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地区当初怎么引的黄河水?

如题所述

“十三五”是陕西水利由制约短板转变为竞争优势、既支撑发展需要又还历史旧账的基础阶段,是深入推动“水润、水美、水兴三秦”建设的战略机遇期。而对于陕北资源性缺水、工程性缺水、管理性缺水和水质性缺水并存的现状,按照“柔性治水”的新思路,陕西提出了“陕北引水”的区域方略

缺水是陕北地区基本水情。一直以来,也是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发展的最大障碍。

近年来,虽然陕北水资源开发利用和节约保护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破解水瓶颈制约依然任重道远。特别在能化基地水资源供给保障方面,榆林市形势更为严峻,用水矛盾十分突出,各县区、各园区争水现象不断发生,甚至出现“一水多批、一女多嫁”现象。


“解决陕北水问题、支撑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必须推进引黄工程建设,从根本上‘解渴’陕北。”陕西省水利厅厅长王拴虎曾提出。

1、黄河是稳定可靠的取水源

陕西地处黄河中游,黄河在陕西全长720公里,陕北段多年径流量在250~260亿立方米。“母亲河”黄河就在陕北身边流过。守着黄河没水吃,这成为陕北人民心中的“痛”。

据资料显示,2011年以来陕西发生水荒的县城,大部分都分布在陕北地区,主要是清涧、横山、延长、延川、宜川、子长、安塞等县。当地群众不得不到几十里外的地方拉水或高价买水,群众的正常生活和社会稳定难以保障。

对于榆林来说,全市有6个县东临黄河,黄河过境280公里,过境水资源量(府谷水文站)达到245亿立方米,目前基本没有利用。生活在这里的百姓至今人均水资源量790立方米,仅为全国人均水资源量2300立方米的三分之一,属严重缺水地区。而延安的延川、延长、子长、吴起等地也属于缺水区域,曾出现过多次水荒。然而,近年来,随着陕北能源化工基地进入高速发展期,其对水的需求也进入高速增长期。同时,典型的高耗水行业也加重了陕北水资源短缺的困境。

据当地测算,即便是“按照节约用水、高效用水的原则”,陕北地区2020年需水量达到27亿立方米,2030年32.5亿立方米,需水量远远超出18亿立方米的全部可利用量。短期内,解决缺水的问题相当困难。

“陕北的气候干旱,降雨稀少,生态环境脆弱,又加之开发利用难度大,可供利用的水资源严重不足。加快黄河干流引水,成为解决陕北水资源短缺问题的唯一有效途径。

从全省范围来看,实施黄河引水,是统筹陕北、关中、陕南三大区域水资源配置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过,黄河用水指标是有“红线”的。制约黄河引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黄河用水指标——1987年,因为黄河水量明显不足,水利部出台了“87分水方案”,给黄河流域各个省划定用水限额,对黄河水量进行指标管理。因为当时包括陕西在内的上游省份相对贫穷,用水很少,所以分给他们的水量也很少,分水的比重是偏向于下游省市的。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也千方百计地想出新思路来解决这个问题。2011年12月8日,省委、省政府举行了引汉济渭工程建设动员大会,会上提出,随着工程的推进,2017年将先期调水5亿立方米进入渭河流域,从而为黄河引水提供了最现实的水量置换指标。

此外,黄河引水工程基本涵盖了所有水利工程建设内容,点多,线长,面广,技术施工难度和单体投资都非常大。

2、引黄工程遭遇过的尴尬

陕北引水并非一个全新的概念,为确保榆林能源化工基地用水需求,陕西在2005年即编制了《榆林能源化工基地黄河引水工程总体规划》,规划建设东线大泉、南线碛口和西线大柳树三条引水线路。

2009年,榆林市委托相关设计单位编制大泉引水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当时,省委、省政府还明确将陕北黄河引水工程确定为全省“十大水利工程”之一,要求在“十二五”期间加快启动和推进。

