数:★★★★半

  读一遍水浒,也许一百单八将中的许多人都记不住,但是有一个排名在最后面的人物,却是看过水浒的人都不会忘记的那就是很典型的人物——时迁。在水浒的108将中,时迁可以说是最冤枉的。时迁本是一个神偷,有飞檐走壁的本事,后来入了水泊梁山,石碣受天文后,头衔为“军中走报机密步军头领”,说白了就是从事特务工作,同乐和、段景住、白胜三人一起受特务头子戴宗的领导。

  按说,时迁的飞檐走壁和戴宗的神行术相比,也各有千秋,但是要比起特务工作的业务能力,时迁却比戴宗强上不知多少倍。戴宗作为特务机关的总领导,却始终像摆设一样,没有拿得出手的功绩,反观时迁却屡建奇功,梁山好汉们打得几次硬仗像大破连环马、像攻打大名府、像攻打曾头市,都是在梁山英雄们陷于被动的时候,时迁不辱使命完成任务,改变了战斗的局面。

  按说,时迁凭着这几次大功,就早该升官加爵了,可是最后时迁仅排名水浒英雄的107位,位居倒数第二。不可谓不怨。这映了男女关系中常提及的一个词“名分”,时迁就是典型的有实无份,为他人做嫁衣裳的那种。这里不得不说的是时迁排名倒数第二,而倒数第一的段景住也是小偷出身。

  由此显而易见,时迁的“有实无份”是因为他的小偷出身,名声不好。可见,在黑社会内部,也讲究一个名声。这又映了九百多年后,另一个黑社会大头目杜月笙的话:黑社会好比夜壶,内急时需要用它,用完之后又会觉得它脏。

  时迁就好比是梁山的夜壶,当梁山需要他的时候,他就是兄弟之一,而用过之后始终还是上不了台面,所以只能排在最后、甚至不如凑数的人。

  十、水浒十大特别男人之 特别讽刺高逑

  上榜理由:梁山泊最大的玩笑,就是和高逑成为对手

  特别指数:★★★★★

  太尉高逑的一生,可以说是宋朝朝政昏庸的写照,他的际遇是那个混乱年代的缩影。高逑本名高二,本是京城的一个混混,因为踢球踢的好所以被叫做高逑。话说因为高逑乖巧伶俐,所以被推荐给达官贵人们去当佣人,可是正经人家嫌他游手好闲,于是反倒把高逑向球一样的踢来踢去,最后竟然踢到了端王府里,那端王爷却是高球一般的货色,因为喜欢踢球,所以对高逑大加赏识。

  这个端王爷就是后来的宋徽宗。高逑这样的人就搭着宋徽宗这趟车,竟然登上了太尉的官位。也正是有了高逑,才有了日后的林冲、杨志这些栋梁之材被逼上梁山。可以说没有高逑的作威作福,也不会有梁山的壮大,甚至可以说,高逑自己培养了梁山泊这个大对头。

  梁山中的人其实最应该明白,进入官场不会有什么好结果,但是最可悲的是以宋江为首的一批人还幻想着通过高逑来招安,简直是为自掘坟墓。其实,以高逑的能耐,高逑的本领是不可能当上太尉的,可笑就可笑那样一个昏庸的年代,造就了这样一个昏庸的局面。

