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知识竞赛题裤填空题

弟子规知识竞赛题裤填空题

《弟子规》第一章知识竞赛  
         (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25分钟)
                                 班级           姓名           
一、填空。(每空3分,计30分)
1、父母呼,         ;父母命,          。
2、事虽小,         ;          ,子道亏。
3、亲爱我,         ; 亲憎我,          。
4、亲有过,         ;怡吾色,          。
5、         ,         ;事死者,如事生。
二、判断题。(每题5分,计20分)
1、《弟子规》原名《弟子训》,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所作。(    )
2、《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
(    )
3、“居处变,酒肉绝”是指为父母守孝期间,自己的生活起居必须调整改变,应该解决酒肉,不能贪图享受。                (    )
4、“身有伤,贻亲忧”的意思是:父母身体有病,我们要为父母忧伤。
(    )
三、解释加点字。(每题5分,计20分)
1、首孝悌:            2、晨则省:         
3、茍擅为:            4、贻亲羞:         

四、翻译句子。(10分)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五、理解性默写。(10分)
阅读黄香的故事,思考黄香行为符合《弟子规》中哪两条准则,默写在下面的横线上。黄香从小他本就非常孝敬父母,9岁时,母亲就去世了,黄香非常悲伤。在母亲生病期间,小黄香一直不离左右,守护在妈妈的病床前,母亲去世后,他对父亲更加关心、照顾,尽量让父亲少操心。一天,黄香晚上读书时,感到特别冷,捧着书卷的手一会就冰凉冰凉的了。他想,这么冷的天气,爸爸一定很冷,他老人家白天干了一天的活,晚上还不能好好地睡觉。小黄香为让父亲少挨冷受冻,他读完书便悄悄走进父亲的房里,给他铺好被,然后脱了衣服,钻进父亲的被窝里,用自己的体温,温暖了冰冷的被窝之后,才招呼父亲睡下。黄香用自己的孝敬之心,暖了父亲的心。 1、                                   
2、                                   
六、论述题。(10分)
《弟子规》中说:“亲所好,力为具。”意思是说父母所喜好的东西,做子女的应该尽力为父母准备。有人说这种做法不完全正确,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的看法。要求观点鲜明,语言顺畅,80字左右。

80

知识竞赛答案
一、填空。(每空3分,计30分)
1、应勿缓  行勿懒;2、勿擅为 苟擅为;3、孝何难 孝方贤 ;
4、谏使更  柔吾声;5、丧尽礼 祭尽诚;
二、判断题。(每题5分,计20分)
1、×  2、√  3、√  4、× 
三、解释加点字。(每题5分,计20分)
1、悌:友爱     2、省:探视 问候 看望
3、茍:如果     4、贻:留给
四、翻译句子。(10分)
父母教导时,我们应该恭敬地聆听。父母责备时,我们应当顺从的接受。
五、理解性默写。(10分)
1、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2、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六、论述题。(10分)
观点正确、鲜明,语言顺畅即可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弟子规》竞赛知识题

一、拓展知识答题

1. 《弟子规》是哪个朝代产生的?

答:清朝康熙年间

2. 《弟子规》的原名是什么?

答:《训蒙文》

3. 学习《弟子规》的宗旨是要人懂得那两个“字”?

答:规矩

4. “规矩”所指的是社会道德规范还是家庭家法?

答:社会道德规法

5. 按《弟子规》的要求,是不是文化知识越多证明人品素质越高?

答:不是

6. 《弟子规》与《三字经》有何种相似的文格文律?

答:都是三字文格自由转换韵律。

7. 《弟子规》教导我们首先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答:有原则的人,符合基本道德规范和准则的人。

8. 左“孝”右“文”所组合的是哪个字?怎样做象形解释?

答:是“教”字;意思是教育孩子首先是从孝开始。

9. “二十四孝”第一孝讲的是谁的故事?

答:舜帝小时候的故事。

10. 《弟子规》共分几个部分?多少句子?多少个字?

