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异常的判断标准是什么?

如题所述

心理异常的判断标准包括社会适应标准、内省经验标准、统计学标准、医学标准四个方面,具体如下:

1.社会适应标准
在正常情况下,每个人都可依照社会生活的需求适应环境、改造环境,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标准和准则。如出现器质性病变或功能方面缺陷时,某些方面能力受损,无法按照社会认可方式、规则等体现自身行为,通常认为此人心理异常。

2.内省经验标准
以当事人自己的主观体验为标准进行判断,如患者自己觉得有焦虑、抑郁感,无法控制自己行为等,通常认为心理存在异常。观察者还可将被观察者的行为与自己以往经验比较,得出观察者心理是否正常的判断。

3.统计学标准
普通人群的心理特征在统计学上会呈正态分布,如心理特征在统计学上偏离平均值,通常认为心理有问题。

4.医学标准
医学上将心理异常作为躯体疾病一样看待,如一个人表现出的某种心理现象或行为,可找到病理解剖或病理生理变化的依据,通常认为此人存在心理异常。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12
你好同学,判断一个人心理异常的标准有医学标准,统计学标准,内省经验标准,社会适应标准。如果一个人的某种心理或行为被疑为有病,就必须找到它的病理解剖或病理生理变化的根据,在此基础上认定人有精神障碍;其心理和行为表现,则被视为疾病的症状,其产生原因则归结为脑功能失调。

在普通人群中,人们的心理特征,在统计学上服从正态分布。这样,一个人的心理正常与异常,就可根据其偏离平均值的程度来决定。以统计数据为依据,确定正常与异常的界限,多以心理测验为工具。

一是病人的内省经验,如病人自己觉得有焦虑、抑郁或说不出明显原因的不适感,自己觉得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等等。
二是观察者的内省经验,如观察者把被观察的行为与自己以往经验相比较,从而对被观察者做出心理正常与否的判断。
第2个回答  2022-04-02
通常判断一个人心理异常的标准有医学标准,统计学标准,内省经验标准,社会适应标准。一个人的某种心理或行为被疑为有病,就必须找到它的病理解剖或病理生理变化的根据,在此基础上认定人有精神障碍,其心理和行为表现,则被视为疾病的症状,其产生原因则归结为脑功能失调。
第3个回答  2020-12-10
一、判断bai异常心理的标准判断异常心理很难有一个统一的标准。首先,异常心理与正常心理之间差别常常是相对的,两者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有本质的差别;但在更多的情况下又可能只是程度的不同。其次,异常心理的表现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诸如生物因素、心理状态、社会环境等,所取的角度不一样,标准也就不一致了。

常用的差别标准主要有如下几种。

1.内省经验标准这里的内省经验指两方面:

一是指病人的主观体验,即病人自己觉得有焦虑、抑郁或没有明显原因的不舒适感,或自己不能适当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因而寻求他人支持和帮助。但是,在某些情况下没有这种不舒适感反而可能表示有心理异常,如亲人丧亡或因学业不及格而退学时,倘若一点没有悲伤或忧郁的情绪反应,也需考虑其有心理变态。

二是从观察者而言的,即观察者根据自己的经验作出心理正常还是异常的判断。当然这种判断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其标准因人而异,即不同的观察者有各自评定行为的常模。但由于接受过专业教育以及通过临床实践的经验积累,观察者们也形成了大致相近的评判标准,故对大多数心理变态仍可取得一致的看法,但对少数病人则可能有分歧,甚至截然相反。

2.统计学标准在普通人群中,对人们的心理特征进行测量的结果常常显示常态分布,居中的大多数人属于心理正常,而远离中间的两端被视为异常。因此决定一个人的心理正常或异常,就以其心理特征偏离平均值的程度来决定。虽然心理异常是相对的,它是一个连续的变量,只要偏离平均值的程度越大,就意味着越不正常。所谓正常与异常的界限是人为划定的,以统计数据为基础。这与许多心理测验方法的判定是相同的。

统计学标准提供了心理特征的数量资料,比较客观,也便于比较,操作也简便易行,因此,受到很多人欢迎。但这种标准也存在一些明显的缺陷,例如,智力超常或有非凡创造力的人在人群中是极少数,但很少被人认为是病态。再者,有些心理特征和行为也不一定成常态分布,而且心理测量的内容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