  可以说,高逑的命运是和梁山英雄的命运相连的。几家欢喜几家愁,这个混乱的时代,制造了这种混乱的局面,既然高逑是欢喜的,那么愁的只能是梁山上的众多好汉了。
  这个是西游记
  在中国古典小说中,《西游记》的内容是最为庞杂的。它融合了佛、道、儒三家的思想和内容,既让佛、道两教的仙人们同时登场表演,又在神佛的世界里注入了现实社会的人情世态,有时还掉书袋似的插进几句儒家的至理名言,使它显得亦庄亦谐,妙趣横生。这种特点,无疑使该书赢得了各种文化层次的读者的爱好。
  《西游记》的出现,开辟了神魔长篇小说的新门类。书中将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讽刺和严肃的批判巧妙地结合的特点直接影响着讽刺小说的发展。《西游记》是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高峰,在世界文学史上,它也是浪漫主义的杰作。
  吴承恩撰写的幽默小说《西游记》,里面写到儒、释、道三教,包含着深刻的内容,它是一部寓有反抗封建统治意义的神话作品。吴承恩本善于滑稽,他讲妖怪的喜怒哀乐都近于人情,所以人人都喜欢看。——鲁迅
  没读过《西游记》,就像没读过托尔斯泰或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一样,这种人侈谈小说理论,可谓大胆。——(法国当代比较文学家)艾登堡
  《西游记》全书故事的描写充满幽默和风趣,给读者以浓厚的兴味。——《法国大百科全书》
  似庄而谐的神魔小说在中国古典小说名著中,《西游记》要算是最驳杂的一部书。它糅合进了佛、道、儒三家之言,对这样一部神魔小说,要想做出比较确切的、与普通读者的阅读感受吻合的理性解析,首先考察一下它的成书过程以及作为小说情节主体的唐僧取经故事的演变过程是非常必要的。因为,从这中间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出,这个本来是弘扬佛法的故事怎样会加入道教的内容,又怎样蜕变为富有文学魅力、情趣的小说,以及由其自身矛盾所形成的艺术特点。
  在中国古代小说中,《西游记》是一部思想性和艺术性都臻于第一流的伟大作品。它也是明代长篇小说的重要流派之一—神魔小说的代表作。它在神魔小说中的地位,相当于《三国演义》之于历史演义小说。
  神魔小说通常由两个部分组成。一个部分叫做出身传,另一个部分叫做灵应传或降妖传。《西游记》的结构也是这样。第一至十二回是全书的引子,其中前七回讲孙悟空的出身和大闹天宫等故事,为他的神通广大和后来追随唐僧去西天取经提供背景材料;第八回至第十二回则介绍小说的另一主人公唐僧,交代取经的缘由。第十三回至第一百回,是全书的主要部分,演述唐僧、孙悟空师徒四人降妖伏魔、西天取经的故事。
  孙悟空出身传中的大闹天宫的故事,成功地塑造了机智的、坚强的孙悟空的形象。他具有强烈的反抗性格,藐视腐朽无能的天宫统治者,喊出了“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的口号。正像有人所说的,“如果没有历史上发生的许多次规模巨大的、猛烈地冲击了封建王朝的农民起义、农民战争,大闹天宫的情节不可能想像得那样大胆,孙悟空作为一个叛逆者的形象也不可能塑造得那样光彩夺目。”西天取经的故事表现了神魔小说的两大主题:寻找与追求,斩妖与降魔。《西游记》把二者巧妙地联系和结合起来。它告诉人们:为了寻找、追求、实现一个美好的理想和目标,为了完成一项伟大的事业,必然会遇上或多或少的、或大或小的、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必须去顽强地战胜这些困难,克服这些挫折。
  后一部分主要描写了西天取经克服八十一难的艰巨性,曲折地反映了现实社会的矛盾,路上的妖魔既是害人的自然力量的化身,更是给百姓造成苦难的封建社会邪恶势力的化身。作品通过取经人和妖魔的斗争及神佛与妖魔之间的关系表现了广大人民群众战胜困难的乐观精神和封建时代的统治阶级统治的腐朽、秩序的混乱.

