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怎样评判南京保卫战中的唐将军

如题所述

唐生智当时弃城逃跑,那不叫“失败”,叫“临阵脱逃”,一件比“失败”可耻一百倍的事情。

  在南京保卫战上,唐生智有如下错误:

  一、战略上错误:在国军上海战败兵败如山倒、日军气焰嚣张的情况下,提出死守南京;

  二、指挥系统上的错误:他一个湖南军阀,脱离军队十年多,在南京守军中没有任何根系,根本指挥不动军队;

  三、战与和策略上的错误:南京保卫战第一线、第二线都失守的情况下,日军于1937年12月10日在南京撒传单,要求守军投降;在南京明明守不住、国军丧失基本战斗力和斗志的情况下,他要么考虑率兵投降,要么弃城离去,让南京变成不设防的城市;

  四、仓惶出逃的错误:草草开个会,就决定撤退,没有具体落实如何撤退、谁断后,没有确定下属各部队都接到命令、没有对留下的平民如何保护,就仓惶出逃。

  据记载,参加卫戍区司令部撤退会议的有些国军将领,开完会就直接逃出城了,留下下属部队死守城门,造成大量无辜死亡。如果真的为了弟兄们的安全,唐生智可以决定投降、或有组织撤退。即便投降,也不会妨碍唐生智杀身成仁:他可以与日军谈判,安顿好降军,然后自杀。其实,日军攻进南京后,国军将士照样被俘数万人,但是由于没有正式的投降程序,战俘得不到保护,被日军残暴杀戮无数。当然,南京死难者的罪责应当算在日军头上。唐生智无论如何还是抗日的。但是,作为南京保卫战总指挥的唐生智,的确应当承担相当的责任。

  这个唐生智,是个常败将军,解放后居然当上了政协委员。不过,晚年他至少作了两件好事:一是1949年5月唐生智领衔发表湖南各界人士一百零四人响应起义的通电,吁请西南、西北迅速采取一致行动,促使和平解放,使人民免受战祸。二是文化大革命中,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逼他检举刘少奇、贺龙的所谓罪恶,唐生智坚决抵制,因而受到严重的摧残,于1970年4月6日癌症复发,不治而逝。

  抗战期间,唐生智以“左”的面目出现,高唱爱国高调,别人不敢反对他,否则就是“汉奸”。他主张南京保卫战,却有没有胜利的本钱,随后又逃跑,让几十万军民惨遭杀戮。所以,我认为,在历史的关键时候,有时空喊爱国口号、盲目抵抗的人,比起求和退让的人,对国家对民族会造成更大的危害。值此南京大屠杀六十七周年之际,发表这篇经修改的旧文,以此铭记往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6-16
历史对南京保卫战中的唐将军的评价是:
在南京保卫战中,唐生智临危受命,担任南京卫戍司令长官。他放弃撤退,组织敢死队,与日本侵略者血战三天三夜,最后因缺乏统一指挥,武器装备和人员素质差异太大等原因而失利。
然而,在南京保卫战中,唐生智没有逃脱日军的围追堵截,牺牲于南京。虽然南京保卫战最终失败了,但是唐生智的英勇事迹和爱国精神一直被人们所传颂。
综上,历史对南京保卫战中的唐将军的评价是:是一位爱国将领,具有高尚的民族节气和坚定的信念。他为保卫祖国和人民的安全而英勇牺牲,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敬仰。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6-12-01
唐将军是尽力了,由于实力相差太悬殊,守不住是必然的。
由于后来唐将军投了共,台湾方面对此有不好的评价也是必然的。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