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教师一生的100个好习惯3000子的读后感

放寒假了,领导也不让老师过消停了,还得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身素养。假期中让老师写3000字的读后感。哪 位老师有现成的或指个地址,在下先谢谢了

《影响教师一生的100个好习惯》读后感(一)

兴化市实验小学 陈杰

《影响教师一生的100个好习惯》这本书就如一杯浓茶,初次阅读,感觉很苦,但坚持读,越读越香,内在的道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和你。

“性格决定一切。”对于小学生的教育问题上我更加坚信其重要性。小学6年,在一个人的一生中占到的比重并不大,但是这段时间正是一个人的各种各样的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对于刚刚入学还是一张白纸的学生来说,怎样帮助他们树立起适合自身发展的性格是决定人一生关键中的关键,而之后怎样帮助学生依据各自的性格进而养成他们一生的习惯也是至关重要的。我利用假期的空余时间,仔细阅读了《影响孩子一生的36种好习惯》一书,希望能在其中找到启示。以下就是我在阅读了此书以后的一点心得,如有不正之处,请予以指出。

一、诚信

言必行,行必果。——孔子

一直以来,我认为小学教育缺少对古代启蒙教育的分析。其实在《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很多都不仅仅是对日常知识的灌输,很大一部分是对怎样做人的讲述。而关于这方面,古人认为最重要的是“诚信”。值得高兴的是,现在社会的大环境也在努力塑造一个诚信社会,我们应该在教学中通过各种不同的手段向学生灌输诚信这个概念。对于小学生这样对说教缺乏接收能力的群体来说,我觉得用结合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事例来帮助学生理解“诚信”是比较可行的一种方式。我们可以尝试连续一学期在教师和家长的配合下对学生进行潜在(不是公开说教的方式)的诚信教育,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应该会有较好的帮助,

二、自信

凡事总要有信心,老想着“行”。要是做一件事,先就担心着:“怕不行吧?”那你就没有勇气了。——盖叫天

自信很难说是一种习惯,我比较偏向于称其为一种性格。就像我在最先前说到的:“性格决定一切”。自信的性格可以帮助一个人成就自己。一个没有自信的人,很难做好一件事情,一旦有了挫折,也很难从跌倒的地方重新站立起来。而一个自信的人却往往能够成为一群人的支柱,帮助别人从困难中走出来。自信是一个光环,但是自信同样也是一把双刃剑。如果自信是盲目的,那就会影响到我们最开始谈论的“诚信”问题。所以怎样引导学生做一个自信的人就需要教师了。我个人认为这不是一个短期的过程,需要教师自己首先要有足够的自信,然后要时时刻刻意识到怎样的事件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而不是把学生引导向一个盲目自信的方向。一般说来,可以首先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在学生自信开始膨胀的时候,给予令人信服的打压,然后晓之以理。几个这样的周期,应该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最初比较正确的自信。

三、自主选择

很多父母把自己未来的期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这是一件很残酷的事情,不如让他们自己做选择。——张满意

让孩子自主选择在中国的很多地方都是很难实现的。很多父母都会自说自话的把孩子的一生都安排好,认为孩子是自己生的,自己就有权力安排,孩子若是不听从安排就是莫大的不孝。但是就像张满意说的那样“这是一件残酷的事情”。毕竟没有哪个父母能陪伴他们的孩子一辈子,孩子终将面对需要自主选择的时刻。如果孩子一直就没有这样选择过,那他在这个人生的十字路口就会迷茫、不知所措。所以我觉得需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主选择的习惯。但是作为一个小学生,大多数时候很难作出真正合适的选择,这个时候我觉得就需要“自信”的帮助了。如果一个学生已经建立起正确的“自信”,那么我认为不妨让他按照自己的心思去选择。通过正确分析可以得出“选择”,若事实证明他是对的,那同时可以进一步建立起“自信”,一举两得。若一个学生还没有建立起正确的“自信”,那就需要通过一定的诱导来使学生得出自主选择。

四、抵抗挫折

从失败中培养成功。障碍与失败,是通往成功的两块最牢靠的踏脚石。若肯研究它们,利用它们,便没有别的因素更能对一个人发挥作用。——戴尔·卡耐基

上面我们谈到自主选择,那么其中不可避免的就是会有失败的选择。那么失败以后,我们都不希望看到孩子从此一蹶不振,所以我们要帮助孩子们抵抗挫折。抵抗挫折,我认为从很大一部分角度上来说是利用挫折。在对挫折进行思考分析之后,找出其发生的原因,并在事后想出解决的方法。这需要孩子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我觉得在不具备以上能力的情况下帮助孩子学会抵抗挫折是比较困难的。