  这个是我帮你找的,希望你喜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1-30
水浒传中宋江是汉奸
第2个回答  2011-01-28
真无聊
第3个回答  2011-01-31
在我国浩繁的古典文学著作中,《水浒传》以其描绘的众多鲜活的人物而占居鳌头。作者以其细腻多变的手法,颂英雄、斥奸臣、画常人,无不活现其神貌特征。尤其是梁山108条好汉,几百年来,更为世人所津津乐道。《水浒传》对中国人思想、情感和价值观的影响之深远,不可一言以尽之。
鲁达是《水浒传》中刻画得最为成功的人物之一。他的一生,“赤条条来去无牵挂”,极尽潇洒之情致,可以说达到了率性“无我”的完美境界。他的性格内涵,滋养了一代代中国人的情感。从他精神当中折射出来的美,是美不胜收。这当然也应该是历届中学语文教材把《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列为课文的重要原因之一。
笔者也认为,《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有其丰富的人文内涵,它包含了如同情弱者、扶危济困、见义勇为、除暴安良等民族传统美德。但也正因为这样,在教学课文时,老师们会过于注重这方面的教育,而忽视了文中存在的与当今时代不和谐的因素,因此还需对文章的价值取向重新审视。
当今社会“以德治国”与“以法治国”并立,借助《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篇课文引导学生要富有同情心、正义感的同时,更应结合课文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已有这方面的认识,则应给予充分的肯定。
自古以来,“杀人者偿命”已是不刊之论。鲁达在《水浒传》中实是一个杀人凶犯,只是因为长久以来,人们用阶级分析的方法,认定当时的社会,其统治机构是反动的(反人民的),腐朽的,没落的,贵戚、恶人可以无法无天,任意欺压良善,下层人民都一定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需要英雄侠士来解救他们,所以像鲁达之类的人,只要是见义勇为,哪怕是不择手段、不计后果,也一定能搏得一个英雄的称号。其实,在鲁达生活的时代乃至整个封建时期,有没有一个相对公平的法律呢?回答无疑是肯定的。早在秦朝时就有了“秦律”。正史记载的包拯,因为执法刚正,成为维护封建法制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对无论哪个阶层的人,都能够依法处置,被人称作“阎罗包老”,是当时的贵戚怕包拯这个人吗?非也,他们怕的,是封建时期的法律。
《水浒传》中涉及到的与法制有关的情节也有很多处。就拿宋江来说,且不说他杀婆惜玩弄法律,逃脱死刑,就说他在江州题反诗就说明他是一个有个人阴谋的政治犯。不合的是黄文炳拿此作为自己晋阶的筹码,若是以法律论之,宋江的事迹有什么值得歌颂的呢?行事光明磊落的倒是武松,为报兄仇,他手仞潘金莲,斗杀西门庆,自知犯法,乃敢投案自首。鲁达呢,他也知道打死了人就是触犯了法律,却畏罪而逃亡。如果把他的这一行为称为“机敏”、“巧脱身”,我们还能拿什么来对今天的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法制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也许有人会说,封建时期虽然有法,但是执行起来很难。包拯只是个例,金老父女不是有冤无处伸吗?若非鲁达出面,他们何时才能摆脱郑屠的魔爪?关于法制能否畅行,今人在执法过程中违法的事件屡屡见诸报端,又怎敢苛求于古人呢?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不能凭《卖火柴的小女孩》就肤浅地断言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是罪恶的,同样也应该对中国封建时期的社会制度作冷静、客观的评价。至于金老父女的冤屈,作为提辖官的鲁达可以如何为他们讨回公道,授课者不妨把这个问题结合法律抛给学生,相信学生们一定能找到一个合适的办法,而不需鲁达去知法犯法。

课文中最精彩的片断在“三打”的情节。教师在授课时还不能忽略其中的一个细节。在挨前两拳时郑屠都有所反应,第一拳后叫“打得好!”,第二拳后“当不过,讨饶。”教师在分析时总会说:“你嘴硬我要打,你讨饶我还是要打你,反正就是要打死你才能出我胸中恶气!”这样的渲泄虽然痛快,却不够理性,会对学生产生误导,以为痛打恶人就是弘扬正义的手段,哪怕是打死了人,在道义上也可以得到原谅。这种情感态度,对思想尚不够成熟的中学生是非常危险的。
文学作品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有时比正面说教影响更大,所以必须要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那种把鲁达看作一个侠义英雄的情感分析,会使一些学生对“义”的理解产生偏颇。“哥们义气”和“江湖习气”在有些学生的心中是扎有深根的,试去关注一下日益严重的“校园暴力”事件,就可发现有太多案件都与此有关!如2004年11月11日,当四名因结帮绑架、杀人、勒索的少年听到法庭对他们的无期徒刑和有期徒刑的宣判时竟然相视一笑。《北京晚报》的相关报道一出,社会各界一片哗然。一时,“杀人少年相视一笑说明什么?”“我们的教育怎么了?”等责问之声四起。留给人们多少沉痛的教训!值得教育者作多么深刻的反思!语文学科是不是应该在这方面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呢?
鉴于此,我们需要对《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价值取向重新审视。在重视利用课文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同时,更要关注其中包涵的人文性、生命化因素,更要结合学生实际和社会实际,引导学生用思考的眼光去评价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行为,对他们进行法制观念的教育。
当然,要我们转变传统的观念,把心中的英雄从神坛上请下来,我们也许一时难以接受。什么时候,我们再向学生介绍赖宁时,不把他当作救火的英雄,而是拿他的事例教育学生珍爱生命,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我们也许才把关心青少年成长做到了实处。

