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中秦誓的伪古文,真古文是怎么回事

如题所述

一般来说,秦誓大多数学者认为不存在伪造,伪造的是《泰誓》。
《尚书》是属于最早的几个王朝夏商周等的历史文献汇编。“尚”是上代的意思,“书”就是历史简册,用现代的话说,《尚书》就是“上古的史书”。儒家把它作为儒经中最重要的一部经典,尊称为《书经》。但是实际上,这部《书经》却有一半是假的,那是晋代出现的“伪古文”各篇;只有一半才是真的,即汉代传下的“今文”各篇。
上古流行的《书》原本经过战国战乱、秦始皇焚书坑儒、项羽火烧阿房宫之乱后,基本散失。到东汉时,只有秦博士伏生保留下部分残本,伏生经过整理,清理保存下二十八篇流传下来,因为是经过伏生加工,混入了不少汉朝当时的语言,所以这个版本被称为“今文本”。后来,把民间所献伪《泰誓》加入今文本中,合为二十九篇。
后来,陆续有人献上自己收藏的残本《书》。再后来,鲁恭王坏孔子宅所得壁中古文,多出“逸书”十六篇(其篇名载《尚书·尧典·正义》),由孔安国献上。后一起被整理出三十四篇。这个版本就本成为“古文本”。
到八王之乱,五胡乱华的永嘉之乱中,古文和今文本又都散失。东晋稳定后,广求经典。豫章内史梅赜献了一部《古文尚书》,计有经文五十八篇,其中包括西汉今文二十八篇。虽然当时被认为是真的。但是到了后代,又基本认定除了今文版外都是伪书。
现在经过考古又发现部分尚书残篇。学术界仍然在争论之中。追问

今殷王纣乃用其妇人之言(1),自绝于天,毁坏其三正(2),离逷其王父母弟(3),乃断弃其先祖之乐,乃为淫声(4),用变乱正声(5),怡说妇人(6)。故今予发维共行天罚(7)。勉哉夫子(8),不可再(9),不可三!

那这个是谁写的

追答

民间所出单篇《泰誓》,刘向《别录》云:“武帝末,民有得《泰誓》书于壁内者,献之。与博士使读说之,数月皆起,传以教人”,刘歆《让太常博士书》亦曰:“《泰誓》后得,博士集而读之。”这篇《泰誓》被归入伏生28篇之中,成为与古文《泰誓》并存的今文《泰誓》,一度颇有影响,刘向、刘歆、马融、郑玄、王肃等汉魏大儒都曾对之下过功夫,但后来发现先秦典籍所引《泰誓》文句,单篇《泰誓》中往往不见,由此认定其“非本经”而贬之。
你这段是古文版。是否真假还有争论。作者更是不清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5-19
《尚书》,是中国民族第一部古典文集和最早的历史文献,记录了自尧舜到夏商周,跨越两千余年历史文献。
《汉书·艺文志》说,《尚书》原有100篇,孔子编纂并为之作序。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颁布《焚书令》,原有的《尚书》抄本几乎全部被焚毁。汉代重新重视儒学,由秦博士伏生口授、用汉代通行文字隶书写的《尚书》,共28篇,人们称之为今文《尚书》。西汉时期,相传鲁恭王在拆除孔子故宅一段墙壁时,发现了另一部《尚书》,是用先秦六国时的字体书写的,人们称之为古文《尚书》。古文《尚书》经过孔子后人孔安国的整理,篇目比今文《尚书》多16篇。
在西晋永嘉年间的战乱中,今、古文《尚书》全都散失了。东晋初年,豫章内史梅赜给朝廷献上了一部《尚书》,包括今文《尚书》33篇(梅赜从原先的28篇中析出5篇)、古文《尚书》25篇,古文25篇经宋代以来的考异争论总体认为是东晋人的伪作。追问

今殷王纣乃用其妇人之言(1),自绝于天,毁坏其三正(2),离逷其王父母弟(3),乃断弃其先祖之乐,乃为淫声(4),用变乱正声(5),怡说妇人(6)。故今予发维共行天罚(7)。勉哉夫子(8),不可再(9),不可三!

那这个是谁写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