答:共分8个部分,360句,1080个字。

11. 你知道“卧冰求鲤”是讲谁的故事吗?请简述故事情节。

王祥,晋朝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

12. 你知道黄香“扇枕温衾”的故事吗?请简述故事情节。

黄香,东汉江夏安陆人,九岁丧母,事父极孝。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少年时即博通经典,文采飞扬,京师广泛流传“天下无双,江夏黄童”。

13. 你知道陆绩“怀橘遗亲”的故事吗?请简述故事情节

陆绩,三国时期吴国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科学家。六岁时,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临行时,橘子滚落地上,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作客,走的时候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吗?”陆绩回答说:“母亲喜欢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给母亲尝尝。”袁术见他小小年纪就懂得孝顺母亲,十分惊奇。

14. 《弟子规》信篇中“信”字的含义是什么?请做象形解释?

答:①言必信,行必果,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

②人言为信。

15. 词语解释

奸巧语 ---- 阿谀奉承

污秽此 ---- 骂人脏话

市井气 ---- 很庸俗、鄙俗话

16. 请问“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此典故的出处

答:何晏《老子注》

17. 请问“昨夜西风入园林,吹落黄华满地金”是谁的诗句?

答:王安石

18. 请问“黄花不比秋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是谁的诗句?

答:苏东坡

19. 古代有一个“鉴楼(也称迷宫)”,请问是谁所建、谁所拆?

答:隋汤帝建、唐李世民拆。

20. 唐代有一位名人才子非常的言语自大,他说“然吾在,久压公等。今且死,固大慰,但恨不见替人云”。请问这个人是谁?

答:杜审言(杜甫的爷爷)

21.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我们必须传承,但在学习中我们应该具有一种什么态度?

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2.什么叫“散福积德”?

答:一个人的福分不能太多,福气太多之后会承受不住,所以要散掉一点儿,散掉的是福气,积回来的是德。

23. “温水煮青蛙”在《弟子规》中的喻意是什么?

答:它比喻教育孩子要从一点一滴做起,从小养成取予分晓的习惯。

24. 在联合国的基座上铭刻着众多名言中,唯一的中国警句是什么?

答:己所不欲勿施他人。

25. 请问“己所不欲勿施他人”在孔孟之道中解释的是哪个字?

答:“恕”

26.请用一个字揭示中国传统道德概念的核心

答:仁。

27. 怎样解释“仁”字?

答:人就是要和自己的同类有一种亲爱的关系,“从人丛二”就是互助互爱,就是要泛爱众。最重要的是对人的生存权和人的尊重和肯定,做到互存、互助、互敬、互爱,平等相助,和平共处。

28. 怎样解释“亲仁”

答:就是亲近仁者;就是在日常生活中怎样分清仁人志士好朋友和坏朋友;就是希望孩子们从小有仁爱之心的人来做朋友。

29.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需要具备哪些品德?

① 大公无私,有博爱情怀;

② 能够克制自己的私欲;

③ 具备崇高的境界和道德修养;

④ 遵循中庸之道;

⑤ 要有仁的行动和行为。

30. 典故“啮指痛心”说的是古代那位贤人?他是哪个朝代的人?是谁的弟子?

答:曾子,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

31. 养成谨言慎语的十种日常行为习惯

① 水深流去慢,贵人语言迟;

② 话不可说绝,事不可做绝;


酒中不语(酒中不语真君子,酒气冲头话多过);

④ 气头不语;

⑤ 熟人不语(虎生犹可近,人熟不堪亲);

⑥ 斜事不语(不正当的事情不要说);

⑦ 戒污秽词;

⑧ 戒轻诺;


戒话扰(人家很忙的时候,不要去打扰人);

⑩ 戒揭短。

32. 听信谣言的危害

谗言慎无停,听之遇殃劫;舌上有龙泉,杀人不见血。

33. 《弟子规》的教育对象是孩童、壮年还是老年人?

答:教育对象主要是指孩童。但由于几十年我们都缺乏传统文化教育,所以我们都需要了解和学习《弟子规》。

34. 《弟子规》所说的“三到”是什么?

答:心到、眼到、口到。

35. 有一位古人在谈到学习知识的方法时,曾说“苟有恒,何必三更睡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暴十日寒”。请问此人是谁?

答:胡居仁

36. 《三字经》中“苟不教
性乃迁 教之道 贵以专”与《弟子规》中“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是否同一含义?