以及这:武松醉打蒋门神,惩恶还是帮凶?
《水浒》里,“武松打蒋门神”是一出大戏。武松铁拳到处,一个恶势力的代表人物轰然倒下,演绎着水浒英雄“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的主题,端的大快人心。

然而武二郎在为谁鸣不平?施恩父子也。书中说得明白,施恩他爹乃孟州城监狱的管营,这位管营老爷品性如何呢?武松作为犯人最初解到时,因为没有“孝敬”,管营大人差点照常规赏给武松一顿“杀威棒”,好歹在旁边的施恩另有打算,才免却皮肉之苦。这样看来,施恩的老子其实和当时多数墨吏一样,有钱好办事,无钱就会找人晦气。至于施恩本人,他自己也交待得极为清楚,他在孟州城黄金地段开的快活林酒店并非寻常,据其对武松介绍:“但有过路妓女之人,到那里来时,先要来参见小弟,然后许他去趁食。那许多去处,每朝每日,都有闲钱,月终也有三二百两银子寻觅,如此赚钱。”这不就是今之所谓收取保护费么?施恩的本钱是什么?无非是他老子的权势,和他本人曾“学得些小枪棒在手”,书中还写道,他的酒店之所以独霸孟州,还靠他老子管的八九十个拼命囚徒护场子,这小子也真能利用一切资源呢。可是“如此赚钱”的勾当却活生生被蒋门神夺了。蒋门神又有多少本钱,为何偏偏压过施恩一头?无他,拳头更大,后台更硬,所以一场火并下来,快活林换了主人,人们转而向蒋门神上交保护费了。

说到底,这施恩、蒋门神不就是当年孟州城两股“黑社会”吗?法律专家们说,“黑社会性质的组织”有几个特征:犯罪组织比较稳定,人数较多,有明确的组织者、领导者,骨干成员基本固定;有组织地通过违法犯罪活动或者其他手段获取经济利益,具备一定经济实力;称霸一方,在一定区域或者行业内,形成非法控制或者重大影响。试看,“黑社会”的基本要素蒋门神、施恩们哪条不具备?究其实,施恩和蒋门神争夺快活林不过是“黑吃黑”。而武二郎显然见不及此,施恩父子给了他一些优待,天天好酒好肉,给他戴了几顶诸如“大丈夫”“义士”“神人”的高帽,便感激涕零了,死心塌地愿意为施恩父子驱驰。当然作为“黑社会”中的不同个体,施恩与蒋门神可能还有区别,这就是施恩本人相对地比较重哥们儿义气,这没什么奇怪,就像当代也有义气浓厚的“黑社会”老大一样,但这种义气却显然不能改变“武松醉打蒋门神”事件的性质:一边惩恶,一边帮凶。对在快活林周围做生意的各色人等来说,这保护费是交到施恩手中还是蒋门神手中,也并无本质的差别。可笑武松被别人的小恩小惠迷住了眼却不自知,他答应助施恩重夺快活林的当日,居然还振振有辞地说:“凭着我胸中本事,平生只是打天下硬汉,不明道德的人!”

一个人糊里糊涂被人当枪使上了,这还不是最可悲的,最可悲的是他对自己的角色全无认识,还自以为是在打抱不平替天行道。我为堂堂武二郎一哭。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