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兴趣下降的原因?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02
问题一:你认为青少年可在阅读量下降的原因是什么?【多列举几条,必采纳】 1 学习压力太大导致没有多余的时间
2 许多青少年过于崇拜日韩明星,完全沉迷于其中
3 家长反对孩子阅读课外书籍,认为会影响学习
4 许多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无法自拔
5 网络小说的流行导致许多经典文学在学生中无人问津

问题二:近六年来(国民阅读率降低)的原因是什么、 1,经济发展导致的社会形态改变,生活节奏加快.使大众个人可支配时间降低.
2,主流意识形态的变化。尚商主义和实用主义的盛行导致文学这一学科的冷落。
3。电视,电脑,网络的普及订使传统的阅读方式改变.
4,我不说....你懂的 任何可能导致思想混乱的东西都是不被允许的.

问题三:国人阅读兴趣下降,怎么办 成绩下降,老师上课不理你、课代表被撤、同学嘲笑.....所以心理存在压力可能是你成绩下降的原因之一,你要调整一下自己的心态,别被压力束缚了思维。看看学习方法改变吗?找一下适合你的学习方法。相信你会进步。

问题四:读书率下降是什么原因阅读题答案 我个人觉得是不是你读的太多了,我记得自己上学的时候出现过这种状况,题做多了就会出现一种浮躁的状态。我觉得你可以停几天休整一下再重新阅读。

问题五:国民阅读率为何下降的原因 调查统计,我国国民中有读书习惯的读者大概只占到5%左右。
根据我的个人经验,在有读书习惯的人当中,习惯于读末流烂书的,大概又占到95%以上;也就是说,全中国大概只有0.25%的人还经常阅读一点有价值的书;而且,我相信,即使这个比例也还是太过巨大了,否则,以十几亿人口之基数,也不会弄得但凡好一点的书就只印几千册。 读不读书,完全是个人的选择;况且,天天读一流好书,最后读成书呆子、激进分子、圣人、妄人的比例也在逐年走高。但是,这次抽样调查显示说,“在基本不读书的人群中,选择没时间读书的人为50.6%,超过了一半。”因此,“生活节奏紧张,没有时间阅读成为国民阅读率总体下降最重要的原因。” 在我看来,一个人如果没有阅读习惯,原因只会有一个,那就是没有阅读习惯――就像我不喜欢逛百货公司,原因只是我不喜欢,而不是天天忙于读书,以至于没有时间。 如果你问那些没有时间读书的人:时间都到哪里去了呢?答案也许就是逛百货公司、打麻将、聊天胡扯。为什么要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花在这上面呢?因为“生活节奏紧张”,所以要“逛百货公司、打麻将、交际胡扯”以舒缓压力。 但是,我们知道,越是逛百货公司就越是缺钱,越是打麻将就越是疲惫,越是交际胡扯就越是虚荣浮躁;于是,生活就越是节奏紧张;于是,就越是没有时间阅读。照现在的“紧张”趋势来看,五年之后,国民阅读率再跌掉一半,大概是不会有什么障碍的。 不爱读书,并不丢脸;对着调查人员坦然“选择没时间读书”,也不算撒谎;但是,老是“生活节奏紧张”而不能解脱,则无异于奴役了。 但是,有人却以为,此种奴役即是幸福。在北京生活了四年的赵波小姐,前不久写了一篇文章《生活方式:品评北京男人真实一面――酷、逗、颓》,关于北京男人的“逗”,赵小姐写道:“刚来北京的那两年,我经常和一帮北京哥们儿混在一起,……从天亮侃到天黑,再从天黑侃到早晨,从三里屯酒吧转战东直门食街,从后海的荷花市场到工体的幸福花园,他们经常会越聚越多人,也不知哪里钻出来那么多文化中年和艺术青年,话说得动听又好玩,还非常有内容……” 那到底有什么可“逗”的,有什么“内容”呢? “听听他们怎样表达自己的愤怒:恨不得挖个坑把你给埋了!……他们也不在乎贬自个儿,糟践起自己来同样毫不留情。他们的嘴不知是怎么长的,满嘴是道理,贫起来既是大爷,同时又是孙子……” 北京,据说是全国的文化中心,赵波小姐周围这些“不知哪里钻出来”的“文化中年和艺术青年”,大概又是中心的中心了。“经常”如此没日没夜地糟践自己,我相信,在这些“大爷”或“孙子”当中,说自己生活节奏紧张的一定超过95%,而有良好阅读习惯的大概不到5%。