答:有同一含义之处,即学习专一。

37 《三字经》中“首孝弟次见闻”与《弟子规》中“首孝悌次谨信”是同一含义吗?

答:“孝弟”与“孝悌”是相同的。

38. 《三字经》中“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与《弟子规》中“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是否都是强调要知书达理?

答:是

二、判断纠错题

39. 二十四孝中“孝感动天”讲的是关于尧的故事。 答: 错
,舜的故事

40.“百善孝为先”是为了提倡人们敬孝行善。

答:对

41.形容一个人,目正心直,主要是指一个人注重德行及其修养、品行端正。

答:

42.《弟子规》中主要阐述的是儒家学派的中心思想。
答:对

43.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是三国里的曹操为了教育其子而说的做人准则。

答:
错,刘备

44.“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中“省”在本句中字意是看望、问候的意思。

答:

45.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中的“业”在句中的意思是指作业及其业绩的意思。

答:
错, 所从事的事情

46. “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中的“进”是指的是进入、进出、进出口的意思。

答: 错
,乘虚而入

47. “修身养德、严俭治家”主要讲述的是修身必先注重德行的修养,对待家人严厉,日常出入简朴的方式及理念来管理自己的家庭。

答:

48.“诈与妄、奚可焉”中的“诈”字在本句中字意是妄为及言语。
答:错
,欺诈的意思

49.“见人善、即思齐”本句中“善”的字意是善良的意思。
答:错,长处、优点的意思

50.“见人恶、即内省”本句中“省”的字意是清醒的意思。
答:错,反省的意思

51.“墨磨偏、心不端”本句中“偏”的字意是偏斜、偏离的意思。

答: 错
,扁的意思

52.“父母呼 应勿缓”是指缓慢的意思。

答:对

53.“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中的“闻”是指嗅觉。

答:错,指听觉

三、简答题

54. 父母固执,不听我们的劝告,我们应如何呢?(用弟子规文言答)

答: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冤。

55. 解词:“一诺千金”的意思是是什么?

答:讲诚信,讲信誉,遵守约定。

56. “说话多 不如少 ”请解释回答?

答:君子应该尽量少说话,但是在行动的时候、在实践的时候要敏捷。

57. “惟其是 勿妄巧”请解释回答?

答:你讲的话要与实际情况相吻合,不要花言巧语。你可以把一些真实的判断讲出,但不能说假。

58. 善意的谎言不要教孩子过早地去说,在《弟子规》中称为?

答:惟其是

59. 请解释“巧言如簧,颜之厚矣”

答:如果把一个事花言巧语说得像美妙的音乐一样动听,说明一个人脸皮厚。

60. 请解释“见未真勿轻言”。

答:不是你亲眼所见的,或者是你亲眼所见但是你看的不真切的,你就不要轻易的发表意见。

61. 请解释“知未的勿轻传”。

答:对于事物的真相没有把握和了解,就不要轻易的去传播。

62. 请解释“三人言而成虎”的典故含义

答:传播谣言无意中你就成了帮凶。

63. 请解释“是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

答:自己不能办到的事情,不要轻易去承诺。世界上很多的事,不是轻易能办到的,办不到就非常的被动尴尬。

64. 请解释“凡道字重且舒无急疾勿模糊”

答:说话时口齿要清楚,声音洪亮,发音舒缓,不要着急和含糊其辞。

65. 请解释“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

答:不要凭你的富贵去看不起人,不要因为你的贫穷而感到自卑,重要的是你是不是通过完力去拥有才华。

66. 请解释“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

答:一听到批评就暴跳如雷,一听到褒奖就高兴,那么损友就会来,益友就却了。

67. 请解释“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

答:谁能不犯过失呢!问题是第一,你犯了过错之后能否改过;第二,错和过失要有度,过了这个度就不是错和过失了,恐怕就是罪和恶了。

68. 请解释“已有能无自私人所能勿轻訾”

答:自己有能耐不要狂妄自大,杜玉别人的才能也不要去诋毁。

69. 请解释“矣人无恨人有”

答:你没有我就笑你和看不起你,你要有了我就恨你。

70. “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且莫说人知之愈思勉”主要揭示了什么道理?

