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如题所述

1、“读”

读,就是认真读题,读通题意。读题是培养审题能力的第一步。

读准 —— 我们经常会发现,很多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经常会用眼睛扫一遍,就急于动笔了,因为他们感觉这是平时见过的问题。而事实上题目并不是他们“经验”里的样子,题目的意思已经发生改变。为了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求学生做到“字字出声读题慢”。出声轻读、用手指读能帮助他们不漏字、不添字,读懂意思。同时,要求学生轻读后再看题,详细理解题目的意思,逐步提高读题能力。之后,慢慢训练学生默读。
2、“敲”

敲就是仔细推敲字、词、句,准确理解题意。

即读懂 —— 就是要善于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字、词或句,准确理解其表达的意义。学生只有在审题中养成认真推敲、咬文嚼字的习惯,才能真正理解题意。为了让学生能把认真读题、仔细推敲的过程表现出来,强化学生认真审题的意识,还可以要求学生一边读题时,一边圈圈画画,把重要的字词圈起来,提醒自己注意。

3、“述”

述,
让学生叙述题意:为提高学生对题意的正确理解,讲解习题时,先让学生阅读习题,并告诉学生,阅读之后要提问学生复述题意。由于每一个学生都有可能被提问复述题意,所以,学生阅读非常的认真。学生复述题意时,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这种办法,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提高了学生审题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审题时的气定神闲:有一些学生在考场看到文字量大的题就犯怵,在心慌的情况下,审题能不出错吗?如何做到在审题时的气定神闲呢?关键是自信,怎样才能做到自信呢?自信不是教师鼓励了学生两句,学生就自己相信自己了,自信源于成功,有不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多次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同学赞许的目光,自信是必然的;一些学生由于基础的因素,就需要教师想办法帮助学生提高成绩,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获得自信。批划性的读,即用自己喜欢的、不同的符号将题中关键的词语划下来,帮助理解题意,疑难之处也应标出来。

审题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不但包括阅读、理解、分析、综合等多种能力,而且包含严肃、认真、细致的态度等非智力因素,因此,提高审题能力不仅是应试的需要,也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总之,要引导学生在审题过程中养成仔细推敲,耐心思考的习惯。要善于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字、词或句,准确理解其表达的意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