2011年,省水利厅要求根据榆林、延安两市陕北黄河引水工程推进工作座谈会会议精神,尽快拿出黄河引水的意见和实施方案,明确黄河引水工程建设的体制机制、筹融资及资金构成、工程建设、管理、使用、项目业主责任单位。并且,在机构设置上,榆林市委、市政府甚至成立了“榆林市重大水源工程建设领导小组”,来保障项目推动。

2013年7月,延安黄河引水工程可研报告经省发改委审批,初步设计经省水利厅技术审查后,2014年5月由延安市发改委批复。

2014年12月17日,延安黄河引水工程前期工作全面完成,主体工程全面开工建设,先期开工的12.67公里的杨家山输水隧洞已贯通,两座水库一到五级泵站、黄延线5条隧洞已全面开工,整体工程各项工作快速推进。

而同期,榆林大泉黄河引水工程目前编制完成项目建议书。并且,结合佳县引黄、马镇引黄、万镇引黄等分散引黄工程来补充方案。

不过,陕北黄河引水工程推进可谓是一波三折。2012年前后,陕北的能源经济增速直线滑落。“陕北能源经济增速放缓了,地方能对水利项目投入的资金相当有限,并且,对项目用水的需求也没有当时那么迫切,所以引黄工程的推进就不是很理想。”。

事实上,“十二五”以来,榆林市建成了李家梁、瑶镇、采兔沟等水库,即将全面建成王圪堵水库和定边供水工程。延安市建成了安塞马家沟水库、延长安沟水库等水源工程,基本建成南沟门水库……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陕北近期用水需求。

但是,从长远来说,陕北能源化工建设的发展有赖于能源经济的转型升级,强调全力推动基地建设向高端化发展。这也就意味着用水缺口将会加大,引黄工程才是解决陕北缺水的长久之计。

3、引黄工程正在提速

陕西“十三五”水利十大工程项目再一次将陕北黄河引水工程列入其中。

延安黄河引水工程。主要向延安市城镇和工业供水,取水点位于延川县王家渠黄河干流,止于延安经济开发区,引水干线总长149公里,年引水量8977万立方米,总投资43.85亿元,设计工期55个月。该工程已全面开工建设。预计到今年年底,黄河岸边一座全新的泥沙处理站、两座取水泵站将拔地而起。

榆林大泉黄河引水工程。榆林黄河大泉引水工程是解决府谷煤电载能工业区、窟野河河谷区、榆神煤化学工业区中远期缺水问题的关键工程,目前该工程项目建议书已编制完成。而榆林市在推进大泉黄河引水工程前期工作同时,提出了神木万镇引黄、府谷引黄、佳县引黄等多点应急引黄工程方案。但是,由于供水范围相互交叉重叠,总引水指标已远超黄委会和陕西分配给榆林市的黄河干流引水总量指标。如果榆林不立足长远、统筹考虑,这些引黄工程将难以审批立项,可能丧失国家支持西部重点水利工程建设的机遇,无法保障重大项目用水需求。

为此,榆林按照系统化思维,切实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合理制定水资源配置方案,推进引黄工程建设。并且,加快了以引黄工程为框架的供水网络建设,促进水资源联通、联控、联调。

“确保榆林大泉黄河引水工程。在2018年建成通水,争取榆林大泉黄河引水工程‘十三五’期间全面完成前期工作,尽早开工建设。”王拴虎在5月份召开的第十四次陕北高端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座谈会上表示。

“十三五”期间,按照“关中留水、陕南防水、陕北引水”的区域方略,新一轮事关陕西发展命脉的水利建设新高潮,构建安全健康优美水系,实现从刚性治水向柔性治水转变。对于陕北来说,延安地区通过延安引黄、引洛济延、龙安水库、王瑶加坝等工程建设,构建起延安供水网络;榆林地区通过榆林大泉引黄、古贤供水、盐环定引黄、王圪堵水库等工程,与当地水源工程共同构建起榆林供水网络

资料参考来源:陕北“引水”,如何引?——陕西推进“柔性治水”观察之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5-24
陕西省当初修郑国渠引水工程来引黄河水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