五、观察

应当细心地观察,为的是理解;应当努力地理解,为的是行动。——罗曼·罗兰

上面已经说到,要使学生能够抵抗挫折,就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考分析能力。那么怎么样去培养观察能力呢?观察分两种:有意观察和无意观察。有意观察能帮助学生为分析创造条件,而无意观察可以帮助积累经验。一般说来,语文教学中的看图说话就是在培养有意观察,而记日记的形式就是帮助学生进行无意观察。日记不但能帮助学生掌握语言文字的使用,而且可以帮助学生为今后的创作积累素材,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学生养成观察的习惯。也许只是一瞥,但是却将一个大致的概念记忆在脑海的深处,在需要的时候自然会迸发出来。

六、思考

缺少知识就无法思考,缺少思考就不会有知识。——歌德

帮助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不单单是对于学术问题的思考。更多的应该是对事件的思考。养成对事件的思考,可以促进对学术问题的思考。一件事情,为什么会这样做,这样做产生了怎么样的结果,若是那样做,可能产生怎么样的结果,这样做和那样做最主要的区别在什么地方,好处和坏处各是什么。要培养学生这样的习惯,首先就要教师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有这样的思考,并把这样的思考表现给学生,自然而然学生也会开始使用这样的思考方式。然后就可以开始诱导学生在处理事件的时候也使用这样的方式。

七、阅读

每当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再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伏尔泰

阅读是应该从识字起就培养的一种习惯。阅读对帮助学生扩大知识面有着可怕的影响,而在学会观察和思考之后的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快速的成长起来。阅读的习惯需要氛围,一个人对另外一个人说,这本书很好看,这样一传十十传百,没看过书的人都会觉得这本书值得一看,应该去看看。这样的氛围在班级中是需要教师去创造的。

八、倾听他人

如果你希望成为一个善于谈话的人,就要做一个注意倾听的人。 ——戴尔·卡耐基

这种习惯在没有养成之前,人们通常称之为一种礼貌。一旦养成,人们称之为一种修养。孩子们对于自己知道的事情往往会想要卖弄一下,所以往往会有插嘴和争辩这样的情况发生。作为老师,我首先认为自己就应该在被学生插嘴和争辩以后,倾听他,而不是斥责他打断了你的话,因为同样你也打断了他的话。你可以在他之后的一次滔滔不绝中,数次打断他的话,然后询问他对于这次谈话的感觉,并且告诉他其实自己也没有较好地了解到他所要表达的意思。这样,打断别人的话会是说话者不舒服,并且自己也没法较好地理解说话者要表达的东西,这样的说法应该可以得到学生的理解。但是可能一次两次并不能帮助学生完全能够倾听他人,这就需要教师锲而不舍的努力了。

九、感恩他人

如果你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你一生中留给人们的都是些美好的东西——鲜花、思想,以及对你的非常美好的回忆——那你的生活将会轻松而愉快。那时你就会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这种感觉使你成为一个心灵丰富的人。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高尔基

这个习惯是有点基督徒性质的。但是我认为对学生也是十分重要的。人,生来一无所有。一个人拥有的东西,经历的事情,获得的经验都是后天他人带给他的。感恩他人是一种廉耻的区别,也是教养的体现。我们可以把感恩细化到各种各样的活动中去,比如对父母养育之恩说谢谢,对老师的辛勤教导说谢谢,对同学的帮助说谢谢。从最基本的礼貌开始,一直慢慢上升到对一切都怀着感恩的心态。挫折是为了让我不再受挫,别人总是给予我这么多,而我能回报的却微不足道。

以上就是我在书中看到,并自认为比较重要的一些习惯。其他还有很多习惯也都是值得我们去关注和帮助学生培养起来的。在这些习惯理解中,我也掺入了自己的一些想法,但是肯定会存在一些偏差,请大家批评指正。

《影响教师一生的100个好习惯》读后感(二)

兴化市实验小学 陈杰

赞美!它能满足学生的内在渴望,让学生保持一份良好的心境和状态,并感受到阳光般的温暖,使其满怀信心和希望!赞美学生,是教师发自内心的对学生的尊重。赞美学生,可以让学生体验到教师对他的关注和关怀,赞美学生,还可以帮助教师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喜爱。

古人说:"良言一句三冬暖"。赞美学生,可以让学生获得情融融、意切切的心灵感受。这种感受会转化为积极向上的原动力,燃起学生的希望之火,唤起他们的进取之。所以,赞美是教育的秘廖,它可以使一个平庸的人变得伟大。正如丘吉尔所言:"你想把他培养成什么样优秀的人,你就怎么样去赞美吧。"

今天的教师,应该就会赞美。学生就像荷叶上的露珠,虽晶莹透亮,但容易破碎。作为教师要关爱他们的成长,要用欣赏的眼光关注他们的每一点进步,用喜悦的心情去赞美他们的每一点成功。唯有赞美,才可以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使其扬起自信的风帆。

