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贷款的防骗要点

如题所述

互联网时代,各种网络平台app的借贷广告比比皆是。在平台借钱,无门槛,无抵押,从注册到提交,分分钟就能搞定。但也有很多消费者因为网贷利率高、收费不透明、诱导超前消费等问题而被“套路”。

监管部门遏制金融产品网络营销乱象

去年12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门发布《金融产品网络营销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遏制金融产品网络营销乱象,更好地维护金融市场秩序,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

2023年1月20日,中国银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发布2023年首个风险提示,提醒消费者谨防此类侵害金融消费者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和财产安全权的“套路”行为。

风险指出,在贷款营销中,部分平台存在利息和费用不透明、年化综合资金成本不明确、还本付息安排等现象。有的借款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收取高额费用,有的借款人遭遇斩首利息。贷款后发现要交担保费、服务费、保险费等。真实的贷款成本很高;在购物、媒体、社交、游戏等互联网场景中。借贷产品广告泛滥。平台直接提供贷款服务或分流贷款业务实现流量,诱导消费者在产品宣传、展示或支付中优先使用消费信贷。

网贷“套路”侵害消费者权益

生活中,购物付款时,很多消费者都有过这种经历。一些机构在互联网页面中隐藏各种“套路”,为消费者自主选择设置障碍。对于消费者来说,有时候一不小心就会被“贷款”或者“分期”,欠债之后很容易获得不良征信。

市民陈骁收到某App平台的通知,得知自己的账户上有一笔100多元的欠款,但陈骁并不知道这笔欠款的来历。和客服沟通后得知,我之前在这个平台点过外卖,付款时因操作失误开通月供后,因未按时还款产生了逾期手续费,逾期付款会在征信报告中留下不良记录。没想到十几元的外卖会给自己带来这样的“麻烦”,让陈骁苦不堪言。

谨防“套路”营销,尽力保住“钱袋子”

银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提醒消费者:谨防隐瞒风险、模糊费用等虚假宣传,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和需求购买理财产品。所有贷款产品应明示贷款年化利率;保险产品应当载明保险责任、除外责任、保险赔偿或者给付以及其他影响保险决策的重要事项。消费者应根据自身需求和消费能力,通过正规机构和规范渠道购买金融产品或服务。

警惕过度负债风险,合理合规使用个人消费信用贷款。不要过度消费,过度负债。树立诚信意识,在理财、投资、还贷等非消费领域不违规使用分期、小额贷款等个人消费信用贷款,避免“以贷养贷”、“以卡养卡”。

谨防非法“代理维权”侵权,谨慎签字授权,选择合理合法的维权方式。阅读合同条款,确保了解已签署或授权的金融服务协议的内容。不要相信“交出理财”的说辞。

谨防以“还本付息”为名的诈骗侵权,正确看待和依法解决债务问题。

相关问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