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诤子不败其家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意思是:家中有了能直言劝谏的儿子,家庭就不会破落。

出自谚语:“君有诤臣,不亡其国;父有诤子,不亡其家。”意思是国君有了能直言劝谏的臣子,国家就不会衰亡;父亲有了能直言劝谏的儿子,家庭就不会破落。

来源于汉代郑玄注《孝经·谏诤章》:“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

译文:父亲能有敢对自己直言规劝、及时忠告的儿子,就不会犯大过错而披上不义的罪名。



扩展资料

《孝经》以孝为中心,比较集中地阐述了儒家的伦理思想。它肯定“孝”是上天所定的规范,指出孝是诸德之本,国君可以用孝治理国家,臣民能够用孝立身理家。

它主张把“孝”贯串于人的一切行为之中,把维护宗法等级关系与为君主服务联系起来,认为“孝”要“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孝经》在唐代被尊为经书,南宋以后被列为《十三经》之一。在中国漫长的社会历史进程中,它被看作是“孔子述作,垂范将来”的经典,对传播和维护社会伦理、社会秩序起了很大作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5-17
家里既然有能直言劝谏父亲的儿子,他就不会败坏他自己的家。
诤子:能直言劝谏父亲的儿子。《白虎通·谏诤》引《孝经》:“父有诤子,则身不陷於不义。”
第2个回答  2016-05-17
  《不败》讲述了在2004年,足球教练比尔·科特尼在孟菲斯的马纳萨斯高中教课,让球员比在大学里更容易结业,他们赢得了更多的比赛和更多的尊重。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8-03-13
出自《旧唐书》卷七十九
《旧唐书》:唐代(公元618--907年)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时期。五代后晋时官修的《旧唐书》,是现存最早的系统记录唐代历史的一部史籍。它原名《唐书》,宋代欧阳修、宋祁等编写的《新唐书》问世后,才改称《旧唐书》。《旧唐书》共二百卷,包括本纪二十卷,志三十卷,列传一百五十卷。
原文:“天子有诤臣,虽无道不失其天下;父有诤子,虽无道不陷于不义;故云子不可不诤于父,臣不可不诤于君;”
诤,即谏诤之意;诤臣即为谏诤之臣;
 所谓“诤”,指直言敢谏
 如魏征一样的敢于直言,不畏生死的大臣 。称之为诤臣  
 君有诤臣,不会亡国;父有诤子,不会败家  
 君王有敢于劝谏的臣子,国家就不会灭亡;父亲有能劝谏的儿子,家族就不会衰败;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