问题六:导致成绩下降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1.大环境让家长没有时间管孩子:家长要么忙于生计,还有很多单亲家庭,留守家庭。 2。教育产业化,整个教育政策的不合理,不规律让家长、学生、老师无所适从。 3。教育主管部门仍然是行政主管部门,导致效率下降。 4。从2001年开始的教育改革方向漂移不定,不适合中国国情。 5。学生优越感强,没有刻苦学生的精神。 6。受西方学习观影响。 7,教师没有热情。

问题七:运用效用理论说明人们对春晚的兴趣逐年下降的原因? 人们精神物质生活水平上升了,年夜可供选择也多了,春晚的主旋律也产生了审美疲劳,我们吃完年夜饭要么逛街看烟花,打麻将。

问题八:学生语文水平下降,什么原因 不知道你问的是一整个班级整体水平下降还是个人。语文水平下降它不是一时的,因为语文是需要平时的积累的,它上升慢下降也慢。所以有两个原因1、是所在的学习场所和环境问题,没有一个很好的学习氛围,如班级管理出了问题、周围的学生都不认真学习等等 2、是在语文学科上花时间太少,因为学语文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如果只靠老师上课讲你才去学习语文,那是远远不够的,多看课外书籍、报纸、多阅读等等这都是要做到的。 请采纳!!!

问题九:造成记忆力下降的原因有哪些 人的记忆力从20岁开始减退,另外还有五种因素可损害记忆力:①、环境污染使得自由基到处可见。如X光、微波、核辐射,有毒重金属(如在民用水中发现的铝、镉)、烟雾、食物化学添加剂、香烟产生的烟、汽车废气、氢化处理植物油和人造不饱和脂肪代用品,比如人造奶油、催化加氧植物油、不含乳制品的奶油、多数瓶装沙拉调料,以及质量低劣的食用油。 人一旦吃进这样的产品(加工过的食品、饭店及快餐店食品),它们就在人体中形成自由基。用这样的油高温加工食品(油炸食品如炸薯条),会使其氧化速度加快,释放更多的自由基。而大部分自由基都会进入大脑,大脑是人体最容易受到自由基的部位。 因此,改掉不良饮食习惯, *** 由于污染带来的对大脑的损害,是需要我们特别关注的。 ②、高脂肪食品:加拿大科学家研究发现,高脂饮食会损害记忆及注意力集中能力。吃高脂食物的老鼠,无论在记忆、学习及注意力集中能力方面,都明显减弱。 经过3个月后,学习及记忆会出现严重功能障碍。 ③、烟酒:过量烟酒会破坏大脑细胞合成蛋白质,造成记忆力衰退。美国一位脑科学家实验研究饮酒对反应速度的作用,发现喝一瓶红葡萄酒前后,反应快慢相差近3倍。酒精在大脑产生一种脂肪酸化合物,使人进入迷醉状态,不仅降低反应速度,而且袭击语言、情绪、记忆。长期酗酒,会造成记忆力严重衰退,想要恢复记忆,需要8年的时间。烟民每吸一支香烟,会减少体内25毫克的维生素C。 ④、避免受到重金属污染的水和食物。铅、铝等重金属一旦进入人体,很难排出体外,长期摄入,会造成早老性痴呆。因此,长期用铝制餐具、炊具,或喜爱食用加入明矾的食物,如油条、粉条等,会增加体内铝含量。而过量食用含铅的松花蛋会造成铅中毒。同样,喝水也应避免污染,最好喝比较纯净的水。 ⑤、关注电磁污染。 我们日常环境中的电磁污染都可引起思维混乱、记忆模糊、抑郁和脑功能受损。如空调、电视、电脑。美国科学家测试发现,当向被试者释放一种家电很普通的微弱电磁场时,他们的短时记忆下降了。前苏联的测试表明,低频电磁场可引起多动症和干扰睡眠习惯,损害记忆和逻辑思维。来自电视广播发射塔、高电线、机场、雷达、家电的辐射,会产生电子烟雾,可影响记忆,导致学习能力丧失、大脑和行为混乱、造成抑郁症。
一、经常玩玩拼图等智力游戏,并且尽可能地让大脑接受新鲜 *** 的事物
通过玩拼图等智力游戏,可以让大脑更加灵活,从而提高记忆力的敏锐度。研究表明,新奇的、 *** 的环境能改善脑细胞的状态,提高脑细胞之间的连接强度,阻止大脑因衰老而衰退,提高记忆力。去新地方旅游,做没做过的事情,学新的运动,或培养新的兴趣爱好都能提高记忆力。因此挤出一点时间,去博物馆或别的地方看看吧。研究显示,当人体脑波处于α脑波时,注意力最集中,记忆力最好。精英特快速阅读记忆训练影响人类脑波的各种因素,研发出快速阅读训练和记忆力训练的两大系统,通过利用思维导图、奇象顺序记忆的训练来改善记忆力差,在这方面有着非常好的效果。
二、多与人交谈,善于解决问题
当你和同学在一起散步或闲聊时,可以就学习中的疑难问题作为交谈的话题,你一言,我一语,或许就能把疑难问题解决了。这种活动,不但能鼓励大家主动去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通过交谈,会使自己尚未扎根的记忆和没有自信的记忆,变成确定实在的记忆,牢牢地印在脑海里。
三、在记忆时,要做到眼、耳、口、手、脑配合使用,比使用单一人体器官效率高得多
俗话说,众人划桨开大船,记忆也一样,全身心地记忆效果肯定要比单纯地用脑记忆快很多。这其中的“手”,就是要求多动笔,......>>