答:这里主要讲了人与人打交道的方法和原则。

71. 请解释“人不闲无事搅人不安勿话扰”

用现代职场关系来说,这是强调一种行为,就是说:说话要注意场合,办事要注意礼仪礼节。

72.“人有短切莫揭”中的“揭”字如何解释?

答:对于别人的短处,在公共场合或公众面前不要予以宣扬。但单独而对话给与提醒,不称为“揭”。

73. 你不要因为对别人有功就轻视人家;也不要因为别人对自己有功就贬低自己。请用《弟子规》格言回答。

答:“言不讳色不媚”。

74. 请解释“能亲仁 无限好 德日进过日少;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
百事坏”

答:“与君之交,如入芝兰之室;与小人交,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此句古语形容和解喻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75.请解释“德日进”的含义

答:每天都有进步。

76. 请背诵《弟子规》的开篇总序的八句言文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人 有余力 则学文。

77. 《弟子规》宣扬的核心思想是?

答:孝悌仁爱

78. 请背诵[入则孝]的前八局言文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无懒

父母教 需静听 父母责 需顺承。

79. 叙述《弟子规》中孝敬父母应做到的八件事?(用弟子规文言答)

冬则温 夏则凉 晨则省 昏则定

出必告 返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80. 如何别让人家烦感和讨厌?(请用弟子规文言答)

答:奸巧语,污秽词,市井气,切戒之。

81.请解释“过能改,归于无,尚掩饰,增一辜”的含义

答:作为一个平常的人,谁都不可能不犯错误,“人非圣贤岂能无过”,但只要改过和吸取教训就是仍然如初的君子;但是知错不改,或者妄加掩饰,那就是错上加错。

82. 请解释“不力行
但学文 长浮华 成何人”

答:没有多余的精力就去读书,你就会没有力气去做其它事情。

83. “如果有确实的余力但不读书,那么你就会略微显得有些野蛮,不够文明;也可以说个人道德品质很好,道德也很高尚,但不读书,你就没有审美观”。这段话在《弟子规》“余力学文”中是怎样表述的?

答:但力行
不学文 任己见 昧理真。

84.请解释“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

答:读书多而不精,不如读书少而精。

85.孔子曰:人皆可为尧舜。只要我们从小形成良好的生活态度、人生习惯,只要我们不自暴、不自弃,只要我们永不放弃,我们每个人都有接近于我们心中的圣贤,每一个人都会实现自己的理想,每一个人都不会虚度自己的一生。此句话请用《弟子规》言文叙述。

答:勿自暴
勿自弃 圣与贤 可驯致。

86. 请解释“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中的“亏”的意思是?

答:亏损、欠缺

87.请解释“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中的“不入”的意思是?

答;不接受

88. 请解释《弟子规》中,“号泣随,挞(ta)无怨”中的“挞”是指?

答:用鞭棍抽打

89. “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中的“进”是指?

答:走进、靠近

90. “行高者、名为高”中的行是指?

答:品行

91. 《四书》是指?

答:答:《论语》《中庸》《大学》《孟子》

92.弟子规中有讲到丧三年,这个三年指的是现在的多长时间?答:27个月

93. 圣人训的意思是什么? 答:孔子的教导、教诲

94. 二十四孝中有个怀橘遗亲故事,那么这个故事用弟子规中的一句话来概括应该是哪一句? 答:“亲所好 力为具”

95. 在《弟子规》中,“进必趋,退必迟”中的“迟”是指?

答:放慢脚步

96. 在《弟子规》中,“食适可,勿过则”中的“则”是指?

答:法则、准则

97. 《弟子规》中,“凡道字,重且舒”的意思是?

答:说话的时候,吐字要重而响亮,并且舒缓流畅

99. 弟子规原文中说“做人最要紧的是道德、学问、才干、本领,这些比不上人家,就要不断勉励自己,迎头赶上”的句子是哪一句? 答: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 100. 佛家说:“人人心中都有一尊佛,为恶者的内心深处也隐藏着一颗善良的心,只待发觉的早晚。为善或为恶只在一念之间,如果在他善念出现的时候,我们给予他鼓励,为恶者从此未尝不能从善。感化一个人弃恶从善即是大善”。请用《弟子规》中的话说说这句话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答:“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