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的各类固定方式及其优缺点。

尽你所知,描述骨折的各类固定方式及其优缺点。

骨折的固定方法有外固定和内固定。
一。外固定:1.小夹板固定。指征:四肢闭合性管状骨骨折,但股骨骨折因大腿牵拉力强大,需结合持续骨牵引;四肢开放性骨折,创口小,经处理创口已愈合者;四肢陈旧性骨折,仍适合于手法复位者。优点:具有固定可靠、骨折愈合快、功能恢复好、治疗费用低、并发症少等优点。缺点:绑太松或固定垫使用不当,易使骨折再移位,太紧可产生压迫性溃疡、缺血性肌痉挛,甚至肢体坏疽。
2.石膏绷带固定。指征:开放性骨折清创缝合术后,创口愈合之前不宜使用小夹板固定者;某些部位的骨折,小夹板难以固定者;某些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如股骨骨折髓内钉或钢板螺丝钉固定术后,作为辅助性外固定;畸形矫正后矫形位置的维持和骨关节术后的固定,如腕关节融合术后;化脓性关节炎和骨髓炎患肢的固定。优点:可根据肢体的形状塑形,固定作用确实可靠,可维持较长时间。缺点:无弹性,不能调节松紧程度,固定范围较大,一般需超过骨折部的上下关节,无法进行关节活动功能锻炼,易引起关节僵硬。
3.外展架固定。指征:肱骨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或肱骨干骨折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后;肿胀严重的上肢闭合性骨折和严重的上臂或前臂开放性损伤;臂丛神经牵拉伤;肩胛骨骨折;肩、肘关节化脓性关节炎或关节结核。
4.持续牵引。指征:颈椎骨折脱位使用枕颌布托牵引或颅骨牵引;股骨骨折使用大腿皮肤牵引或胫骨结节牵引;胫骨开放性骨折使用跟骨牵引;开放性骨折合并感染;复位困难的肱骨髁上骨折使用尺骨鹰嘴骨牵引。持续牵引方法和牵引重量根据病人的年龄、性别、肌肉发达程度、软组织损伤情况和骨折的部位来选择,牵引重量太小,达不到固定和复位的目的。太重会导致骨折分离移位。
5.外固定器。适用于:开放性骨折;闭合性骨折伴广泛软组织损伤;骨折合并感染和骨折不愈合;截骨矫形或关节融合术后。优点是固定可靠,易于处理伤口,不限制关节活动,可行早期功能锻炼。
二。内固定。主要用于切开复位后,采用金属内固定物,如接骨板、螺丝钉、髓内钉、带锁髓内钉和加压钢板等,将骨折段于解剖复位的位置予以固定。有些骨折如股骨颈骨折,可于手法复位后,在X线监视下,从股骨大转子下方,向股骨颈传入三刃钉或钢针做内固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2-31
你的问题太大,也太笼统了,很难回答的。要看那种骨折才能谈固定方式。就介绍些实用的骨折现场固定技术吧。
骨折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损伤,为了避免骨折的断端对血管、神经、肌肉及皮肤等组织的损伤,减轻伤员的痛苦,以及便于搬动与转运伤员,凡发生骨折或怀疑有骨折的伤员,均必须在现场立即采取骨折临时固定措施。
一、骨折的判断
  1.剧烈的疼痛:由于骨折处的尖端刺伤周围组织的血管、神经,活动时骨折局部剧烈疼痛,并有明显压痛、肿胀。
  2..畸形:骨折部位在肌肉的作用下,形态改变,如成角、旋转、肢体缩短等。
  3.骨摩擦音及骨摩擦感:骨折断端相互碰触时出现的声音和感觉。严禁有意去做此项检查。