问题十:为什么中国人阅读量少 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的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11年我国人均读书仅为4.3本,远低于韩国的11本,法国的20本,日本的40本,更别提犹太人的64本了,中国是世界人均读书最少的国家之一,这与中国悠久的文明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很不符,因何当前中国国人陷入阅读危机?
从传统上说,阅读一直停留在精英层面,没有形成全民阅读的传统。
其次,即时的在线浏览正在取代传统青灯黄卷式的经典阅读。以快餐式、跳跃性、碎片化为特征的“浅阅读”正成为阅读新趋势。这种阅读方式虽然有较为快速、及时等优点,但也存在容易令人产生思维惰性、缺乏系统思考和判断能力等弊端。
再次,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让人心变得浮躁。生活压力大,让人们很难静下心来再去思考书中的要义,也很难有兴致去探索哲学的命题。人们越来越习惯于将阅读当成是获取信息的途径。
国人的“阅读危机”还表现为阅读的功利化。一直以来,升学和就业成了国民教育的主要追求,学生就形成有用的书就读,无用的书不读的功利阅读观。这样把读书当成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而不是对读书本身感兴趣。
最后,部分国人阅读量少与个人需求有关。中国当前处在社会转型阶段,忙于各种事情而无暇阅读是一部分人阅读量少的原因。一个人的阅读量还与他对阅读的意义和价值的理解相关。如果认为阅读与自己的生存状况关系不大,或者阅读反而会影响生存状况的改善,他就没有阅读的需求和积极性。
不久前,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国内掀起了一股“莫言热”,但要拉动国民阅读水平,仅靠莫言一人,那无异于杯水车薪。我们应该抓住当前莫言“阅读热”的契机,想方设法,把这个“短热”转化成为“长热”,把针对一个人的“快热”,转化成针对更多的作家作品、更宽广领域经典之作的“慢热”。
“2011年,中国人均读书4.3本,比韩国的11本、法国的20本、日本的40本、犹太人的64本少得多。”一段时间以来,这个论断被各种媒体反复引用,说它令我们感到振聋发聩甚至痛心疾首,并不为过。这个数字是怎么来的?我国当真已经成为“世界上年人均读书量最少的国家之一”了吗?
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国民阅读研究与促进中心主任徐升国。

“4.3本”是怎么得出来的?

“2011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人均阅读传统纸质图书4.35本,这是我院组织的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得出的结果。”徐升国说。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隶属新闻出版总署,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于去年年底进行,今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前夕发布调查结果。

徐升国介绍,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开始于1999年,现在每年进行一次,是一项对国民文化消费的长期跟踪调查,有央视市场研究和零点调查公司等专业公司参与,采用国际上社会调查的标准体系,在全国29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50个左右城市对居民进行入户调查,获得2万个左右的样本,调查问卷的设置涵盖图书、期刊、音像、网络、手机等载体和途径以及公共阅读服务、读书节、农家书屋等项目,已经被视为我国国民阅读的风向标。

与这个数字在各类媒体上被用来“警醒世人”不同,专业人士眼里,“4.35本”的结果无惊无喜,“去年的调查结果是4.25本,前年是3.88本,2008年是4.75本,所以总的趋势是在徘徊波动中趋稳,但也不值得乐观。”徐升国说。他表示,阅读量下降是全球性的趋势,对此的担忧并非国人所独有。但是,从全球横向比较来看,我们确实偏低,跟传统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地位不相符。当下的读书风气和氛围还不如上世纪80年代,“知识无用论”似乎愈演愈烈,阅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