今天的教师,要舍得赞美。因为说到底,赞美就是一种赏识教育,是一种感情投资,是催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爱"的教育。教师要把赞美当成教书育人的一剂良药,只要充分发挥它的激励功效,科学地用好它,就能在教育这一片广阔天地中有所作为,就能挖掘出学生的潜能,为社会培养出大批优秀的人才!
所以,教师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
经典案例:
于永正,我国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他善于运用饱含真情的赞美,营造出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毫不吝啬地对学生赞美,使他得到了学生的爱戴、社会以及同行的赞誉,赢得了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基"的美誉。
于永正老师有一双极敏锐的眼睛,在课堂上,学生点滴的亮点都会被分他发现,并大加赞赏。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要把学生的优点放大,要给大家一个启发。"因此,在他的课堂上始终不乏赞美之词。
当学生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时,于永正老师总会走上前去,握住该学生的小手,注视着他的双眼,夸赞道:"你有一双慧眼哟,能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问题,多了不起啊!"
于永正始终能微笑着面对学生,始终用赞赏的话语和学生交流。在他的课堂上,我们能不时听到:"好的,你写得真棒!"、"不错,说得真好!"、"你心理活动的描写不亚于托尔斯泰!"、"你的这篇文章写的太好了,几乎用不着修改!"、"你朗读的很生动!"……
于永正老师用自己的行动验证了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的那句话:"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是激励、唤醒与鼓舞。"
案例分析:
于老师对学生赞美有一种内隐的"魔力",能够牢牢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并辅以真诚,使得他的赞美就像雨露,滋润着学生稚嫩的心灵,形成一种积极向学的和谐氛围。仔细思考,我认为对学生的赞美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真诚是前提
不难看出,于老师与学生的交往是真诚的,是发自内心的。俗话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陶行知先生也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的深处。"
教师必须用自己真实的情感去激励学生的情感,用美好的心灵去唤醒学生的心灵,用真挚的热情去感染学生的热情。所以赞美学生,应该是一种由衷的真情流露。
二、尊重是真谛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失误和错误,引导学生正视不足,逐步走向完善。
古人云:"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才也。"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人,不完善是极其正常的,期望学生十全十美是不正常的。
所以,教师要正视学生的差异,这就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必须在尊重的基础上施以赞美。在定问题上,于老师的理念是"要承认差别,尊重差别"。他认为,只有尊重学生,才能以宽容之心来对待学生,才能给予适时的赞美。可见,尊重与赞美是相互贯通的。
三、慷慨是灵魂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学生被赏识的心理得到满足,就会产生一种向上的动力,会全面审视自己,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同时,也较能接受别人的意见并逐渐完善自己。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无意间的一句话,可以造就一个天才,也可以毁灭一个天才。"
从于老师对学生毫不吝啬的、慷慨的赞美中,不难发现学生迸发的学习热情以及智慧的火焰,从中也不难感受到这位特级教师的"艺术人生"。

教育就是激励,教育就是肯定,教育就教人成功!——孙双金

很多教师习惯用名人名言来激励学生。这些话语虽然充满丰富的哲理,催人奋进,但被激励者由于思想和知识基础不同,可能觉得内容空洞而很难接受。事实上,对学生的激励应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让激励在具体和细微中升华。
教师应该换个思路激励学生。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寻找机会与学生交流。交流时,应该低下头,弯下腰,拍着学生的肩膀。学生在课堂上正确回答出老师的提问时,教师应该毫不犹豫地跷起大拇指或做着鼓掌的动作。每一次眼神的接触,每一次身体的靠近,每一次会心的微笑,每一个细微的手势,学生都能从中寻找到信心和胆量。这里虽没有豪言壮语,但朴素而简短的激励却在具体和细微中得到了升华,且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着学生。
经典案例:
师:同学们,你们想成为一只鸡还是一只鹰?
生:鹰。
师:好,我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从前有一只飞得很高的鹰,不幸有一天被捉到,放在笼子里,和鸡同吃同住。结果,一个后老鹰被放了出来,自由了,但是当它展开翅膀准备飞翔的时候,却已经飞不起来了,这说明什么?
生:即使它原来是鹰,如果不经过训练和磨炼,把自己当成了一只鸡,那它就只能是只鸡了。
……
师:好!说得好,你们每个人现在都是精英(鹰),但是在将来,谁也不能保证你们仍然是精英(鹰)。你们想不想一直都是精英?
生:想。
师:好!那就要承受艰苦的训练和磨炼……
案例分析:
这位教师无疑一位讲故事的高手,能够运用寓言中的故事,经过自己的提炼和加工,和课堂的教育教学结合起来,起到了情境结合,因势利导的激励效果。
总之,如果教师仅仅使用一些常规的激励法,如名人名言激励、物质激励、为了赞美而赞美的激励等等,也不分对象,不分时机,不分场合,那么最终取得的效果将会越来越薄弱,越来越没有影响力和说服力。换个思路激励学生,或许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2-01
我也是老师,我觉得还是自己写吧。先别把这个当做坏事,调整一下想法,3000字,也就是1小时的时间,锻炼一下自己的写文章挺好的
第2个回答  2011-01-30
百度上很多的。。。

参考资料:http://www.jdyz.com/zdst/plus/view.php?aid=12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