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的古诗虞世南

如题所述

《蝉》。

作者:唐代虞世南。

全文: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注释:

1、垂緌(ruí):低垂着触须。緌,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像下垂的冠缨,故称“垂緌”。

2、流响:传播响声,亦指传出的声响。此处指蝉长鸣不止。

3、居高:指栖息在高处,语意双关。

4、藉(jiè):凭借,依靠。

5、秋风:暗指帝王的权势。

译文:

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声音从挺拔疏朗的梧桐树枝间传出。

蝉声远传是因为蝉居在高树上,而不是依靠秋风。

主题思想:

这首咏物诗通过对蝉的姿态、习性、居所、鸣声的描写,赞颂了蝉的清高风雅和不同凡响的品德,暗喻自己立身品格高洁,不需要凭借某种外在力量自能声名远扬,表达了对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

全诗托物比兴,诗人以蝉高洁傲世的品格自况,形象完整丰满,韵味含蓄深长,描写动静结合,细致入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