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最好的活法:不合群

如题所述

要么平庸,要么孤独。——叔本华
平庸和孤独是相互对立的,平庸是随波逐流的孤独,而孤独是独立思考的狂欢。人生短暂,随波逐流使人成为芸芸众生。
命运以各种理由让我们学会孤独,好让我们能够走向自己。但许多人,却在左右逢源中流连忘返,在独善其身中畏首畏尾,害怕成为异类。于是,人不但没能走向自己,还彻底迷失了自己。
人生要有选择,才能活得出色。尤其人到中年,半生已过,最好的活法不是群居,而是独处。人生的智慧,从“不合群”开始。
01、网上流行一句话“牛羊才成群结队,而猛兽总是独行”,很多人把这种“独行”奉为圭臬,事实上,放到实际生活中更像一碗毒鸡汤。
很多人情商低,不会说话,一开口总是搞得他人不愉快,不会处理人情世故,朋友圈的缩减,没有朋友的人总安慰自己“不合群”就是人生最好的选择。于是他们放弃交际圈,又高调地把他人对自我的偏见视作“鹤立鸡群”。这不是不合群,这是不会交际,不会做人。这些人反而把“不合群”当成逃避自我失败的借口。
有的人被迫不合群,而有的人选择不合群。虽然仅仅两字之差,其中真意却是千差万别。
02、胡歌在娱乐圈一直口碑颇高,观众缘也极强,好友众多,实力派演员,事业有成。在自己荧屏炙手可热时期,毅然决然放弃事业,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在最红的时候选择赴美深造,应了那句“最优秀的人,越努力,也越独立”。
这种独立来源于思想的层次,对人生有选择,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该做什么。他敢于不迎合大家的口味,真实地做自己,过自己想要的人生。不合群不等于拒绝一切人情。日本作家山下英子提出“断舍离”概念。而“不合群”真正的意义就在于“斩断不合适的人情,舍弃无意义的生命负担,脱离随波逐流的苦海”。
周国平解释自己的不合群:“我独处时最轻松,因为我不会觉得自己乏味,即使乏味,也自己承受,不累及他人。”不合群不一定代表孤独,合群不一定幸福。往往很多人的合群都太过刻意,最终的一场就是沦为群体意识的奴隶。
我们因为想过好这一生才拼命的合群,却往往因为合群让自己一生不幸。也正如《奇葩说》中颜如晶说的那句“不合群是表面孤独,合群了是真的内心孤独”,说到底是一种自卑与逃避。另一种合群为了凭借他人提高自我的价值,人际交往之中存在一种“镜子效应”。习惯透过他人来评判自我,当我们进入更高一层次的圈子,仿佛自己也高人一等。
为什么我们要“不合群”?为了不随波逐流做大众的奴隶,为了不自命清高,看清自我,更为了不刻意迎合违背人生幸福。
“你每天都在做很多看起来毫无意义的决定,但某天你的某个决定就能改变你的一生。”——《西雅图夜未眠》
人到中年,半生已过,如果还在盲目地为世俗的眼光,为迎合他人口味而虚度光阴,这一生终将平平无奇,食之无味。独处的人生才是一种智慧,会独处的人往往比一般人拥有更多的时间。独处不等于孤独,独处是一种人生成就。想要达到这种状态,我们也需要从下面这3个地方着手:
一、学会说不:首先学会面对诱惑说不,面对心中的依赖说不,用独立的眼光看待人生,制定人生的目标。独处不是孤独,学会自己给自己找事情做,做自己想做的事。
二、持学习的能力:弱者在合群中夹缝求生,强者在独处中日臻完善。独处时始终保持学习的能力,不断完善自我。钱钟书不喜交际,不太合群,他害怕别人找他,耽误他独处思考写作的时间,也才在独处中写出惊世巨作。
独处是一种选择,更是一种能力。学会在独处中成长才能在中年岁月里开启人生的新篇章。
三、在独处中提升幸福感:人生的幸福感绝不取决于他人,而在于自己。一念之间,生活就像一座围城,身在围城中的镇人不自知,也只有外面的看客看得真切。独处的时光就是让自己冲破心中的围城,在人生中寻找自我的幸福感。
在前几十年接触了太多不想接触的人,做了太多不想做的事,后几十年学会好好做自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