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漫画《保持交往距离》会带来哪些影响?

如题所述

两个人的关系特别好,我们通常会用一个词来形容:亲密无间。然而,从实际生活来看,很显然这个词所述有些夸张的成分。事实上,成熟的人在与朋友相处时,并不是亲密无间的,而是会讲究距离。他们不会离得太远,也不会靠得太近。因为离得太远了,会让人觉得见外;而靠得太近了,也会让人感到压力。那么,怎样保持人际交往距离呢?
有的人认为,这是人心不够单纯的缘故,这句话说到了点子上。我们发现在学生时代,朋友之间的亲密程度远胜于恋人之情。那个时候的挚友之间真正可以说得上是亲密无间。然而,随着人的成长,进入社会之后,亲密无间的友谊似乎越来越少见了。即便是学生时代的挚友,相处时也没有了过去的无间,感觉彼此有些生疏了。因为我们成熟了,不再单纯。
当你的亲人或朋友输入某些账号密码时,你为什么会自觉地将脸转到另一边去呢?这其实就是保持距离的一种表现。人与人之间是需要距离的,即使是要好的朋友也不例外。根据社会学家的研究,人与人之间的物理距离代表彼此之间的心理距离,大致可以分为4种:公众距离、社交距离、私人距离和亲密距离。
公众距离是指彼此互不熟识的人之间的距离,比如演讲者与台下的听众,教室里的老师与学生,舞台上的演员与观众。
社交距离指的是举办常规社会活动时,如办公、开会等比较适宜的距离。比如在小型招待会上,隔几步远与没有过多交往的人打招呼或简单寒暄几句就离开。
私人距离指的是朋友、熟人或亲戚之间往来时的距离,正好能相互亲切地握手,友好地交谈。这是人际间隔上稍有分寸感的距离,较少有直接的身体接触。陌生人进入这个距离会让你感到不舒服,甚至产生警惕。任何朋友和熟人都可以自由地进入这个空间。
亲密接触指的是非常近的亲密关系,比如恋人、夫妻等,彼此之间可能会肌肤相触、耳鬓厮磨,以至于相互能感受到对方的体温和气息。
人们可以允许关系密切的人进入亲密接触的距离之中。在同性别的人之间,往往只限于贴心朋友,彼此十分熟识而随和,可以不拘小节、无话不谈。在异性之间,只限于夫妻和恋人。因此,在人际交往中,一个不属于这个亲密距离圈子内的人随意闯入这一空间,不管他的用心如何,都是不礼貌的,会引起对方的反感,也会自讨没趣。
有位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试验:在一个刚刚开门的大阅览室里,当里面只有一位读者时,心理学家就进去拿椅子坐在他或她的旁边。试验进行了80多人次。结果证明,在一个只有两位读者的空旷的阅览室里,没有几个读者能够忍受一个陌生人紧挨着自己坐下。这就是心理学家入侵对方私人距离的结果。当然,在街头陌生人很有可能和你擦肩而过,或者进入拥挤的公交车和地铁,这可能并不会让你觉得私人距离被侵犯,这只是因为特定的情境所致。
无论如何,在生活中我们都不能忽略彼此之间的距离,特别是异性的朋友相处更要注意。对自己而言,不要轻易和朋友分享秘密,以免让对方感到压力;对朋友而言,有些事情要避嫌,不能靠得太近,免得彼此尴尬。年轻的时候,我们都很单纯,追求亲密无间的友谊是没有问题的。然而,长大进入社会之后,如果还依然做着象牙塔里的梦,那么你的人生就只能留在原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