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其七刘禹锡古诗解释

如题所述

《浪淘沙其七》刘禹锡古诗解释如下:

古诗: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翻译:八月的涛声如万马奔腾惊天吼地而来,数丈高的浪头冲向岸边的山石又被撞回。片刻之间便退向江海汇合之处回归大海,它所卷起的座座沙堆在阳光照耀下像洁白的雪堆。

八月涛:浙江省钱塘江潮,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潮水最大,潮头壁立,汹涌澎湃,犹如万马奔腾,蔚为壮观。

作者介绍:刘禹锡,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自言系出中山(治今河北定县)。

《浪淘沙其七》鉴赏

《浪淘沙九首》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组诗作品,第一首演绎神话传说,第二首用象征手法表现爱情经受磨难,第三首写世事流变之理。第四首写游子情怀,第五首描绘锦江风情,第六首揭示劳作与享受的不平,第七首描绘钱塘江潮。第八首写迁客情怀,第九首再写世事流变之理。

这是民歌体诗,既通俗易懂,又非常纯正,无浮华之词。流水总会给人前进的力量,观自然辽阔之景可以荡涤心中的不平之气,故诗人的写作视角从民间风情转向自然风景。刘禹锡在偏远的地区苦苦等待,他能主动借助自然之力调节内心的矛盾,思想为之开阔,情绪变得乐观,诗歌也转向豪放。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浪淘沙其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