  4.功能障碍:骨的支撑、运动、保护等功能受到影响或完全丧失。
二、常见骨折的固定方法
  1.肱骨(上臂)骨折固定法
  夹板固定法:用两块夹板分别放在上臂内外两侧(如果只有一块夹板,则放在上臂外侧),用绷带或三角巾等将上下两端固定。肘关节屈曲90度,前臂用小悬臂带悬吊。
  无夹板固定法:将三角巾折叠成10厘米~15厘米宽的条带,其中央正对骨折处,将上臂固定在躯干上,于对侧腋下打结。屈肘90度,再用小悬臂带将前臂悬吊于胸前。
  2.尺、挠骨(前臂)骨折固定法
  夹板固定法:用两块长度超过肘关节至手心的夹板分别放在前臂的内外侧(只有一块夹板,则放在前臂外侧)并在手心放好衬垫,让伤员握好,以使腕关节稍向背屈,再固定夹板上下两端。屈肘90度,用大悬臂带悬吊,手略高于肘。
  无夹板固定法:大悬臂带、三角巾固定:用大悬臂带将骨折的前臂悬吊于胸前,手略高于肘。再用一条三角巾将上臂带一起固定于胸部,在健侧腋下打结。
  3.股骨(大腿)骨折固定法
  夹板固定法:伤员仰卧,伤腿伸直。用两块夹板(内侧夹板长度为上至大腿根部,下过足跟;外侧夹板长度为上至腋窝,下过足跟)分别放在伤腿内外两侧(只有一块夹板则放在伤腿外侧),并将健肢靠近伤肢,使双下肢并列,两足对齐。关节处及空隙部位均放置衬垫,用5~7条三角巾或布带先将骨折部位的上下两端固定,然后分别固定腋下、腰部、膝、踝等处。足部用三角中“8”字固定,使足部与小腿呈直角。
  无夹板固定法:伤员仰卧,伤腿伸直,健肢靠近伤肢,双下肢并列,两足对齐。在关节处与空隙部位之间放置衬垫,用5~7条三角中或布条将两腿固定在一起(先固定骨折部位的上、下两端)。足部用三角巾“8”字固定,使足部与小腿呈直角。
  4.脊柱骨折固定法:不得轻易搬动伤员。严禁一人抱头,另一个人抬脚等不协调的动作。
  如伤员俯卧位时,可用“工”字夹板固定,将两横板压住竖板分别横放于两肩上及腰骰部,在脊住的凹凸部位放置衬垫,先用三角巾或布带固定两肩,再固定腰骶部。现场处理原则是,背部受到剧烈的外伤,有颈、胸、腰椎骨折者,绝不能试扶着让病人做一些活动,以此“判断”有无损伤。一定要就地固定。
  5.头颅部骨折:头颅部骨折,主要是保持局部的安定,在检查、搬动、转运等过程中,力求头颅部不受到新的外界的影响而加重局部损伤。具体做法是,伤员静卧,头部可稍垫高,头颅部两侧放两个较大硬实的枕头或沙袋等物将其固定住,以免搬动、转运时局部晃动。
  目前国际上采用让病人卧于特制硬板上,然后用带子固定头颅部;或用头颅部专用固定装置,其目的也如上述。颈部骨折也如上述原则,应保持颈部安定。众所周知,颈部骨折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如果转运中因搬运、位置不当可致脊髓损伤,可导致高位截瘫。
三、骨折临时固定的注意事项
  1.如为开放性骨折,必须先止血、再包扎、最后再进行骨折固定,此顺序绝不可颠倒。
  2.下肢或脊柱骨折,应就地固定,尽量不要移动伤员。
  3.四肢骨折固定时,应先固定骨折的近端,后固定骨折的远端。如固定顺序相反,可导致骨折再度移位。夹板必须扶托整个伤肢,骨折上下两端的关节均必须固定住。绷带、三角巾不要绑扎在骨折处。
  4.夹板等固定材料不能与皮肤直接接触,要用棉垫、衣物等柔软物垫好,尤其骨突部位及夹板两端更要垫好。
  5.固定四肢骨折时应露出指(趾)端,以随时观察血液循环情况,如有苍白、紫绀、发冷、麻木等表现,应立服松开重新固定,以免造成肢体缺血、坏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